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补阳还五汤可以治百病吗

网络 2024-03-06 17:29:13

补阳还五汤可以治百病吗

通常来说,补阳还五汤不能治百病,需正确辨证后服用。

补阳还五汤的药方组成包括黄芪、川芎、红花、当归尾、赤芍、地龙、桃仁。用量最大的是黄芪,可以补脾益肺,当归尾可以活血补血,赤芍能清热凉血,川芎行气活血,桃仁和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活血通络。诸药配伍重在补阳气,又能活血通络,可以治疗各种气虚血瘀证,尤其善于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肢体瘫痪。不过,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气虚血瘀所致,若身体患病后,经中医辨证并不存在气虚血瘀的问题,单纯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并不好。此外,补阳还五汤助阳之力有余,益阴之力却不足,如果是阴虚火旺、肝风内动、血压升高,盲目应用补阳还五汤,会起到反作用,甚至迫血妄行。

补阳还五汤需辨证用药,建议患者先咨询专业医师,避免盲目用药。如果存在气虚血瘀的问题,要多吃补气化瘀的食物,如木耳、茄子等,并适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在治疗风湿腰腿疼时,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汤应该如何辩证区分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原书用治中风。人体正常的状态是阴阳平和,当十分阳气减少到七分时就会有疾病表现,当少到三分时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手足瞬动、头重脚轻的中风症状,补阳还五,顾名思意就是将阳气补至五分以消除或减轻中风表现,是权宜之计。能升阳益气活血通经,如果用来治风湿腰腿疼,适用于以气虚血郁为主伴有经络郁滞,常须加味。后者我没用过 追问: 黄芪 桂枝汤 出自金匮要略 回答: 那是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 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营卫气血不足故脉阴阳俱微; 阳气不足 ,阴血涩滞,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而身体麻木不仁则是风邪客于经络而致,用于风湿腰腿疼个人认为应该以营卫气血不足、经络不和、风邪外袭为病机方可有效 追问: 补阳还五汤 主气虚血郁,重用黄芪,少佐活血药,升阳益气活血通经。而黄芪 桂枝汤 以桂枝为主,温阳通脉,现多用于各种经络瘀滞的疼痛, 神经官能症 ,及中风后遗症。同是对于腰腿疼的痹症,使用上有什么差异,对于诊断上有什么不同没有 回答: 前者以虚为主,故用黄芪四两为主药、配通经补血活血之 当归尾 、赤芍药,及活血的桃、红,临床上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见证。而后者以 桂枝汤 易 甘草 为黄芪,其中桂枝 芍药 等量而伍,重在祛风解表调和营卫,加黄芪在这里共奏益气通阳之功,共运输的,临床上以麻木为主症,是有内有正气不足而在外感受风邪引起的。临床上需要辩证,只要对症或多或少就能有效

补五还阳汤标准配方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证。以下是补阳还五汤的食材清单和制作步骤:
食材清单:
* 生黄芪120g(四两)
* 当归尾6g(二钱)
* 赤芍4.5g(一钱半)
* 地龙3g(一钱)
* 川芎3g(一钱)
* 桃仁3g(一钱)
* 红花3g(一钱)
制作步骤:
1. 将生黄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
2. 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药材洗净备用。
3. 当黄芪煎煮到一定程度后(具体时间视黄芪的煎煮程度而定),加入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药材,继续煎煮。
4. 煎煮至药材完全融入汤中,取出药汁,晾至适宜温度后饮用。
在制作补阳还五汤时,需要注意药材的用量和煎煮时间,以及汤汁的温度。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适当调整药材的种类和用量。

慎用补阳还五汤

治偏枯慎用王勋臣的补阳还五汤

不是跟罗博士唱反调。

(其实罗博士在介绍相关补阳还五汤时也特别强调, PS:对于脑出血的患者要慎重使用,应该请医生开方。在舌质红、舌苔黄腻的时候千万不要用 。)(但我担心有可能有的人会忽略没有注意到,以及不知道如果用错了的后果,老百姓常常会以为中药随便吃吃不要紧的……×××)

我第一次听闻罗博士的语音版补阳还五汤时,可开心可兴奋了,因为当时刚好是刚刚去看望了一个小中风偏瘫的朋友,心想,哇,马上正好看到这个,要不要研究一下,是否适合他,推荐给他。

然后往深了去了解,就发现这个补阳还五汤需要慎用。

今日为何 写这个,就是前几天买书,99-10,凑单买了本五块钱的《医林改错》,很是喜欢,小巧,纸质软软的,适合带在包包里,等候的时候,无聊的时候拿出来翻看,很轻。

然后就看见“补阳还五汤”了。

于是上个月看到的那些东西,留存在脑海里,我想了想,该整理一下写出来。可能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

翻阅了张锡纯先生写的,“ 论治偏枯者不可轻用王勋臣补阳还五汤” ,摘录如下:

今之治偏枯者,多主气虚之说,而习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

然此方用之有效有不效,更间有服之即偾事者,其何故也?

盖人之肢体运动,原脑髓神经为之中枢,而脑髓神经所以能司运动者,实赖脑中血管为之濡润,胸中大气为之斡旋。乃有时脑中血管充血过度,甚或至于破裂,即可累及脑髓神经,而脑髓神经遂失其斯运动之长职,又或有胸中大气虚损过甚,更或至于下陷,不能斡旋脑髓神经,而脑髓神经亦恒失其司运动之常职。

此二者,一虚一实,同为偏枯之证,而其病因实判若天渊。设或药有误投,必至凶危立见。 是以临此证者,原当细审其脉,且细寻其未病之先状况何如 。

若其脉细弱无力,或时觉呼吸气短,病发之后并无心头热头痛诸证,投以补阳还五汤恒见效,即不效亦必不至有何弊病。

若其脉洪大有力,或弦硬有力,更预有头疼眩晕之病,至病发之时,更觉头疼眩晕益甚,或兼觉心中发热者,此必上升之血过多,致脑中血管充血过剩,隔管壁泌出血液,或管壁少有 漏流出若干血液,若其所出之血液,黏滞左边司运动之神经,其右半身即偏枯,若黏滞右边司运动之神经,其左半身即偏枯。

此时若投以建瓴汤,一二剂后,头痛头晕即愈。继续服之,更加以化瘀活络之品,肢体亦可渐愈。

若不知如此之法,惟确信王勋臣补阳还五之说,于方中重用黄芪,其上升之血益多,脑中血管必将至破裂不止也,可不慎哉。

意思是说,如果您不知道这个道理,只相信王勋臣补阳还五汤的理论,在方子中重用了黄芪,那么上升的血会更多了,脑血管有可能会破裂,血流不止,一定要谨慎使用。

如以愚言为不然,而前车之鉴,固有医案可征也。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话不以为然,但是前车之鉴,有医案可以作为佐证。

所以,如果您想用补阳还五汤,必定细细号脉仔细合参,小心谨慎,并且要细问发病前的状况。

本想写到这里就结束,今日下午翻阅李可老先生的书,恰又看到“中风七则”里面记录的其之三,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这一案例里,恰好用的就是补阳还五汤。正所谓慎用不等于不用,关键一定要分型辩证,仔细合参,不可草率套用。

李可老先生之所以收录七则中风的案例,就是告诉我们,至少有七种情形,切不可一听见中风偏瘫,就自己去药房抓个补阳还五汤去治,那样就很危险。

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 即是如此。

我的理解粗浅得很,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我到海边送夕阳

2019.5.20? 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1257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