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三伏贴可以贴膻中、大椎、天突、肺俞等穴位。
1、膻中:位于身体正中线,第四肋骨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该穴位具有止痛、理气、降逆止呕的功效,将三伏贴贴与该穴位可以改善支气管炎所引起的气喘、咳嗽等症状。
2、大椎:位于脖子后方,第七颈椎刺突下方的凹陷部位,对该穴位进行良性刺激,可以起到清热、解表、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支气管炎所引起的咳嗽症状。
3、天突:位于脖颈前屈,胸骨上窝的正中心部位,良性刺激该部位,可治支气管炎、哮喘、咽喉肿痛等疾病。
4、肺俞:位于第三胸椎刺突下方,中间旁边约1.5寸的地方,该穴位可治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
贴三伏贴时要到正规医院,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贴敷。之后还要遵医嘱控制贴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皮肤。贴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瘙痒、疼痛等不适,还要及时取下来。
三伏贴贴什么位置主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来选择,一般来说常见的穴位包括以下几个:
感冒、鼻塞选肺俞穴
2.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详见此人体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中暑、呕吐选大椎穴
心悸、腹痛选膻中穴
气喘、咳嗽选天突穴
三伏贴贴什么位置主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来选择,一般来说常见的穴位包括以下几个:
健忘,遗精选膏盲穴
心脏不舒服选心俞穴
2、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2、调理气血,疏通心脉,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慌心悸、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失眠、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心脏病有一定的疗效。
哮喘、咳嗽选治喘穴
2、该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故名为"定喘"。
2、能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对于治疗气喘发作,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
三伏贴的配方:
哮喘三伏贴配方: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治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药饼备用。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临用前将药饼放于消肿止痛贴上湿贴肺俞、百劳、膏肓或檀中穴,约4-6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寒症无痰哮喘:细辛5、白芥子6、元胡6、制甘遂3,共为细末。姜汁调和湿贴肺腧,定喘穴。
寒有痰哮喘:皂荚3、白芥子6、元胡6、细辛6,共为细末。姜汁调和湿贴肺腧,定喘穴。
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放于消肿止痛贴上湿贴于穴上。一般12--24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对症处理。
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取穴选择:肩周炎选肩三井。肘关节曲池、尺泽穴。下肢及膝关节选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肩关节也可用疼痛通用方加姜汁调和。
高血压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过敏性鼻炎三伏贴配方: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胃病:
1.遇寒则痛:生附子、苦丁茶、炮川乌、白芷、白胡椒共为细末,大蒜汁贴上脘穴和足三里。
2.遇热则痛:连翘,檀香共为细末,姜汁调和湿贴中脘足三里。
感冒:
阳虚感冒:制附子,肉桂取6克,蜂蜜调和贴双肺腧12-24小时。
风寒感冒:炙麻黄,白芥子,细辛,杏仁,干姜共为细末,蜂蜜调和贴肺腧大椎穴。
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谨遵医嘱。贴敷的适应症主要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不适宜贴敷的情况有: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贴敷后的反应主要有: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三伏贴是中医治疾病瑰宝,通过三伏贴可以预防和治疗冬天发生的疾病,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三伏贴。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咳喘灵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苏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贝、冬虫夏草等生药。
贴敷穴位,起到针刺穴位引药透里,直达病灶。增强抗过敏,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贴敷本膏药不影响其它药物疗效。有当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预防作用。贴敷力强,四季适应疗效持久,有较好地近期与远期疗效。
支气管哮喘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以上配方供参考,临床应用请根据病人实际情况)
“三伏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冬病夏治三伏贴”,祖国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亦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本疗法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双重功效!
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胃寒病、肩周炎、腰腿痛、反复感冒、慢性腹泻等疾病。
2010年 “冬病夏治三伏贴”具体时间:
头伏,7月19号—7月28号;
二伏,7月29号—8月7号;
三伏,8月8号—8月17号。
“三伏贴”是在背部进行穴位贴敷,所以是背后不是胸前。
注意事项主要有:
1、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
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3、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
具体贴的时候,要根据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一般20—40分钟,时间太短,效果不理想,时间太长,容易把皮烫破。你觉得皮肤烫得不能忍受时就让医生给揭下来。
一般来说,三伏、三九天都去穴贴,连贴三年,大概是18次(三伏天3次,三九天3次,一年是6次,三年共18次,三伏或三九每隔9天1次,比如,头伏的第一天去贴了,下一次就是二伏的第一天,如果你选择头伏的第三天去贴,那么下一次就是二伏的第三天,每次间隔不低于9天,多一点没关系)基本能治愈,然后再贴1、2年巩固。
这也因人而异,有些人病情轻,1、2年就好,有些人非得5、6年,还是让医生明确诊断再进行贴敷。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1248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来月经可以艾灸肚子吗
下一篇: 拔罐后能洗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