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二十四节气·雨水 | 好雨时节,如何保持元气满满?

中医推广者 2024-03-06 12:06:37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针灸专科主任 易伟民副主任医师

雨水,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大自然开始从深冬的沉睡中苏醒。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冰雪开始消融,降水量也日渐增多,故得此名“雨水”。古籍《逸周书》中便详细记载了如“鸿雁来”、“草木萌动”等雨水节气后的物候变化。

在雨水期间,人体新陈代谢也日趋活跃,阳气开始升腾,肝气生发,会导致一些人中焦空虚,尤其是小儿,可能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因此,雨水时节有“百草回生,百病易发”的特点。在此时期,人们可遵循“春夏养阳、健脾祛湿”的养生原则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针灸专科主任易伟民副主任医师将结合中医理论和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大家支招,在这个时节如何调整饮食、作息和锻炼习惯,以达到养阳健脾、祛湿防病的目的。

春捂严防“倒春寒”

雨水时节,气候反复无常,且常有严重的“倒春寒”现象。《摄生消息论》曰:“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膜里,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熏,不可暴去。”这意味着在春季,不应过早地脱去厚衣,而应随着气温的波动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对于老年群体,注重保暖显得尤为重要。民间亦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强调了在春季保持适当温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春寒料峭的时节,我们还是要多穿衣,适当捂一捂,既是顺应阳气的需要,也为了抵御时邪、预防疾病。

那么,春捂应当怎样捂、捂哪里呢?《老老恒言》为我们道出了答案:“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同样地,医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对于那些患有关节疼痛的人群来说,春捂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更应注重肩、腰、腿等关节部位的保暖,防止寒湿之邪侵袭而引发疾病。

肝旺脾弱当调和

春季对应肝脏,肝气旺盛且升发,使人精神焕发。然而,若升发过度,则可能引发面红目赤、烦躁不安、急躁易怒等不良症状;反之,若肝气郁结,又会导致人们陷入低落、抑郁的情绪中。因此,在春季,养肝调肝成为养生的核心。

肝气的升发和郁结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保持乐观积极、心境平和对于确保肝气升发有度,既不过亢也不郁结。此外,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克脾,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的出现。因此,在雨水节气,饮食调养应注重补脾。

甘味食物具有补脾的功效,然而酸味食物入肝,其性收敛,过多食用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甚至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故雨水时节的饮食应遵循“省酸增甘以养脾”的原则。适量摄入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同时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如乌梅、酸梅等。此外,应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粥是易消化的食物,搭配以上食材熬制的粥,对于调和脾胃、滋补身体具有良好效果。

在雨水时节,气候逐渐回暖,但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增加新鲜蔬菜与多汁水果的摄入,以补充人体水分,滋补阴津。

情绪管理不忽视

雨水节气应重视情志养生。由于天气变化不定,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从而引发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对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疾病人群,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中医认为,忧思伤脾。也就是说,过度忧虑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例如,在进食前与人发生争执或其他不愉快的事,往往会有 “气饱了”的感觉,若此时强制进食,很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低落、负面的情绪会抑制中枢神经,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以及消化系统肌肉活动失调,从而降低食欲,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雨水时节。我们应努力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钻牛角尖,及时摆脱负面情绪。肝脏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得以安宁。

顺天时,晚睡早起

这段时间白昼悄然拉长,黑夜则逐渐缩短,为顺应自然的节律变化,人们应当调整作息,适当缩短睡眠时长,晚睡早起,以利阳气生发。具体而言,建议每晚在11点之前进入梦乡,早晨则在7点之前醒来,迎接新的一天。

春生之时,乃少阳生发之际,胆属少阳,与肝相连。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胆经循行于头两侧,故可每日用梳子梳理头两侧,通过疏散胆经,以通达阳气,顺阳气生发之势。这一养生方法,恰如《养生论》中所言:“春三月, 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通过简单的梳理动作,便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春阳升发宜运动

历经冬季的沉寂与蛰伏,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生机勃勃的春季已然来临。此时,大地万物复苏,正是进行户外锻炼的好时节。人体应顺应自然律动,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使身心融入大自然。通过舒缓的运动以调动人体的阳气,调节心情。《摄生消息论》有云:“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此言正是强调了春季户外运动的重要性。

然而,锻炼时也需注意运动强度的把控。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导致体内中气过度消耗,进而削弱对肝气的控制,使得肝气过盛而外泄,最终会引起身体发热、上火等症状。

【专家简介】

易伟民

中医针灸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师承导师

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筋膜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项。曾受邀赴意大利帕尔玛大学医学院和香港神经外科学会学术访问和讲学交流。擅长运用针灸和中药治疗各类疼痛、瘙痒症和免疫性炎症,以及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后综合治疗。

(通讯员:林栩琪、刘文琴、黄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1248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