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梦的解析 >> 古玩玉石

和田戈壁玉

网络 2023-06-24 04:23:17

戈壁玉也称风凌玉(石),指散落于戈壁滩上的和田玉。其棱角比较清晰,次棱角状且外表凹凸不平,外形呈不规则状,或三角形、长条状、片状等,且块头小。从这些特征可推测,戈壁玉应是原生矿或山流水料经风化剥离或经冰川、风沙等搬运到戈壁滩。不像有些学者所言是由河流改道暴露于地表的籽玉再经风蚀作用形成。原因很简单,若是籽玉演变而来,是旧河道改道以致籽玉暴露于地表,在产戈壁玉的附近应有旧河道,而旧河道中应尚有埋于地下的籽玉,但至今未听说在产戈壁玉之处发现有河流中的籽玉。另外,戈壁玉块度很小,若是籽玉,应是中下游的籽玉,其滚圆度应很高,外形为椭圆、圆形,或近圆柱体长条状,总之是磨掉棱角的如鹅卵石般浑圆的砾石,而实际上戈壁玉却外形棱角尖锐清晰,没有滚圆砾石之形。

戈壁玉表面有风蚀作用、风沙碰击作用所形成的凹坑,有如波浪状的表皮痕迹。风蚀作用外表所形成的特征,被称为柚子皮橘子皮、鱼子皮。皮壳依次由粗到细。

经长年的风沙磨蚀及风的作用、地表氧化,戈壁玉表面油润光亮,坚硬细腻。以具黄褐色皮壳的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较普遍,白玉极少出现。由于外形呈不规则状显得奇异,造型别致,表面又有风沙碰击所形成的坑洼,甚至穿孔,还有风蚀波浪状的表皮,以及玉石自身的颜色、纹理等,使其具有观赏石的“瘦、皱、漏、透”几方面元素,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戈壁玉常被奇石收藏家、观赏石爱好者当成观赏玉收藏,其价值远高于经琢磨的饰品。且戈壁玉产量稀少,形状不规则几乎很少用于加工饰品。

戈壁玉是近年发现的和田玉新品种,产量极稀少,市面上几乎未见雕刻饰品,一直以观赏玉的姿态被人们把玩收藏,人们更欣赏其自然形成的形、纹、质、色。但市场上造假的观赏玉不少,值得买家关注。

和田玉籽料、山流水、山料、戈壁料是怎样形成的呢?

几千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成就了昆仑山脉,也形成了和田玉的矿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和田玉因为地壳运动裸露到地表,经过长期的日晒、风吹、雨淋,和田玉及其周围的岩石分裂开来,并沿着漫长的河流开启了旷日持久的搬迁运动,经受着河水、泥沙的洗礼,或者任凭狂风和沙粒的折磨。形成了不同产况的和田玉:山流水、籽料、戈壁玉。

一、山流水 这种和田玉料开采于山脚下或者河流旁边,离和田玉原生矿床很近,玉块经过一定程度的冲刷,棱角有一定的磨圆,但依然清晰可见。

二、籽料 这种料是从河流中开采出来的,由于经过长期的河水和泥沙的冲刷,所以表面少有棱角,一般呈卵形,表面比较光滑。籽料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多有氧化,形成了一层颜色丰富的皮壳。

三、戈壁玉 这种玉产于沙漠中的戈壁,由于经过风沙的长期吹打、侵蚀、磨损,棱角很是模糊,玉质也比较好。

山流水、籽料、戈壁玉主要区别在于:山流水虽有磨圆,但是棱角依然清晰可见;籽料形状滚圆,皮壳颜色十分丰富;戈壁玉虽无棱角,但有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皮色很浅,也很单一。

下图依次为为和田玉产出状态示意图、山流水、籽料、戈壁玉

1、籽料,经过河流上亿年冲刷,块小,鹅卵状,表面光滑,浓缩的是精华。

2、山流水料,从矿体剥落初经磨砺的状态,断面尚未磨净。

3,戈壁料,不但经历了完全的磨损,更经受了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的严酷考验,表面呈现出被撞击形成的圆底凹坑。

和田玉生成于青海至和田地区一带的昆仑山山石之间的夹层中,大约于三至四亿年前已经形成。不过在形成之后,整个青海和新疆南部的区域也包括与之相邻的西藏少部分区域在内的这一大片是汪洋大海,森林茂密,人烟罕至。而昆仑山就在这样的地貌之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wan/20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