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阴道炎细菌性

时间: 阅读:362
阴道炎,去医院看过,细菌感染,用奥硝唑,两盒,用完半个月,同房,又痒了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3-05-07 09:36:41


细菌性阴道炎容易引起白带多黄,瘙痒等症状,反复复发还是没有治愈,严重容易引起性生活疼痛出血,月经失调等。

指导建议:
可以使用洁尔阴冲洗,同时服药妇科千金片治疗调理,注意个人卫生,治疗期间不要性生活,不要喝酒吃辣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5-07 12:12:16

  • 艾江
    回复
    2023-05-07 12:12:16

    您好!如果是细菌性阴道炎,临床上10%~50%无症状,有症状一般有鱼腥味的灰白色的白带,阴道灼热感,痛痒、性交痛等。感染累积尿道时,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状。妇科检查阴道粘膜无充血、无红肿。治疗阴道炎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期间积极配合,严禁同房。轻度的细菌性阴道炎,一般对怀孕无妨,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阴道炎,则须治愈后再怀孕。以上提到的症状也许您不一定都符合,建议及时到医院做白带常规检查,确定病因后医生再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措施。

  • 松柏友
    回复
    2023-05-07 12:12:16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主要是阴道给药,可以选择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比如甲硝唑栓,每晚1粒,外阴清洗干净后塞入阴道,疗程是7天。另外还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治疗,比如甲硝唑片、替硝唑、克林霉素等。另外还可以同时配合中成药物治疗,比如康妇炎胶囊,宫炎平片、保妇康栓等。但是需要注意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以防引起交叉感染,造成病情反复。
    对症用药建议:
    细菌性阴道炎一般是由于阴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外阴剧烈瘙痒,并且伴有烧灼感、疼痛感。还会出现阴道分泌物的增多,质地稀薄,分泌物呈白色,并且伴有腥臭味。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以后,建议积极的进行治疗,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日常还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内裤要在太阳下暴晒,性伴侣也要同时治疗,刚开始治疗好不要立即停药,需要巩固一个疗程,避免病情反复。
    饮食注意: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饮食以清淡宜消化为主,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咖啡,芥末、花椒、辣椒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白菜、菠菜、油麦菜、胡萝卜、土豆、苹果、香蕉、梨等。适当的补充维生素C,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患者还要严格戒烟戒酒,注意卫生,禁止和别共用洗漱用具,适当的多喝水,避免熬夜,避免劳累。

  • 李雲松
    回复
    2023-05-07 11:11:06

    该病治疗以抗厌氧菌药物治疗为主。可口服药物,也可阴道内使用栓剂或软膏。
    孕妇通常需口服药物,而哺乳期以局部用药为宜。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时,炎治疗细菌细菌性阴道病可以缓解阴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感染的并发症和减少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风险。
    细菌性阴道病复发者可选择与初次治疗不同的抗厌氧菌药物,也可试用阴道乳杆菌制剂恢复及重建阴道的微生态平衡。并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通常没有必要治疗患细菌性阴道病女性的男性性伴侣,但细菌性阴道病可以在女性性伴侣之间传播。女性性伴侣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测,可能需要治疗。
    药物治疗
    以下情况医生会使用药物治疗:
    有症状的患者;
    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取放宫内节育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刮宫术等须行宫腔操作手术的患者,术前发现细菌性阴道病。
    全身用药
    甲硝唑:
    可抑制厌氧菌生长,不影响乳酸杆菌生长,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还有口腔金属味、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少见过敏样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
    由于甲硝唑与酒精结合可出现皮肤潮红,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等双硫样反应,故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至少一天内避免饮酒。
    替硝唑:
    不良反应比甲硝唑更少,但是在服药期间也不应饮酒。
    克林霉素:
    尤其适用于妊娠期患者(尤其孕早期)和对甲硝唑无法耐受、过敏或治疗失败者。
    局部用药
    甲硝唑阴道栓,替硝唑栓。
    克林霉素软膏:
    将软膏涂抹在阴道处,可能会在治疗期间及停止用药后至少3天内使乳胶避孕套变得脆弱,因而失去避孕的功能。
    乳酸杆菌栓剂:
    阴道内用药补充乳酸杆菌,通过产生乳酸从而升高阴道内酸度,抑制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生长,使用后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率较单纯使用甲硝唑治疗低,临床值得推广。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