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抑郁症治疗要怎么进行护理?

时间: 阅读:1242
我下个月就要生宝宝了,我最近都觉得自己的精神不太好,心里有点害怕我生完孩子之后会有产后抑郁症的,请问如何远离产后抑郁症.怎么进行防治呢,平时要做些什么。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抑郁症怎么治疗?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3-07-04 02:19:24

你好,抑郁症的治疗需从病因抓起。诊断明确、定位精准、能针对病因治疗,更彻底杜绝抑郁症的复发。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多和亲人朋友沟通交流,多参加一些户外集体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助于融入社会,改变孤僻的性格。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适当剂量的抗抑郁药物,有助于症状缓解的。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04 05:05:44


    ����֢����Ҫ��ô���л����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04 05:05:44

    抑郁症患者怎么自我调节

    1、尽量少做重大决定

    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对人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影响很大,因此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最好不要做重大的决定,如换工作、出国,甚至离婚等。

    2、认真接受治疗

    受抑郁情绪的影响,抑郁症患者不能很好的坚持治疗,要知道坚持治疗是走出抑郁阴影的必要保障,因此患者在必要时可请一个家人或朋友监督自己按时看医生。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积极参加一些自己平常擅长的活动,有助于抑郁症患者找到自我成就感、逐渐恢复自信。并多用微笑传递出良好的情绪,对战胜抑郁症大有好处。

    4、立即停止自责

    自责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负面情绪,“我为什么得了这种病”、“对不起家人”等等。其实,抑郁症患者要了解到抑郁就像感冒一样,是一种疾病。

    充分认识这一点之后,抑郁症患者首先要立即停止自责,并告诉自己“我需要帮助了”,这样才能积极进行调整。

    5、丰富生活,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既然已经患上了抑郁症,就要坦率地去面对。抑郁症患者可适当改变一下生活方式,要给自己减压,如把太难的工作暂时托给别人,定期去远足、郊游、爬山、游泳等活动,亦可将自己的精力适当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

    6、规律起居饮食

    抑郁症患者应保证睡眠充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规律的作息,这样可以避免抑郁情绪带来更多的生理紊乱。

    尤其是不要以“生病”为理由,让自己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吃饭、睡觉时间,还是要按规矩来,以免打乱生理平衡,使情绪紊乱进入恶性循环。

    同时,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在心理层次上也需要有一个对抑郁症这类疾病治疗过程的正确认知。

    要清楚的知道,想要短时间内治好抑郁症,摆脱抑郁症的困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治疗抑郁症是一场“持久战”,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对患者的治疗信心进行干扰。为此,很多患者中途会放弃治疗,甚至听信偏方,而这些很容易造成疾病的恶化,甚至是直接复发。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04 04:04:34

    护士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培养方法: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还要有善于观察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熟悉病人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状态,以及病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康复的影响,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病人安心治疗,促使早日康复,因此,护士应具备以下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护理人员不单纯是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根据病人的表现推断其内心世界,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很好的接受治疗,加速疾病的康复。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学习心理学,有关护理社会学、营养学、人际学等,理论联系实际,多接触病人,逐渐积累经验,探索出一套病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弄清不同类型的病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要正确了解病人的很多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和病人沟通思想的能力所有病人进入医院都会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恐惧感,这是一种具有共性的心理活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病人以及个人家庭情况不同,都会有不同性质的心理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快与病人沟通思想,及时掌握情况,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并给予解决,才能使病人相信医院,消除顾虑,产生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使疾病尽快康复。语言沟通:同样一句话,如果说话时表情或者音调不同,就会引起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护士要注意语言的培养,说话时不仅要内容具体、切实、生动活泼,并联系病人的心理实际,针对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而且态度要亲切、关怀、诚恳、和蔼,体现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非语言沟通:病人许多心理活动,常通过语气、语调、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表现出来,所以护士应细心的观察,比如癌症晚期的患者对生命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我们在查房、治疗或者巡视病房时,与他(她)握握手,给他(她)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尽快地与病人沟通思想,是及时获得病人的心理活动信息很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使病人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启发病人诉说,才能使病人有所了解。护士应该努力做到自己就像病人家庭中的一员,如同老人的儿女,孩子的母亲,同志的手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境地,这样彼此之间的思想也就容易沟通,病人的心理活动就会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这时若抓住时机,做一些心理治疗,将起到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作用。沉着、镇静、理智有些病人就医时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一个人离开他熟悉的家庭,中断工作,改变生活习惯,进入陌生的环境,遭受疾病的折磨,有些人还要面临手术、死亡的威胁,心理上恐惧焦虑和不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护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妥善解决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当然有时护理人员自己的心情也不好,这就要求我们要镇静自己的情绪,运用理智、沉着正确地对待病人,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并保持高昂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决不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施加于病人,对每个病人应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使每个病人都感到护理工作者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这就要求护士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注意自身对病人的影响一种是通过护理活动,如操作熟练、动作轻巧、细致、利落、有条不紊,病人才会感到放心,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因此,要求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能力,让病人信赖。另一种是护士的生活范例作用,即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这就要求护士行为大方、举止庄重、衣着清洁整齐、语言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从无意识的影响中,使病人产生信赖感。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定的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己,使护理事业更上一个新高度。心理品质所反映的是结果,是个人在某一时期、某一场合表现出来的稳定、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素质的高度凝结,如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等等。而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既是结果更是过程,它比心理品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成才的根本动力。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理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要有极大的心理准备。”因此,在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今天,作为一名临床护士要适应时代要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把患者作为完整的“社会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这必将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