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呢?

时间: 阅读:1207
很爱我老婆,所以自从她怀孕我就没让她上班一直在家里,可是我工作又忙,可能是对她的关心少吧!现在孩子才9个多月,她又被检查出来患有产后抑郁症了,不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呀!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呢?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3-07-01 04:17:18

你好,心理社会因素在产后抑郁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妇做好生活方式调适和心理调适,配偶和家人要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尽量避免和减低不良应激的影响,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根河-李**
    回复
    2023-07-01 07:07:51

    您好~ 分娩因素,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
    1.分娩因素:分娩经历给产妇带来紧张与恐惧心理,尤其产时和产后并发症、难产、手术产等,导致内分泌功能状态不稳定。
    2.心理因素:产妇的个性特征尤为重要。敏感、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不良、好强求全、固执、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产妇容易发生产后心理障碍。
    3.内分泌因素:分娩后产妇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生乳素、孕激素、雌激素含量急剧下降,可能在产后抑郁症和精神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4.社会因素:孕期发生的不良生活事件,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低劣、缺少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缺乏来自丈夫与长辈的理解、支持与帮助等,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和恢复的重要因素。
    5.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发病率高。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遇事爱哭、烦躁抑郁、情绪低落、讨厌孩子、自杀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表现。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自我调节:包括听音乐、散步、与爱人沟通、处理好婆媳关系等;

    2、寻求社会机构的帮助:到医院围产保健科、精神心理科进行咨询,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

    3、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01 07:07:51

    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由于女性在分娩后,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甲状腺功能紊乱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症。


    2.精神因素:产妇对分娩产生恐惧,害怕分娩;或者产妇生完孩子后,对自身形体形象极度不满意等,都会诱发产后抑郁症。


    3.社会心理因素:比如夫妻婚姻感情出现问题、突发的不良生活事件、家庭经济状况变差、婴儿的健康情况等方面问题,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症。


    4.遗传因素:如果患者有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疾病家族史,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概率也会增高。

    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婚姻治疗等,帮助产妇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应对产后抑郁症发作所带来的压力。

    2.药物治疗:常用的有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能够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3.物理治疗:如电抽搐、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和深部脑刺激,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有自杀倾向和严重精神症状的患者,能够减轻症状。

  • 常州-薛**
    回复
    2023-07-01 07:07:51

    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产科因素等。

    1、心理因素:新手妈妈因无法适应生活任务,个人角色的转变,可能会因过度担心无法照顾好新生儿感到生活失控或失去乐趣,负担过重而产生持续的负面情绪。

    2、环境因素:遭遇消极的生活事件和家庭内部的不和谐都可能引发抑郁症状。社会支持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婴儿的健康状况等均可能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家族成员对新生儿的性别歧视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因素。

    3、产科因素:有不良生育史、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意外妊娠、妊娠并发症、难产、滞产等会对产妇的精神造成刺激和消耗,从而引发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并非只在首次生育后发生,而是每次分娩后都可能发生。家属尽量给患者创造安静、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供给,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01 06:06:41

    产后抑郁的患病因素有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
    1.生理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产前心态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分娩会导致孕产妇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应激状态,尤其是感染、发然、难产等会加重产后抑郁的促发。
    2.社会心理因素:产妇本身的性格比较敏感、悲观,容易产生抑郁倾向。生产后过于疲劳、与家人关系不和、经济卫生条件较差、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抚养婴儿过于辛苦、睡眠质量差等均与产后抑郁密切相关。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心理治疗,二是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首先进行心理治疗,如果产妇的病情严重,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产褥期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支持、咨询与社会干预等。通过心理咨询、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如婚姻关系紧张、想生男孩却生女孩、既往有精神障碍史等)。为产妇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及社会支持,指导产妇对情绪和生活进行自我调节。对产褥期妇女多加关心和无微不至地照顾,尽量调整好家庭关系,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药物治疗

    目前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不相上下,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但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注意。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种类很多,以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其应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用长期维持治疗。

    双相抑郁的治疗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有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郁药和碳酸锂合作应用。

    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需合用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