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风水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过万圣节

大道家园 2023-07-12 14:39:05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过万圣节?中国并没有禁止过万圣节,而且西方国家也没有禁止中国人过万圣节,只不过万圣节在国内并不流行而已,但其实部分大型游乐园,也像欢乐谷、迪士尼、方特等近些年都相继推出万圣节活动,所以在国内想要体验万圣节的,可以到这些大型游乐园去感受,基本都会有百鬼夜行。

中国人也能过万圣节

万圣夜:2022年10月31日

万圣节:2022年11月1日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早在约公元600年就已经出现,如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所以每年万圣节都非常热闹,盛况不输圣诞节,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前一天晚上的万圣夜,不仅小孩可以出门要糖果,还可以参与“百鬼夜行”,感受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

但西方国家盛行的万圣节,在国内似乎并不太流行,甚至传出被禁止的消息,导致不少年轻人好奇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过万圣节?其实中国人也可以过万圣节,该节日既没有在国内被禁止,国外也没有禁止中国人参与进来,所以不存在不能过,只是国内不流行而已。

因为万圣节也被称为西方国家的“鬼节”,而国内本就有三大鬼节,都是忌讳莫深的,从小就被教导鬼节晚上不宜出门,所以西方的鬼节传到国内来,才不那么流行,但随着现代化加剧,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没那么讲究,也不相信鬼神,所以国内商家也逐渐开始推广万圣节了。

近些年一些大型游乐园,例如欢乐谷、方特、迪士尼等,都推出万圣节活动,不仅有节目看,还可以参与到百鬼夜行的娱乐当中,如今参与进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主要是不相信国外的鬼,也不相信国外的上帝,如果是中国鬼节,恐怕就没人敢参与了,毕竟都怕冒出来几个“真的”。

中国人也过万圣节吗

万圣节(即诸圣节),我刚开始了解和熟悉还是在高中的英语课上,老师介绍说万圣节本来是天主教等基督宗教的宗教节日,天主教把诸圣节定为弥撒日,到11月1日这一天,所有信徒都要到教堂参加弥撒,来缅怀那些逝去的天主教的圣人。这个节日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万圣节前一天夜里是一年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妖怪,万圣节前夕,孩子们还会提着南瓜灯衣着各式各样的古怪的服饰,戴上面具,挨家挨户去要糖果,万圣节有几样东西是必备的,南瓜派、苹果、糖果。

万圣节,以快速的速度传入亚洲地区,在中国许多地区更是过上了这个“洋节”,在中国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起源和来历,这个节日演变成了孩童和青少年穿奇装异服,尤其是鬼怪衣服为主,讨要糖果,狂欢庆祝的节日。万圣节,在以天主教和基督教为主的欧美国家流传,然而中国大部分人没有宗教信仰,却过上了天主教的有关节日,掀起热潮,这也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没能带来民族文化融合的交叉点,所以,中国人过万圣节真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如果只是为了新鲜娱乐,我觉得还是不过万圣节最好。

另外,为了突显节日氛围,公共场合穿着奇装异服,打扮十分惊恐和吓人,况且中国传统文化回避讨论生死,而万圣节庆祝鬼神,人们装扮成妖魔鬼怪,“鲜血淋漓”“独眼”的鬼怪,淋漓尽致地表现逝去的的人,引得许多公众的反感和不适应,甚至许多老人表示难以接受这些做法和习俗,认为这些形象是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认同是相违背的,对于未成年的孩子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妖魔鬼怪的形象以及节日的习俗多多少少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冲击,让他们从小受到西方宗教节日的影响,必然对他们成长不利。

中华民族文化需要包容多元文化,但是不是淡忘自己的传统,去重视西方节日,盲目追求西方的节日习俗,从中寻找新鲜感,从而丢了自己民族的本质的东西,对于万圣节这样的西方节日应该做的是从中吸取精髓,找到节日的闪光点,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所用。

为什么中国没有万圣节?如果有的话就好了!

一、万圣节的由来: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

二、Halloween一词的产生: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三、“Trick or treat”的传说:

孩子们今天着装挨家要糖的习俗,据说起源于爱尔兰。古西欧时候的爱尔兰异教徒们,相信在万圣节前夜鬼魂会群集于居家附近,并接受设宴款待。因而,在“宴会”结束后,村民们就自己扮成鬼魂精灵,游走村外,引导鬼魂离开,避邪免灾。于此同时,村民们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后的摆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于让它们伤害人类和动物或者掠夺其他收成。后来这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就成了孩子们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至于南瓜灯也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脸点上烛火用以驱散鬼魂的;另一种说是鬼魂点上的烛火,试图骗取人们上当而跟着鬼魂走,所以人们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个嘲讽的脸面,用以调笑鬼魂:哼!傻瓜才会上你的当。传说因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爱尔兰人Jack,所以人们又将鬼脸南瓜灯叫做Jack-O-Lantern。

四、现在的万圣节

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目,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目。
社会对节日的活动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导: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们不做恐吓性的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架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骇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端端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过分恐怖了,会遭到有关方面的制止,媒体也会令其暴光,让公众指责。

万圣节的服装,也是万人万相,不是单调的大鬼小鬼了。有许多渠道教授人们如何制作万圣节服装。比如说制作最简单的鬼服就用一张白床单顶在头上,别忘了扣两个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术师,就穿上黑衣黑裤,再戴上黑礼帽,并在礼帽与头顶之间藏一只绒毛小兔备用;还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裤,再从背后怎么绑一个手电筒在头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的。当然服装、道具业的商人们,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学校在万圣节是不放假的。有时学校出面组织晚会,有时不甘寂寞的学生们也会自己主办小型晚会;而朋友、家人间互寄贺卡祝万圣节快乐则成为每年十月间流行的习俗。如今网际网路的发达使得送万圣卡更为方便经济,有的网站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各种具有声响动画效果的万圣卡,如:www.cardmaster.com等,免费让大家使用。

总之,万圣节已成为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感恩节、圣诞节乃至新年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fengshui/883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