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风水

中山陵到底是不是风水宝地

大道家园 2023-07-12 05:14:27

风水上的“结穴”,指的是龙脉结作之穴。在堪舆实践中,风水师寻求的,正是这种能够“夺神功,改天命”的富贵之穴,与广义上的墓穴有性质上的不同。一般而言,不是龙脉结作之穴的墓穴大体上有凶、平两种可能,吉者甚少。

对于龙脉中的“结穴”方式和数量,历代风水师有着不同的见解。宋国师吴景鸾后裔吴皙所著《地理集解》,正式提出三停穴法,亦即一龙一山之中可有天穴、人穴、地穴的三才穴法。张子微对此早有看法,他说:“劝君不必论三才,但要天然穴自在。”蔡元定反对的态度直截了当,他首先分析原因:“'三才'论穴乃术人迁就以玩俗人,要求财物”,是一种根据对方出价的高低,再决定予其扦天穴、人穴或地穴的商业行为,以致“世俗不惟昏愚者以为然,高明者亦或然之”,然后明确指出:“不知穴法天造地设,不可迁易,虽或有回避恶杀,或有贪见前面山水为之高下者,亦是天然。宜高宜下,非人力所能迁就也。”

中山陵到底是不是风水宝地

到了明代,'三才'论同样遭到徐善继、徐善述的驳斥。他们认为:“有生成之龙,必有生成之穴。不可高一尺,不可低一尺。不可过左,不可过右。”经曰:“太高则露,太低则沉”,“高则伤龙,低则伤穴。”但是,徐善继、徐善述并没有否认实践中存在的一山三穴的可能,《地理人子须知》卷四即列举了两个一山三穴均致富贵的例子,只是强调其中有主穴、次(辅)穴之分。

天、人、地三才穴,虽然符合普罗大众均富贵的善良愿望,但实践中是不可能的。《地理人子须知》列举的例子,其中涉及一个标准问题。如果不以龙脉正结的标准来衡量穴的价值地位,那么,山上的墓穴与龙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不清,两者混为一谈了。

俗语说:“一个山头葬十坟,一坟富贵九坟贫。”即使同山同向同朝水,甚至同堆共井茔,也会出现一边光华生富贵,一棺泥水绝人丁的情况,主、次(辅)穴所应的富贵贫贱是可以比较出来的。

笔者赞同风水大师蔡元定的看法。对于风水师来说,无论是阴宅还是阳宅,点穴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即求其一点,准确无误。

一山分上下高低不同之穴,风水师看法不一,争论不休,但一山左右横向分可有不同之穴,风水师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左右结不同之穴,多为以下情形:一是奶乳穴,如图示。诗曰:大龙双乳穴同垂,两穴同扦福力齐,单下一穴难见发,教君此理有玄微。二是肩井穴,如图示。诗曰:山如人坐作人形,龙虎腾腾作气迎,肩井窠中钟正气,高低取应要分明。要求两穴后必有靠山。三是土星天财、凹脑板鞍穴,如图示。一般认为穴居中,但也有认为该葬两角穴的,宛如葬在螃蟹的两个眼上。《地理仙婆集》云:“土星角好角上扦,两角齐好就窝弦。”无论是奶乳穴,还是肩井穴、两角穴,均要求穴前朝应对称,后有靠山端正。

与明孝陵同靠钟山北高峰,居东面呈左右排列的中山陵,风水理论上并没有排除其结穴的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龙脉正结的穴位是否成立?本身无龙脉,空对万重山;穴位不成立,枉有百水千山。任你九曲来朝,万山献秀,又有何用?

判断穴位是否成立,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也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用刘若谷的话说就是:“首识寻龙之法,次识结作之情,详究点穴之方,细观砂水之意。”

在堪舆实践中,相比较而言,寻龙稍为容易,点穴则十分艰难。点穴要先审自身,再看前朝;先察近处,再观远情;先有小明堂,再看外明堂。若小明堂不吉,外明堂再好也是枉然。风水界有句名言,叫做“三年寻龙,十年点穴”,说的是点穴功夫苦涩难学,极难掌握。

对于寻龙点穴,前人把它总结为“地理五诀”,即:龙、穴、砂、水、向,又称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对于龙、穴、砂、水、向,实践中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在形势派风水师眼里,“向”,实在不能与前四项并列。他们认为,既有一定之山,必有一定之向。形势派祖师杨筠松,就有“杨公杖法”(一种不使用罗盘,直接用竹杖确定朝向的方法,尤其适合在野外无准备的情况下随机使用)、板凳定向的传奇故事。

有香港风水师认为,中山陵结作有“漏胎”之象,言之过重。但中山陵明堂倾泻,却是显而易见的。

见多识广、眼界开阔的孙中山,选择身后葬地时为什么会有风景与风水之误?显然,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的孙中山,无暇进行风水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尚未了解风水必备的要素,悟透风水的真谛,分清风景与风水之间的区别,更不懂得寻龙点穴,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从更深一层原因分析,孙中山之所以误把风景当作风水,或许可以从孙中山母亲及先辈墓地的选址中,得到某些启示。

新金陵四十八景是哪些地方

1. 关于金陵四十八景的诗句
关于金陵四十八景的诗句 1.金陵四十八景分别是
莫愁烟雨、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牛首烟岚、珍珠浪涌、北湖烟柳、东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矶、清凉问佛、嘉善闻经、杏村沽酒、桃渡临流、青溪九曲、凤凰三山、达摩古洞、甘露佳亭、长干故里、鹭洲二水、化龙丽地、来燕名堂、楼怀孙楚、台想昭明、长桥选妓、三宿名崖、祖堂振锡、幕府登高、报恩寺塔、神乐仙都、鸡笼云树、灵谷深松、秦淮渔唱、天印樵歌、商飚别馆、谢公古墩、献花清兴、木末风高、栖霞胜境、星岗落石。
2.金陵四十八景的介绍
金陵四十八景是指古都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如今金陵四十八景包括古金陵四十八景和新金陵四十八景,代表了南京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古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起自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完善,逐渐遴选出的南京市有名的景致,清初高岑曾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古“金陵四十八景”曾辉煌一时,但部分景点在城市的发展中消失,一些景点虽然还在,但日渐萧条,走向没落边缘。《金陵晚报》评出2005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南京市规划局及金陵晚报社评选出2012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
3.请问金陵四十八景都有哪些
金陵十八景有据可查的是,“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曾绘有《金陵十景册》,其从侄文伯仁亦画有《金陵十八景册》,所绘诸景是:三山、草堂、雨花台、牛首山、莫愁湖、摄山、凤凰台、新亭、石头城、长干里、白鹭洲、青溪、燕子矶、太平堤、桃叶渡、白门、方山、新林浦。

后来出现了有关金陵四十八景的多种记载和版本,影响较深的为木刻图本,其景点名称如下:

莫愁烟雨(莫愁湖)、祈泽池深(庵已不存,原在府冶东南三十五里丛山中)、雨花说法(雨花台)、天界招提(天界寺)、凭虚远眺(北极阁)、永济江流(永济寺,今已废)、燕矶夕照(燕子矶)、狮岭雄观(狮子山)、石城霁雪(石头城)、钟阜晴云(紫金山)、龙江夜雨(三汊河)、牛首烟岚(牛首山)、珍珠浪涌(珍珠河)、北湖烟柳(玄武湖)、东山秋月(东山镇土山)、虎洞明曦(在高桥门外山中,庵已废,洞犹存)、冶城西峙(朝天宫)、赤石片矶(望江矶)、清凉问佛(清凉山)、嘉善闻经(寺已不存)、杏村沽酒(城南门西,杏林已无存)、桃渡临流(桃叶渡)、青溪九曲(青溪)、凤凰三山(凤凰台观三)、达摩古洞(燕子矶三台洞)、甘露佳亭(小九华山)、长干故里(长干里)、鹭洲二水(古白鹭洲)、化龙丽地(幕府山上,亭已废)、来燕名堂(乌衣巷王谢故居)、楼怀孙楚(城西,楼已不存)、台想昭明(湖熟镇,昭明太子读书处,建筑已废)、长桥选妓(白鹭洲公园)、三宿名岩(岩在静海寺内)、祖堂振锡(祖堂山幽栖寺)、幕府登高(幕府山)、报恩寺塔(塔已不存)、神乐仙都(光华门外,明初避暑宫殿,现已无存)、鸡笼云树(鸡鸣寺)、灵谷深松(灵谷寺)、秦淮渔歌(内秦淮河)、天印樵歌(江宁方山)、高飚别馆(在今中山植物园)、谢公古墩(今乌龙潭一带)、献花清兴(牛首山献花岩)、木末风高(雨花台方孝孺祠,祠已废)、栖霞胜景(栖霞山)、星岗落石(因落星山得名)。

曾辉煌一时的“金陵四十八景”,一些景点在城市的发展中消失了,一些景点虽然还在,但是欠开发,日渐萧条,逐渐走向没落的边缘。

二〇〇四年七月九日南京的《金陵晚报》读者王庆华寄来读者来信《谁来重振“燕矶夕照“昔日盛景》,呼唤对老金陵四十八景景点的保护开发,同年八月一日《金陵晚报》开始评选“新金陵四十八景”,经市民与专家投票与评审,产生首批入围六十四景名单,莅年二月二十二日《金陵晚报》开始新四十八景最终轮投票评选,同年四月十二日第二次专家评审会召开,新四十八景评选结果揭晓。

新景保留原十八个旧景:(新景合为十六个)

莫愁湖、雨花台、北极阁(含在台城里)、燕子矶、石头城、紫金山、牛首山、玄武湖、朝天宫、清凉山、九华山、静海寺、鸡鸣寺、灵谷寺、秦淮河、江宁方山、中山植物园、栖霞山。这些景点历经时间的考验,成为古今南京的景点精华。

又新增添三十二个新景:

明孝陵和梅花山(算一景)、南京长江大桥、阅江楼、总统府、中华门瓮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珍珠泉、云锦博物馆、阳山碑材、甘家巷南朝石刻、鼓楼和大钟亭、汤山温泉、汤山古猿人洞、胭脂河及天生桥、固城湖及高淳老街、南唐二陵、瞻园、明故宫遗址、梅园新村纪念馆、甘氏故居、江心洲、石鼓路天主教堂、南京大学北大楼、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龙江宝船厂遗址、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桂子山石柱林、渤泥国王墓、金陵刻经处、南京博物院、净觉寺、傅家边现代农业生态园。
4.金陵四十八景的新金陵四十八景
2012年,距离“新金陵48景”评选已过去八年。这八年中,南京环境整治、城市景观日新月异,一批新的城市地标正在崛起,一批新的景观改变了南京的城市面貌,一批新的旅游线路,乡村游、生态游、温泉游、赏花游、文化游,正在改写南京旅游新版图。“金陵48景”,又将刷新。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南京市规划局及金陵晚报社,携手800万南京市民,共同发起“新金陵四十八景”大型城市之美推选活动。经过官方网站、微博平台、读者平台等全媒体平台开放,网友、市民广泛关注参与,经过历时数月的提名、初选、复选、决选,以及大众评审团和专家评审团现场评审,2012年11月21日,“新金陵48景”评选结果在万众瞩目中正式揭晓。

“新金陵48景”的所有四字景名全部出炉。刻有这些景名的铜牌被授予了48个景点,将在这48个景点正式挂起,成为南京的新旅游品牌。 新金陵四十八景(2012年版)名称 景点 名称 景点 中山伟陵 中山陵 汤山温泉 汤山温泉 孝陵香雪 明孝陵 汤山猿洞 汤山古猿人洞 十里秦淮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 幕燕长风 幕燕滨江风光带 瞻园玉堂 瞻园 紫台观天 紫金山天文台 南大北楼 南京大学北大楼 玄武烟柳 玄武湖 方山天印 江宁方山 明城龙蟠 明城墙 栖霞丹枫 栖霞山、栖霞寺 雨花丹青 雨花台 梅园风清 梅园新村 甘家大院 甘熙故居 鼓楼钟亭 鼓楼公园和大钟亭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 桠溪慢城 高淳桠溪国际慢城 奥体中心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泉涌珍珠 珍珠泉 老山深林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冶矿探幽 冶山国家矿山公园 故宫沧桑 明故宫遗址 牛首烟岚 牛首山风景区 天生胭脂 胭脂河与天生桥 南博藏珍 南京博物院 石柱奇观 六合石柱林 石城清凉 清凉山与石头城 金陵经典 金陵刻经处 天妃静海 静海寺与天妃宫 浦站背影 浦口火车站旧址 云锦天工 南京云锦博物馆 站映湖光 南京火车站 莫愁烟雨 莫愁湖公园 存史警世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朝天宫阙 朝天宫 宝船遗址 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 阅江揽胜 阅江楼 金陵兵工 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紫峰凌霄 紫峰大厦 鸡鸣春晓 鸡鸣寺 颐和公馆 颐和路公馆区 枢府春秋 南京总统府 天堑飞渡 南京长江大桥 南朝石刻 南朝石刻
5.关于莫愁湖的诗句
1.《莫愁》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2.《清平乐·莲开欲遍》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

长是西风堪怨。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3.《马嵬》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莫愁歌》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5.《莫愁曲》

年代: 唐 作者: 徐凝

玳瑁床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

若为教作辽西梦,月冷如丁风似刀。

6.《随园记》

清代: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7.《莫愁曲》

唐代:李贺

草生龙坡下,鸦噪城堞头。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

归来无人识,暗上沈香楼。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莫负平生意,何名何莫愁。

8.《杏花天(赋莫愁)》

宋代:周密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

9.《长相思(舟中作)》

宋代:周邦彦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10.《石城》

唐代:郑谷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江人依旧棹舴艋,

江岸还飞双鸳鸯。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落春悲凉。

烟浓草远望不尽,千古汉阳闲夕阳。

莫愁湖

1.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7公顷。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

2.莫愁湖在六朝时称横塘,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3.景点

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远在明清,莫愁湖就栽植了大量莲花,每逢炎夏,莲花盛开,翠盖红花,香风阵阵,恍若绝代的凌波仙子,出淤泥而不染。
6.古金陵四十八景哪些在江宁
金陵48景江宁部分

凤凰三山——城西南露岗凤凰台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

虎洞明曦——东南郊高桥门外黄龙山附近的虎中观看黎明时的阳光;

东山秋月——中秋节在江宁东山镇的土山上赏月;

秦淮渔唱——在秦淮河上聆听渔歌;

天印樵歌——在方山郊游时听到樵歌;

台想昭明——钟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台,一说在江宁湖熟的梁台;

祖堂振锡——唐代法融祖师在祖堂山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第一祖师;

牛首烟岚——牛首山的景色;

献花清兴——祖堂山北峰献花岩的景色;

祈泽池深——南郊高桥门外祈泽寺的泉水,传说宋时东海龙女来此听法师讲法华经后所开。
7.描写“玄武湖”的诗句有哪些
1。《游同泰寺与伍仲文联句》 年代: 近代 作者: 苏曼殊

赫赫同泰寺,妻妻玄武湖。

2.《宋帝驰道》 年代: 宋 作者: 马之纯

南城来到北城隅,更北直趋玄武湖。

3.《金陵杂兴二百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泂

龙光寺里只孤僧,玄武湖如掌样平。

4.《武皇南巡旧京歌(十一首)》 年代: 明 作者: 顾璘

石壁斜临玄武湖,中开天府贮民图。

5.《白下春游曲七首》 年代: 明 作者: 金大舆

台城东望树苍苍,玄武湖春碧水长。

玄武湖古代的时候又称什么?

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北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
8.金陵四十八景的历史发展
《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金陵四十八景起自明万历。

南京人加入这种有图有咏的大合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事情。据顾起元《客座赘语》,先是榜眼余梦麟(幼峰)以生平所游览金陵诸名胜二十处,各著诗纪之,并约焦、朱之蕃(兰隅)先后二位状元公与探花顾起元同唱和,诗作汇为一集,名之曰《雅游篇》,刊行于世,一时以为盛事。

余氏所选的二十景是钟山、牛首山、梅花山、燕子矶、灵谷寺、凤凰台、桃叶渡、雨花台、方山、落星岗、献花岩、莫愁湖、清凉寺、虎洞、长干里、东山、冶城、栖霞寺、青溪、达摩洞。而朱兰隅兴犹未尽,更“搜讨记载,共得四十景,属陆生寿柏策蹇浮舫,躬历其境,图写逼真,撮举其概,名为小引,系以俚句”,也就是周亮工所谓“景各为图,图各为记,记各为诗”,最后编成《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

这“四十景”也就成了后世作金陵景物图咏的蓝本。但陆生骑毛驴乘小船躬历寻访所绘的图,现已不知下落。

《金陵八景图卷》今天还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金陵八景图卷”,也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江宁(今南京)画家郭仁所绘,现藏南京博物院。郭氏仅选“钟阜祥云”、“石城瑞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白鹭晴波”、“乌衣夕照”、“秦淮渔笛”、“天印樵歌”等八景为题,各作一图,并各题有七律一首。

“金陵八景图卷”是后人的定名,所以也可能是郭仁画了更多的景观,而流传下来的只有这八幅。198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博物院展》一书录有《金陵八景图》,注明是明朝郭仁所画。

郭仁,号水村,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著名山水画家。明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他“工写大幅山水,布置渲染,具有成法”。

他的《金陵八景图》卷原载于与同时代的画家魏之璜等合作的《金陵之家画卷》一书,该书作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明朝还有一个画家黄克晦字孔昭,号吾野山人,福建惠安人也绘有《金陵八景图》,现存六幅,景名与郭仁所绘大同小异。

《金陵四十景图》到清初,“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又绘过《金陵四十景图》,周亮工为这部图册写了题跋,回顾了“金陵山水,旧传八景、十景、四十景,画家皆图绘”的历程。高氏这一组金陵景物图后来刊入康熙《江宁府志》。

同样得周亮工作序的是余宾硕的《金陵览古》,余宾硕是余淡心的儿子,也颇有前明遗少风韵,他在康熙五年(1666),“周游山水之间,感慨兴亡之事,探奇揽胜,索隐穷幽,地各为诗,诗各为记,次第汇成,凡六十首”。余氏对景点的选择排列很有趣,始于“旧内”,也就是朱元璋登基前所住的吴王府;终于“大本堂”,堂在明故宫中,用以教授太子及诸王公侯子弟,是培养接班人的所在,为国家社稷之“大本”。

所以当时即被人看破,认定他是为怀念明王朝所作。周亮工序中一再强调“风景未殊,河山不改”,也颇有欲盖弥彰的味道。

这要算是金陵景物吟咏中的一个异数。而嘉庆年间的钱塘人陈文述,居留南京月余,竟作诗三百多首,涉及金陵旧迹近三百处。

还有比陈氏更快捷的诗才,光绪元年(1875)易顺鼎中举,北上应试途经南京,冒雪骑驴于城中遍访六朝及南明遗迹,一日之间竟成《金陵杂感》七律二十首!《金陵景物图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乾隆十八年(1753),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曾写过二十三首《金陵景物图诗》,记冶城、杏花村、燕子矶、谢公墩等。从吴氏诗前小记中可知,其诗是因图而作,这一组图则绘于康熙五年,画家是一位“王山人”;吴氏对此人像是有所了解的,图和人都无从查考了。

就连吴敬梓的这一组诗,也是在1956年才被从长沙发现出来,而且好像也不应该只有二十三首,当是二十四首,或者就是四十首。吴氏在数十年后得见“王山人”所绘的这些图,依图作记吟诗,他在小记中介绍景观位置、来历变化,而吟咏则多乃眼前景物,即涉怀古,亦属泛泛,非但没有怀念前朝的意思,而且颇有“颂圣”的词句了。

“遗民”是不能遗传的,明代的遗民,到余宾硕那一代就算终结了,此后的知识分子,没有亲身经历过改朝换代的痛苦,也就完全不必去为前朝古人一唱三叹。《金陵四十八景》大约在乾隆年间,“金陵四十景”发展成为洋洋大观的“金陵四十八景”。

还能看到一种清代宣统二年(1910)刊行的南京人徐上添所画《金陵四十八景》图册,1990年,南京古旧书店曾据旧本影印出售。其所列四十八景:莫愁烟雨、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牛首烟岚、珍珠浪涌、北湖烟柳、东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矶、清凉问佛、嘉善闻经、杏村沽酒、桃渡临流、青溪九曲、凤凰三山、达摩古洞、甘露佳亭、长干故里、鹭洲二水、化龙丽地、来燕名堂、楼怀孙楚、台想昭明、长桥选妓、三宿名崖、祖堂振锡、幕府登高、报恩寺塔、神乐仙都、鸡笼云树、灵谷深松、秦淮渔唱、天印樵歌、商飚别馆、谢公古墩、献花清兴、木末风高、栖霞胜境、星岗落石。

每幅上各有简短题记,介绍景点来龙去脉。据说民国年间还曾流传一种彩色的《金陵四十八景图》,如今亦。
9.古金陵四十八景哪些在江宁
石城霁雪 清凉山石头城上的雪景 钟阜晴云 紫金山上的云景 鹭洲二水 江东门外白鹭村一带的古白鹭洲(并非今日位于秦淮区的白鹭洲),李白诗“二水中分白鹭洲” 凤凰三山 城西南露岗凤凰台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 龙江夜雨 下关龙江边夜听雨声 虎洞明曦 东南郊高桥门外黄龙山附近的虎中观看黎明时的阳光 东山秋月 中秋节在江宁东山的土山上赏月 北湖烟柳 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唐韦庄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秦淮渔唱 在秦淮河上聆听渔歌 天印樵歌 在江宁区方山郊游时听到樵歌 青溪九曲 城东的青溪很多河湾,夹岸均垂杨亭馆 赤石片矶 城东南今雨花门外的由红色砂岩构成的秦淮河畔小岗 楼怀孙楚 李白在金陵时常饮酒的“孙楚酒楼”,孙楚楼遗址约在今水西门水关一带的秦淮河畔 台想昭明 钟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台,一说在江宁湖熟镇的梁台 杏村沽酒 今城西南花露岗下的古杏花村,相传是唐代诗人杜牧买酒处 桃渡临流 夫子庙利涉桥畔古桃叶渡,相传是东晋王献之妾桃叶渡秦淮处 祖堂振锡 唐代法融祖师在祖堂山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第一祖师 天界招提 中华门外的天界寺,原名龙翔寺,与灵谷寺、报恩寺并称为明代“金陵三大寺” 清凉问佛 清凉山的清凉寺 嘉善闻经 幕府山东南铁石岗石佛阁的嘉善寺 鸡笼云树 鸡笼山的景色 牛首烟岚 牛首山的景色 栖霞胜景 栖霞山的景色 达摩古洞 幕府山东北麓的达摩洞,传梁代达摩法师渡江前曾在此休息 燕矶夕照 在燕子矶观夕阳 狮岭雄观 狮子山上的卢龙观 化龙丽地 幕府山北麓临江的“五马渡”,相传西晋末年时琅琊王司马睿与彭城王等皇族分乘五马来此地,琅琊王所乘之马忽然化龙飞去,成为司马睿称帝前的“吉兆”来燕名堂 今夫子庙对岸乌衣巷内东晋王谢大族故居的“来燕堂” 报恩寺塔 中华门外大报恩寺的九级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永济江流 在燕子矶的永济寺观音阁俯视江流 莫愁烟雨 莫愁湖“荷亭消暑,柳岸追风”之景观 珍珠浪涌 今鸡鸣寺至浮桥的古珍珠河 长干故里 中华门外古长干里 甘露佳亭 雨花台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另一说在小九华山 雨花说法 相传梁代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天上落花如雨,雨花台即因此得名 星岗落石 约在今板桥落星村、落星大队一带的古“落星岗” 长桥选妓 今夫子庙对岸一带明清妓院的集中地 幕府登高 登幕府山眺望长江 谢公古墩 五台山永庆寺前东晋谢安登临过的高墩 三宿名岩 下关静海寺附近南宋名将虞允文曾休息三夜的三宿岩 神乐仙都 光华门外的道观神乐观 灵谷深松 灵谷寺周围的上万株古松 献花清兴 祖堂山北峰献花岩的景色 木末风高 雨花台永宁寺侧的木末亭,一说在方孝孺墓内 凭虚远眺 在鸡笼山最高处的凭虚阁远望市区及玄武湖 冶城西峙 朝天宫所在的冶城山峙立于城西 商飙别馆 钟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离宫商飙馆遗址 祈泽池深 南郊高桥门外祈泽寺的泉水,传说宋时东海龙女来此听法师讲法华经后所开现状。
10.描绘金陵景色诗句
1、《过金陵四首》 宋·苏泂 豆田无数老鸦飞,枣熟菰香稻子垂。

未说前年那有此,今年还似去年时。

2、《金陵夜泊》 唐·罗隐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3、《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初至金陵》 宋·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5、《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 宋·李琏 梁家天子抱琵琶,泪洒华林御苑花。

今日闻韶无处所,雁烟蛩雨属他家。

6、《金陵览古 秦淮》 唐·朱存 一气东南王斗牛,祖龙潜为子孙忧。金陵地脉何曾断,不觉真人已姓刘。

7、《登乌江宝泉寺南山望金陵作》 宋·贺铸 我爱金陵望不厌,独寻微迳蹑晴岚。

柔桑浅草三月尾,踊塔飞楼一水南。

8、《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含章殿》 明·费元禄 烟沉弱柳隔晴沙,窈窕香台忆主家。绮树游丝留晓色,雕窗粉蝶恋清华。

9、《金陵怀古》 宋·宋无 宫磗卖尽雨崩墙,苜蓿秋红满夕阳。

玉树后庭花不见,北人租地种茴香。

10、《金陵怀古六首》 宋·周文璞 孙伯陵头水最悲,蒋侯庙下月来迟。夜深行客心惊恐,猿挂晋朝枫树枝。

11、《金陵怀古二首》 宋·释善珍 齐楼梁殿黍离离,王气潜随斗柄移。

秋雨狐藏宫井树,夕阳鸦立御园枝。

12、《怀金陵三首》 宋·张耒 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13、《金陵即事》 宋·黄文雷 东庵遗像宿尘埃,追想鸡声午梦回。

只与钟山增九鼎,当时何似早归来。

14、《金陵怀古》 宋·梅尧臣 秦莫恃栈阁,吴莫恃壍江。不能恃以德,二国竟亦降。

迩来屡兴废,由险。15、《金陵怀古》 元·王冕 坏墙幽径草青青,何处园林是旧京?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

16、《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 宋·薛师董 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

可怪苏郎呈好手,剪花排锦蒋山前。

17、《金陵官舍后圃散二首》 宋·杨万里 江梅未落杏先繁,萱草都齐柳半匀。却是浅寒花较耐,东风未要十分温。

18、《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怀古诗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19、《金陵吊古八首》 明·何良俊 汉季平分三国,孙吴元占东方。堪笑当时王濬,与人闲管兴亡。

20、《金陵二首》 宋·晁说之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

21、《金陵雪中》 宋·刘过 风幻寒威夜扑人,晓看云脚四垂阴。牧羝塞上功名泪,骑马蓝关窜逐心。

22、《金陵怀古》 宋·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23、《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24、《金陵杂咏》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业远开基。

金陵自王东南气,赤壁中焚百万师。

25、《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 清·钱谦益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26、《登金陵钟山绝顶》 宋·吴龙翰 万仞钟山著屐登,中原今隔几崚嶒。

自怜不及天边雁,岁逐春风到八陵。

27、《金陵三首》 明·王跂 三辅江山穴出虎,六朝形胜势蟠龙。皇基易绍因迁鼎,家痛难忘异举烽。

28、《金陵怀古》 唐·殷尧藩 黄道天清拥佩珂,东南王气秣陵多。

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仑带九河。

29、《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30、《金陵九日》 唐·唐彦谦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朱元障的陵墓在何处?

朱元璋落葬在玩珠峰地下数十米处。其规模宏大,构建复杂,仅甬道部分就超过120米。
在中国历代上百个帝王陵墓中,有3个堪称是里程碑,一是秦始皇陵,二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再就是明孝陵。秦始皇死后的陵墓建成方形,以后一直影响到西汉、东汉。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倚山为陵,陵前有完整的神道和石刻制度,由此影响到整个唐代直至宋。到朱元璋时,一改以前的方形陵墓为圆形,同时将陵墓周围的围墙由方形改为长方形,由四周开门改为单独开门。此外,朱元璋陵墓还取消了前代帝王陵墓中的下宫,仅保留上宫,并扩大了上宫规模,又加建方城、明楼。陵前弯曲的神道,据说是为了绕过孙陵岗上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墓,也说是与朱元璋迷信风水有关,但确实开创了新式的帝陵制度,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以至清朝帝王陵墓,一直得到沿用,影响深远。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在建造自己的永久安息之地上却不敢马虎,从朱元璋陵墓选址在寺庙上可窥见其用心,迫使蒋山寺搬迁出去,把70所寺院中的一半圈入禁垣陵园中。 蒋山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此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初名开善寺。原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法师而建。宝志法师圆寂后,依梁武帝女儿永定公主之意,将法师葬在钟山的独龙阜,修建了开善精舍,并造了一座五层高的宝塔,塔刹镶有琉璃宝珠,甚是辉煌,塔名志公,又叫玩珠塔。唐朝将开善寺改名为宝公禅院。宋朝大中祥符年间,又更名为太平兴国寺。明朝初该寺香火旺盛。到了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此寺才发生了大的迁址并改名。起因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寻觅葬身之地,下令让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都有很深造诣的开国军师刘伯温负责选址,刘伯温和风水师跑遍了南京紫金山,最后看中了古刹蒋山寺庙,这里背倚钟山,面临前湖,后面青山环抱,前面二龙戏珠(指江宁区的方山及方山左右的两条山脉)。只有这个地方紫气蒸腾,是藏龙胜地,风水最好。选中了钟山南麓这块风水宝地,寺庙当然要给皇陵让位,只好奉命迁址。除蒋山寺、志公塔外,附近的小寺庙如宝林寺、宋熙寺、竹园寺、悟真庵等,一并迁至钟山左边的独龙岗。此后的蒋山寺便改名为灵谷寺。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下令蒋山寺东迁2.5千米,新建寺院,寺庙建成后和尚搬了家,明太祖为新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即现在的灵谷寺,然后动工兴建自己的孝陵。
由于许多寺庙的基址是按照相地术选址的,所以寺庙就成为吉祥地,在历史上,一些陵墓就建筑在寺庙原址上。金朝统治者完颜亮的先世卜葬于护国林的南面,完颜亮执政时,他看中了峰峦秀拔、林木森密的龙衔寺,“西顾郊圻,巍然大房,秀拔深厚,云雨之所出,万民之所瞻(《金史·礼志》)。”这是风水宝地,于是毁掉该寺,迁葬其祖父于龙衔寺原址上,陵区就是龙衔寺旧址。
明孝陵以钟山为中心,外郭城垣走向曲折,绕山而建,这一点与明初京师(今天的南京在明朝初期被称为京师)城垣相似;神道也是不循常规,神道不仅不在陵墓中轴线上,而且因形随势,蜿蜒曲折。从平面上观察,孝陵主体从大金门经神道直到宝城,其布局呈“北斗”形状。《大明孝陵神宫圣德碑》记载了朱元璋“审天象,作地志”,此即是朱元璋采用了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水观,以“天帝”所居之“北斗”位居中央,周围又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环绕的神秘手法布局。中国古人认为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皇帝是天帝之子,“升天”也就意味着死后“魂归北斗”了。陵区各种布局,都与中华的传统文化有关,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钟山古称“龙山”,早在三国时,已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更不会放过这块宝地,自然会择南京风水最好的钟山为葬地。后来,孙中山、蒋介石都在活着时选择此地为自己的死后归宿,也是因为钟山是风水宝地之故。中山陵在此地建成了,并成为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主要景点,也是重要的民国建筑;蒋介石因为退守台湾,未能如愿。
朱元璋选择在钟山之阳建造皇陵,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对应,尊卑昭然,这完全符合形势“风水”。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风水上称“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地宫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数10米处,而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称“小虎山”,过去不解其意,现从形势风水上分析,方知其正处于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与孝陵之东的“龙砂”左右对列;过去都认为直对孝陵陵宫的“梅花山”,是朱元璋为让三国“好汉”孙权给他的陵寝看大门而留下的,其实,这一座如屏的小山是孝陵风水中的“案山”,如皇帝办公几案一般,象征着皇权职位;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也具有灵动的“朱雀”风水特征。
明孝陵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如陵宫前设置神道,神道两侧设置石象生、勋臣石雕等,但是又有创新,这在孝陵建筑布局和陵区地上地下排水设计上均有体现。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为多水地区,雨水充沛。钟山的岩层由北向南倾斜,山峰的雨水主要经独龙阜孝陵陵宫区域排泄。为确保陵宫不受水侵害,在孝陵陵区内设有外御河、内御河和宝城御河三条排水系统。这三条御河将陵域划分成导引区、神道区、前朝区和后寝区,同时通过御桥,将这四个区连接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三条排水系统不但未打破陵域空间的有序性和完整性,而且利用御桥将陵域装点得更为完美,更富有生机。除三条御河外,陵宫地下还建有巨大的涵道,以增加雨季的泄洪量,陵宫地面均以砖铺设散水明沟,享殿台基四周有数十个向外悬挑的精美的散水螭首,陵宫宫墙外也以砖铺设散水沟,并以砖石砌建挡土墙。这些措施可谓独具匠心。
朱元璋死后,葬入明孝陵,专门负责护陵官民达五六千人,同时为防止“凿伤龙脉”,妨碍“风水”,朱元璋生前还立了陵寝条例。

谁能分析一下整个南京城的风水格局?

1.古城的风水
首选,在古代城市规划一般符合四方位神,具体解释如下:
由于是“面南而居”,风水学中往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方位。如《葬书》说:“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阳宅十书》曰:“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风水中推崇的四个方位神的名称。其实在上古时代,人们已有了较明确的方位神的观念。正如《礼记.曲礼上》所说:“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此四个方位神的名字又代表四个天神的名字,构成南北东西四个天象。故《淮南子.天文训》曰:“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四方之神,后为道教所尊奉,以致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广泛。

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以下要求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其条件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头下顾,朱雀方向的山脉要来朝歌舞,左之青龙的山势要起伏连绵,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顺,这样的环境就是“风水宝地”。

2. 南京的风水
我本人没有去过南京,下面这些都是网上找的。
南京城坐北向南,以北为靠。城北有一座历代风水师都认为是靠山的鸡龙山,实际上只是一个高60米的小土丘。鸡龙山后是宽阔的玄武湖,再向北去是北郊红山,红山面积大一些,不过和鸡龙山一样也是60多米高,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山岗。红山向北三公里有超过150米的幕府山,越过幕府山的北面马上可以俯视浩浩荡荡的扬子江。这就是南京北方的地形。
风水学最基本的原理是“山管人丁水管财”。“山水”只是一个方位概念,“山”代表背后,主宰健康和人丁兴旺,风水的靠山宜雄健浑厚,最忌背空;“水”代表前方,主宰事业和财富收入,向水宜宽广低平,最忌紧小。而南京的靠山零碎无力,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大的城邑,更致命的是全部靠山背靠扬子江,没有接通大型山脉,得不到龙脉的支持;比全部靠山占地面积还大的玄武湖,把南京的山脉龙气阻挡得一干二净,因为风水之气“乘风而散,遇水而界”,被玄武湖阻断红山和幕府山之后,连那一点点靠山地气都被消磨掉,形成彻底背空的风水形煞。

朱家山,南京龙脉之所在

千年来,秦始皇和武则天的陵墓都在陕西省,而且连在一起竟是一条龙脉,并保护着这两座坟墓千年以来屹立不倒,有些东西则是现代科学技术无法解释的。

在风水界有一个常识,那就是即使你知道一座山里肯定孕育着一条龙脉,但是也并不是谁都能得到这处风水龙脉的,在龙脉上随便埋一个地方,也许并不会富贵起来,反而会伤及子孙。比如,你要是葬在了龙尾,神龙经常摆尾,你能受的了?因此只有找到了龙脉上的最佳的地方,才能富及后人,这个地方就是龙眼儿。

我们生活在南京,南京的龙脉保佑着所有生活在南京的人们。从历史长河来看上,定都南京的王朝时间都比较短。例如

孙吴(229年~280年)52年

东晋(316年~-420年)105年

刘宋(420年~479年)60年

南齐(479年~-502年)24年

萧梁(502年~-557年)56年

陈(557年~589年)33年

杨吴(902年~-937年)36年

南唐(937年~-975年)39年

明(1368年~1644年)276年(其中定都南京年代为1368年~1421年,53年)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14年(其中定都南京年代为1853年~1864年,9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1年~1912年)1年

中华民国政府(1927年~1937年)10年

中华民国政府战后还都(1946年~1949年)4年

确实短啊……

风水学的解释是:南京自古确实是很有王气的地方。但是再有王气,也禁不住人们战争与开发等瞎折腾。

据传有很多帝王都曾经做过手脚,在南京“泄王气”,以至于南京虎踞龙盘之势犹在而龙脉断绝。南京,古称金陵,这还有从秦始皇说起,秦淮河是秦始皇为了破坏南京的帝王之气而凿。

紫金山内有长江水浩荡环绕而过,四周山脉蜿蜒起伏,抛若游龙,俗话说山证明堂水证穴,就风水一脉而言,紫金山乃是上等的风水宝穴。三分天下的蜀相诸葛亮也曾感慨道: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

而中山陵则位于紫金山南麓钟山之内,钟山是紫金山三座主峰之一,被认为是龙脉的龙头所在,其尾拖至镇江而入海,从东海入江,故曰“神龙见首不见尾”,乃是整个紫金山乃至南京最精华,气脉最旺的风水宝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fengshui/870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