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风水

农村俗语“枣脊榆梁杏木门,桑木门枕出贵人”

大道家园 2023-07-12 03:41:05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农村人对于建房子都特别重视,由此也产生了不少关于建房子的俗话、老话这些。

农村俗语“枣脊榆梁杏木门,桑木门枕出贵人”,啥意思?

这些俗话在农村的嘴里流传,似乎并不起什么作用,但到了自己建房子时,却不知不觉就按照这些俗话中所说去做了。

农村俗语“枣脊榆梁杏木门,桑木门枕出贵人”,啥意思?

这也算得上是俗话的魅力,同时,也说明这些俗话的流传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是农村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农村俗语“枣脊榆梁杏木门,桑木门枕出贵人”,啥意思?

农村俗语“枣脊榆梁杏木门,桑木门枕出贵人”,啥意思?

当然了,有一些俗话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或者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失去原本的意思。

比如这句“枣脊榆梁杏木门,桑木门枕出贵人”。我们看这句话时,首先得明白这里面的木料指的都是什么,然后得明白以前人建房子时的结构。

这样才能正确解读这句话。

那么,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枣脊榆梁杏木门,桑木门枕出贵人。这句话里面的木料都包括了什么呢?它们各自用在自建房什么地方呢?

首先,枣脊,说的是枣木屋脊。这里的屋脊指的是我们过去瓦房上起的那道脊梁,有了这道脊梁,才有了前后两坡流水面。

而在室内,这道脊梁下面是需要有根木头支撑的,这根木头需要坚硬,而枣木就是民间最好的选择。枣数生长速度慢,木质密度高。加上本身的长成不受控制,所以很容易长成歪七扭八,想找到一根笔直能当成屋脊木的还是挺困难的。

它并不是多值钱,而是很难长成,所以过去人们常常这样说,但真正用枣木当成屋脊木的很少见,大多也都是榆木。

这根屋脊木下会连接椽子,椽子下面会连接檩条。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屋脊木其实也属于檩条。

在它的下面,两根檩条呈倒八字向下连接着一根主木料,也就是我们房子的大梁。这句话里说的榆梁就是指的这根大梁,说是用榆木做梁。

在过去,农村的房子主梁大多都是榆木。榆木木质比枣木肉一些,也就是它的坚硬度达不到枣木那样,但它的韧度却比枣木要好得多。

枣木太刚,刚则易折。榆木虽然刚度达不到,但韧性更加好,做房梁非常适合。加上它以前在农村随处可见,不是什么名贵木头,价格也便宜,所以被人们广泛使用。

杏木门容易理解,就是杏木做的门。杏木有着颜色鲜艳的特点,而且木质密度和纹理都非常漂亮,就算是原木不喷漆也非常漂亮。

但在过去,能用杏木做门的人家非常少,大多都是杨木和柳木。

解释完了前半句,咱们再来说后半句,其实前面的半句是为了给后面半句做铺垫。后半句是桑木门枕出贵人。

桑木也就是桑树的木料,门枕是指的门槛。

在过去,人们习惯叫门槛为门枕,两边还有两块门枕石,这两块石头卡着中间的门枕木头,石头上面各有两个圆形凹陷,能让上面的门子突出部分座在里面,由此完成开门和闭合。

后半句说的是假如用桑木门槛的话,家里是会出贵人的。

这个主要是来自刘备,当年刘备家里种了桑树,人们由此传出来的一句话。其实是个盼头,刘备后来不是做了蜀国皇帝吗?

这半句其实是期盼和想象。

那么,这句话过去有没有道理?到了现在又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我们在说某句话有没有道理时,除了要考虑时代背景外,还要考虑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我们看这句话,它所说的木头看似农村常见,但想用在房子上都非常困难。比如说上面当成屋脊的枣木,以及杏木的门,还有桑木的门枕。

这些看似很容易,但要长成材并不容易。

所以,这句话看似说的是你只要用了这些,你家里就能出贵人。其实它的真实意思是能把这几样木料用在家里的房子上,那本身就已经在农村属于贵人了。

寻常人家,能集齐这样的木料吗?并不能!所以,凡是能集齐的,都是有点本事的,至少在农村是有点本事的。

故,这句话放在以前是有些道理的。

但是,假如放到现在,则已经完全没有道理。

首先,现在盖房跟过去了有了巨大区分。过去都是两坡流水,木料为主。现在要么是混凝土浇灌的平顶,要么是四坡流水的起脊房。

就算是四坡流水的起脊房,用的木料也是一水的松木。

什么榆木、什么枣木这些都不会再用在盖房子上。榆木已经被淘汰,枣木大多被人做案板,因为它密度高。柳木大多被当成肉墩,因为它恢复性强。

直接用在盖房子上,除非是家里盖了一间不重要的杂物室,真正的主房,现在没有人用这些木头。

既然不用了,又何来道理可言?

所 以,我们说这句话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自然也就没有道理了。

最后要总结话就是: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木料,对于以前想盖房子的人来说,其实是个梦想,是最理想的盖房用木料。它们并不容易集齐,如果集齐用在了盖房子上,说明这户人家过得不错,是有点本事的。

它的本意并不是用了这些后,你家里就会出贵人了。那样太玄奇,也太没有道理了。

当然了,解读俗话这种事,本身就带着自己的主观思想,因为人和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所经历的,以及自己所了解的去解读。

所以,凡解读,必带有一定性的主观想法,真正客观,没有人能够做到。故,我们的解读只代表自己。但恰恰是这样各有想法的才能称为解读,全都一样的不能叫解读,那叫复读,您认为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fengshui/868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