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风水

埋风水:埋葬死婴有什么风水注意

大道家园 2023-07-07 10:40:29

埋葬死婴有什么风水注意?只要不是埋在凶地就好。小狗埋葬风水情感和心理安慰,风水上别无含义。第一是能供人类生存的条件。第二是更优良的人类生存条件。第三、营利、生意,也就是要优择生意上的优良条件。多用科学头脑思维。家里的墙被水漏坏了风水有什么说法?简单的道理,家里的墙被水漏坏了,有降低生活质量的一面,肯定风水变差。风水的实质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合理利用自然客观条件和规律;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要点;合乎力学、科学原理;合乎常识、逻辑,不存在令人费解的特别神秘风水!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生存。不适合人类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是:人类在那里已被彻底陶汰,没有再延续种群到今天。风水强调的就是有利、方便、实用,是更好地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用传统风水理论,切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用现代高科技术设计理论切入传统风水领域应游刃有余。对风水要有正确认识: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这些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风水作用。不需要耗费医药费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财的效果。从科学、正面认识更能说明问题。比如高层空气好,防渗漏,防雷击的措施要有力,当然还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风水只能提醒从多角度思考,技术层面的事,现代科技更精准。传统建筑是以中心对称理论为主。现代建筑,以实用、功能为主。二者基础不同。在传统古老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风水理论,就象老式马车驾驶技术,能用于指导驾驶现代汽车吗?古代以自然风水为主,现代城市以人为风水为主,二者基础完全不同,怎能固守旧教条。用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标准去分别评估考量各类事物。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就会坏事,就是坏风水。风水布局再合理,谈不上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等条件,那只能认为是怪论。风水再好,核心必须要更好地适合人类的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是要有统一整齐规范标准,现代城市和农村中,那些混乱建筑,相互抵消,互相矛盾,从风水的角度论,哪里存在更多贫穷和贫困。传统风其实就是对称理论,是受自然和人体美的启发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风水美学观。从圆、方、正这些角度思考,人体其实是一不规则的凹凸形体,但人体有一主要美学特征就是左右对称,作为天人合一的风水观,在传统建筑中体现的基本核心就是:在对称中求取平衡。是指这些结构和设置必须要,不可缺少,实质意义不大,没有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的事物。这些结构和设置,是人类必须,服务于人类。把这些设置换位置也不适合,需要、必须、实用、舒服、喜爱、心赏,风水必好。比如窗户只能在哪里,采光效果好,放别的其它位置采光效果差,或根本就不采光,打井水井位置选取,用风水理气的方法位置选得再好,但如果不出水,完全失去意义,因此打井必须首先选择保证能出水的位置,这就是实用。床头靠窗,化解挂铜葫芦、五帝铜钱好吗?————没有实用价值。如果没有防盗安全网或窗,床头不能靠窗,把古今中外历代所有皇帝的钱都找来挂上也不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安装防盗安全窗,可抵除挂一万个皇帝的风水钱。方便:比如门进出要顺畅、方便。如果不方便,就是再合风水方位理气规范要件。榕抱石盆景摆放的地方,只要摆放不平稳和不安全、不便于观赏和管理、妨碍正常活动,只能是引发多灾、多难。放大门不妨碍进出的那一边那最好。不妨碍进出是泰山石,妨碍进出就是绊脚石。路口煞怎么解释?人流相对集中,易疾病传染,财位南窗台可以摆碧玉长寿花吗?——最好窗台不摆碧玉长寿花。如果没有安全防盗窗,窗台摆放物品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意思和得力的安全措施,严防物品从窗台掉落。国内关于高层坠物严重伤人事件,勿必高度警惕,鱼缸摆放的地方?不妨碍正常出入和活动,摆放平稳、安全,风水就是创造更高质量、舒服、满意的生活环境。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古代以正确合理选择、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更优越的生存空间已成可能,现代化的改造力度为人类的生存条件奠定了很好基础,从而具备了创造优越风水的可能,人为风水更优于自然风水。原因是人为风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从而更适宜于人类,多从科学、常识方向思考定然有益。风水就是正确选择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认为。那里大多数有风水理气、罗盘用事迹象特征:应有一定的罗盘文化含义,是地形局限,没有留下延续的种群,本人在现实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风水理气、罗盘用事如同儿戏,多从科学角度思考更有益”过去很多地段无法建房”现在有钢筋、水泥、玻璃、自来水、电、天然气。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局限,是优质建筑材料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劣势,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桶吊桶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天然气,决对是两种风水含义。科学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桶吊桶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时代。风水先生让我在地下埋风水龙可以吗想埋就埋一个,不想埋就不要埋,完全在于个人自愿。风水师让往地下埋东西可信吗靠嘴皮子混饭吃风水师为什么不把自己家的祖坟埋在龙脉他也是普通人,靠嘴皮子混饭吃请问大师。有位先生说我家祖坟附近有年少死去的。叫我在我家祖坟上埋风水龙是什么意思参考"如果没事的话,不要理会家中什麼风水不风水,除非有问题出现影响到日常生活才要处理。有些人原本住得好好的,但看了风水书後却依照书所说弄东弄西,结果没问题也弄出问题,自讨苦吃。就是住进鬼屋也变福地,凭自己感觉舒服便好了。~常观世音师父​1.叩问大士:请问先人阴宅风水吉凶,会影响到阳上子孙命运吗?观所疑即为实 2.设使先人葬于不吉之地,但又没条件迁葬,诚心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有所求皆当得 3.请问佛弟子是否无需理会风水好坏,所服药当得力 #地藏菩萨木轮相法占验选辑# ​~常观世音师父"即使有地师为你点了块风水宝地。墓穴埋风水宝罐罐内何物?

义和团的骗人把戏:义和团称刀枪不入全靠糊弄?

拳民就是义和团的成员,这种称谓是义和团发生那个年月的,没有褒也没有贬。他们的对手,被称为教民。在那个农民起义比较被看重的年月,中学生都知道,义和团跟太平军不一样,没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组织。但是没有统一组织的拳民,却穿着差不多的服装,黄布包头,红肚兜,行为方式也高度一致,都是集中在一处(拳坛)“亮拳”,表演神灵附体(上法),然后舞刀弄枪,用大刀片往袒露的肚皮上砍,扎枪顶着咽喉,展示“刀枪不入”的本领。从山东到直隶,从河南到山西,北方偌大面积的土地上成千累万的义和团,都差不多,好像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一样。

很长时间以来,义和团研究是个显学,但是学者都忙着给义和团找根正苗红的“爹”(组织源流)。只是这个出身好的爹,总也找不准,大家吵成一锅粥。有的说义和团源于鲁南半土匪性质的大刀会,有的说源于谱系上曾经有过造反历史的民间教门八卦教,有的则说是源于跟教会有冲突的民间拳会梅花拳。除了这几样之外,学者们找到的其它的组织源流,这个教,那个门,总括起来,能有几十种之多。

“爹”找不明白,儿子的秘密自然也没人理会,一本又一本的著述问世,但拳民到底是怎么回事,看了之后,依旧不明白(因为没有人屑于说)。其实,当年的史料文献和后来的口述材料说得很清楚,义和团大体上由这样几部分人组成:

一是老师,或者叫师傅,属于传道授业的。义和团的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都有“法术”,说起来都是从峨眉山、昆仑山什么地方下来的,有异人相授,比金庸先生还要早些,给这些山抹上了带有气功和武功的神秘色彩。当然,实际上这些老师,也都是乡下人,本没有什么特殊的本事,不过见过点世面,胆子大,敢说,也敢做,就成了老师。

好在要教的东西也不难,无非是点半像气功,半似技巧的玩意。这种玩意现在依然有人玩,比如用刀往运好了气的肚皮上砍(注意事项:不能用刀划,一划肯定出事),扎枪顶着咽喉(注意事项:找好角度,否则穿帮)等等。还有的有点类似于前不久曾经很是流行的气功,老师装神弄鬼弄几下,接了功的弟子们马上像神鬼附体一样,乱蹦乱跳,一跳老高。不同的是拳民们荷枪带棒,手里有家伙,而且上法(接功)之后,往往宣称自己是什么什么神仙附体,跟乡间跳大神的巫婆神汉差不多,跳够了,马上精神萎靡,回复常态,回家照吃煎饼。当然,老师传功,也像后来的气功大师,总是要弟子孝敬银钱。

不是一个拳坛一个老师,老师要到处走,义和团就是在老师的走村串街中流行开来的。老师虽然号称传的功法各有玄奥,但就跟前些年气功热的时候的气功一样,虽然大师们的门派不同,但基本的招式却大致差不多,所以天南地北的拳民,比划起来,外人看上去,就都一样了。应该指出的是,义和团运动过后许多年,华北乡村兴起红枪会的时候,类似的老师,类似的功法传播,又出现了。新面孔,老招术。

二是骨干。义和团拳坛的真正骨干人物,是被称为大师兄二师兄的人。这些人或者是对气功感悟性好,或者有点武功底子,或者脾气比较暴。拳民行动的时候,一般都是这些人领头,烧教堂,杀教民,动真格的,需要这些人带头下手。当然,下手的时候,原本在拳坛练的本事,大多用不上。对方要是弱,比如妇孺什么的,就剁成肉酱;对方如果强,坚持抵抗,多半也就算了。

三是拳民。拳坛的多数是一般的拳民,老少都有,小的十岁上下,属于义和团的儿童团,老的七八十的都有。这些人平时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师兄二师兄的带领下,在拳坛上演练。个别有条件的地方,还有民间鼓乐伴奏。这种演练,在美国学者周锡瑞看来,很有表演性和仪式性。的确,看当时人的记载,拳坛经常有很多人围观,跟看戏似的。后来气功热的时候,每逢大师出场,聚众练功的时候,好像看得人也很多,可见古今一个道理。当然,拳民不可能只在家门口表演,还要出去干事(其实真有不少拳民不打算出远门的,只在家乡玩玩算了,但袁世凯做山东巡抚,非逼着拳民北上京津,说是那边有鬼子打,实际上是以邻为壑),出去干事的时候,杀杀烧烧,吆喝呐喊,全指着这些普通拳民。

除此而外,一个拳坛,还有若干不经常出现,但却不可缺少的人物,他们算是拳坛的后台或者叫恩主。这些人多半是乡绅或者富户,以武举居多,武举人和武秀才。明清两代,虽然文、武都有科举,但军队的军官,却基本上不由武举来充任,大多行伍出身。武举基本上成了人们求个功名,改变身份,取得绅士资格的一种方便门路(比起文举,考试也相对容易通过)。因此,武举,成了乡村社会低级绅士的代名词。这些人比较闲,好生事儿,所以,官府鼓励,拳民起来的时候,他们往往乐于掺和其间,为拳坛张罗个吃喝什么的。

说起来,拳民起来,跟自打基督教开禁以来,尤其是太平天国失败之后,绵延几十年的民教冲突有关。“民”指一般非教徒的老百姓,“教”指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教会和信教的教民。两者的冲突,有些属于利益方面的。比如说,一个地方只要出现了教民群体,一个社区就出现了另一个中心,新的权威,这种权威对世界有一种新的解释,这样或多或少会令原来的权威感到一点不舒服。但更多的是属于文化方面的,属于基督教自身的行为和中国传统习俗的冲突。

最早的文化冲突跟民间的娱乐活动有关。唱戏以及相关的社火秧歌活动,是中国农民的娱乐,但这种娱乐却往往以酬神演戏的方式展开,于是被教会理解为“偶像崇拜”。因此,教会特意给教民从总理衙门讨来一项“特权”,既不许教民参加活动,也不要教民分摊戏份。但是,当酬神演戏是为了求雨的时候,多少会有点麻烦,如果没求来还好,求来了,雨又不可能只下在求雨人的地上,也沾了雨露的教民,就会被人视为占了大便宜,纠纷在所难免。

比较常见的文化冲突,是跟教会的日常仪式有关,从出生、入教时的洗礼,到死前的终傅礼,平日做弥撒,以及密室忏悔,都令中国的老百姓既感到神秘,也感到不解,容易往邪了想。双方有点摩擦的时候,就更易于流于恶意揣测。一般来讲,中国人讲究男女受授不亲,但乡村世界,农家村姑,没有条件藏在深闺。所以,男女混杂在所难免。但是这种混杂,一般只限在野外、集市等空旷地方。一旦男女混杂在一个房间里(比如教会做弥撒),就难免引起人们有关脐下三寸的联想,从通奸到 *** 、 *** 。至于密室忏悔,隔膜更甚,不可解释,则联想也就更加活跃,简直就板上钉钉认定就是密室行淫。应该说,自从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基督教开禁以来,中国的城乡产生了无数的关于基督教、教会、教民的讹言,有无数份的打教揭帖在流传,其中最核心的成分,都跟“淫”有关。来自文化的隔膜,被恶意地放大了。显然,对于打破大门进来的西方人,无论输入的宗教本身怎样,中国人的观感,几乎从进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先天不良的。

被恶意放大的隔膜,还有教会育婴堂收养弃婴事件。在过去的时代,中国农村比较普遍存在弃婴的现象,主要是弃养女婴。虽然背后有生活的无奈,但不能说不是一个恶习。当然,中国也有人办育婴事业,收养弃婴。但这个事,做的比较大的,还是教会的育婴堂。育婴堂收来的弃婴,很多本身生命条件就不太好(视弃养的时间长短而定),收来之后,嬷嬷们往往对于拯救婴儿灵魂,比拯救他们的生命更在意。因此,造成了育婴堂的婴儿死亡率比较高。当育婴堂将这些死婴集中埋葬的时候,麻烦就来了。过去弃婴东死一个,西丢一个,狼吃狗叼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一个地点,一个棺材埋很多,就很扎眼。于是传说这些孩子,都是教会害死的,更进一步传说教会拐来中国人的小孩,挖心肝做药,挖眼睛点银(可以将铅点化为银)等等。有的育婴堂为了鼓励人们帮助收弃婴,往往会给那些送来孩子的人一点报酬。但是就是有匪类,为了这点报酬,居然去拐人家孩子。这种匪类一旦暴露,就会把屎盆子扣在育婴堂头上,“坐实”了有关的讹言。轰动全国的1870年天津教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闹起来的。

当然,由文化隔膜导致的冲突,在基督教的传播历史上,并不稀罕。从理论上讲,隔膜是会随着交流的增加而消除的。基督教的某些风习固然怪异,中国人见得多了,自会见怪不怪,随之而来的会是理解,甚至和解。只要彼此没有因误会形成对抗,只要彼此的敌意没有形成刻版印象,冲突就会消散。但是,当时清 *** 的作为,却使这种和解的可能化为乌有。

在古代,埋葬人是怎么埋的?

李璇 Moira的日志
土葬

最古老、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在我国,已知最早的土葬是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山顶洞人。新石器 时代的墓葬已有大量发现。当时人们实行土葬主要是为了防止死者被野兽吃掉,同时也是为了 使死者的得到永恒的安息和葬地。初期的土葬不用棺材,只是将死者用树皮等物稍加包裹,埋入地下,不起坟墓。以后为了便于辨认和纪念,逐步起坟修墓。土葬方式一般通行仰身直肢式,手放在两胯旁,不像西方人那样两手交叉于胸前。仰身代表睡眠的姿势,表示死者得到了安息。 云南拉祜族人认为,如果把死者仰身葬就会使更多的人死亡,所有让死者俯首侧身而卧,两手交叉胸前。
由于巫术和宗教的影响,古人普遍承认阴间的存在。为了使死者在阴间有个安定的归宿,常要 给死者穿上干净的新衣,为了让死者在阴间有房子住,棺材和墓室也就应运而生,地上的墓丘 也越修越大。豪奢之家坟墓内外皆华贵精美,豪富之家为了使死者在阴间用度不缺乏,还要在 棺柩和墓穴之中放入陪葬品,帝王之家甚至以人做陪葬,帝王的墓穴称为地宫。除了放置棺材 之外,还有陪葬品、长明灯、墙壁上有壁画等,地宫分为几室,主室放棺材,附室放陪葬品, 他们死后仍要享受荣华富贵。
在上古时期,氏族成员死后,都实行氏族丛葬,葬入公共墓地。后来公共墓地往往成为下层社 会人民的埋葬地,称为“义冢”,因为坟墓大小不一,墓与墓间的距离也没有定制,比较混乱, 所以又称为“乱葬冈”。统治者的墓地又演变为家族墓地。古代的家族墓地是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方式。
初期的坟墓没有墓碑,立碑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识别坟墓,在墓碑上题刻文字,始于汉代。墓碑铭记载死者的姓名、籍贯、家世、生平事迹,宣扬死者的功德,或文章著作、逝世时间、 葬地,最后是铭文。石碑可以留存千百年之久,既可以使死者流芳千古,同时也能起到劝化世人的功用。

火葬

火葬也是古老而普遍的丧葬方式之一。在我国已有大约4000——5000年的历史,在甘肃临洮出 土的陶器中发现有骨灰,说明火葬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火葬最早见之于先秦 时期的文献,《墨子》、《列子》、《荀子》中都有记述。如《荀子》“大略篇”说:氐羌的俘虏,不担忧其被捆绑系累,而担忧死后不被焚烧。当时,火葬是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习俗。
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僧人和信徒都实行火葬,逐渐影响到全国。唐、五代、宋、元时期,民间火葬比较普遍,尤其风行于江南各省。瘟疫流行之后死人太多,或贫贱之家无钱又无地埋 葬时往往如此。《水浒传》中就有关于武大郎被火葬的描写。但是,儒家文化排斥火葬,宋、元、明、清时期,政府都曾明令禁止过火葬。现代社会文明开放,移风易俗,国家大力提倡火葬。
火化后的骨灰,处理方式各民族有所不同。游牧民族有掘坑掩埋和撒入江河的习惯。佛教僧人及信徒,多装于陶罐之中,再放入墓塔,或埋于墓地。汉族人吸收了他们的方式或将骨灰撒向山河大地;或留以纪念,祭供于灵堂;或装于陶罐、石匣、木棺之中埋入墓地。作为死者的象征,骨灰的处理是一件庄重的事情。
汉人的丧葬方式一般以土葬和火葬为主,少数民族地区除了土葬和火葬外,葬法还有多种

 天葬 

这是西藏及临近地区十分盛行的一种葬法。大约始于十世纪,藏人死后,一般用牛驮到天葬场,将尸体仰面平放,由喇嘛念经超度,燃烧树枝使灵魂随轻烟升天,同时引来苍鹰和乌鸦,喇嘛用刀在死者身上划开皮肉,然后由天葬师将尸体分解,以尸肉饲喂苍鹰和乌鸦,待苍鹰和乌鸦吃完尸肉,又将死者的骨架和颅骨打碎,拌上血水糌耙,让苍鹰和乌鸦把尸首吃得一点不剩最好,证明死者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如果不曾吃完,则说明死者罪孽深重,将堕入地狱。天葬时喇嘛不停地念经,家人跪在一旁,向天祷告,祈求亡人灵魂升天。甘肃地区的天葬,略有不同,死者的尸体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由亲人把尸体的衣服脱去,喇嘛念经后即离去,过几天再来看,如果尸体已经被苍鹰和乌鸦吃光,就证明死者已经升天,然后就地堆石垒坟。

水葬

靠近江河湖海的地区还流行一种水葬法。四川大渡河沿岸的汉人对患麻风病而死的人,实行水葬。藏族对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用牛将尸体驮至江边,先由喇嘛念经敲鼓,超度亡灵。然后把尸体投入江中水葬。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有实行水葬的。水葬有全尸与分尸之别,有的把尸体捆成一团,装入木盆等物中抛入大江,有的把尸体碎裂,扔到江里。

风葬

藏族、东北、内蒙古等地流行的一种风葬法。藏人的葬法是将尸体焚化,再有亲人带到高山顶上顺风扬撒。藏人认为,骨灰被风刮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转世之地。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的葬法是将尸体装入柞木钻成的棺材或用兽皮裹尸,放在野外并架在树上任其风干,然后再捡骨埋葬。

崖葬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葬法,包括悬棺葬和崖洞葬。人们将棺材放在凿出的山崖平台上;或在峭壁上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将棺材放入天然岩洞之中,岩壁上雕刻各种图案,铭文等等。我国目前已发现有殷商、战国、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时期的悬棺。以四川地区为多,蜀地人以为死人的灵魂升天可为仙,入地则成鬼,故以崖葬为高尚。北方人和汉人有少数地区使用崖葬。比如,汉代中山靖王与山东曲阜鲁王的墓葬方式就是崖葬,众多的崖穴是由人工开凿而成,规模宏大,俨然地下宫殿。

塔葬

是藏族最高贵的一种葬式,又称灵塔葬。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先把尸体脱水,再用各种药物和香料处理后藏入塔内,永久保存。在布达拉宫内有这类灵塔。

高棺葬

美国印第安人特林基特族的头领去世以后,尸体装入一个雕刻的象大鲸鱼似的棺材里,然后把 棺材用木杆高高托起,矗立在半空中,棺材成为部落的纪念碑。

其他葬

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人们把夭折的儿童放入瓮中,实行瓮棺葬,瓮棺埋在住屋附近。瓮底有孔,以便于死者的灵魂出入。
近现代赫哲族人把夭折的儿童用桦树皮困吊于树枝上,是为了使死者的灵魂转生。他们认为,孩子的尸体埋在地下,幼小的灵魂无力从地下钻出来转生,其母可能会因此丧失生育能力。
在一些瑶族地区,人们把夭折的婴儿用草席包裹后埋在屋旁的山岗之上,或父母亲的床下,或放在篮子、笸箕等容器中,吊挂在树林中,希望死者的灵魂早日转生。
古代傈傈族人把死婴的心脏和骨头砸碎扔到山谷里,以防灵魂来讨债。古人认为,孩子来到这个家中或是来报恩,或是来讨债。骂不听话的孩子常常称为“讨债鬼”。孩子夭折也被视为讨债鬼。
古代少数民族有坐棺和立棺的埋葬方式。如:僚人用竖棺埋葬死者。
苗族有扭头葬,即将死者的头扭向背后,表示死去的老人正在扭头看着后人的成长,可以保佑后人。高车人掘地为坎,将死者坐放其中。
一些高山族人安葬死者的方式,是让死者以蹲踞的姿势竖埋在死者生前的床下,这是高山族人吃饭的姿势,表示死者仍然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安葬观念

各民族对葬法有不同的看法。这些观念往往与原始宗教和巫术有关。各民族文化普遍都承认有人间、阴间、天堂、地府。灵魂不死是丧葬观念的核心,安放尸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放灵魂。不过,各民族对灵魂不死的认识有所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丧葬方式的态度不同。汉族人一般以土葬为荣耀,墓地的风水关系到家族的兴旺乃至国运的长久,所以尽量厚葬,帝王更是大兴土木。其中也含有忠孝的观念,与封建意识形态紧密相关,且十分复杂,这里不做赘述。
西藏人普遍相信有来世,重视天葬,以求转生,视土葬为惩罚,是犯人和瘟疫病人死后的葬法。云南普米族人认为,火葬可以把死者的灵魂送到天上,土葬是将死者的灵魂连同尸体一起埋入了地下,是为了防止“恶死”者的灵魂再投胎托生为人。
布依族对正常死亡的人实行土葬,而对于非正常死亡和客死他乡的人则实行火葬,认为这种人的灵魂不洁,祖宗不会接纳。
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是以土葬为主,认为死人“入土为安”。

职业殡葬

我国最早的职业殡葬服务始于西周,是国家一级的官吏“冢大夫“和“墓大夫“。他们只为国家官吏提供殡葬服务,该行业也具有垄断性,而且世代世袭。
以后逐步商业化,据北魏时期杨之炫的《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丧车为事,有唱挽歌的等等。反映了当时殡葬服务社会化的情况。

唐代挽歌郎

职业的挽歌郎是专门为丧事提供唱挽歌服务的。
唐代长安城里已有了很多的凶肆。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中的荥阳生,沦落到“凶肆”,即当时出售丧葬用品并承办丧事的场所,当了一名唱挽歌手。他被“东肆“的人请去,与另一“凶肆”--“西肆”的挽歌手比歌,场面十份的热闹。

殡葬仪式的娱乐化

原始时代的殡葬仪式已有了娱乐的风俗。文献记载,在春秋时期,南方祭神时有“作歌乐”并“鼓舞”的习俗,仍保留着远古的遗俗。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人故意在丧期作一些歌舞(及饮酒食肉)等怪诞举动。是出于对礼法的鄙视。丧事的娱乐性是蒙元人丧葬仪式的特点。明朝初年(1368年),御史高元侃上书请求废止这一习俗。我们在《红楼梦》中贾府给秦可卿办丧事的描述看,其中也具有相当的娱乐性质。说明民间丧事的娱乐性是难以禁绝的,它在生活内容单调而刻板的中国古代农村无形中成了娱乐的补充形式,并可冲淡殡葬的悲哀和恐怖气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fengshui/710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