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客家山歌和壮族山歌一样都是七言一句。粤语山歌门口有张清水塘,阿妹唱歌当大王,佬人企开一边听,矛使担水入米缸.去整田基担张帮,上山捰柴抬条方,未等食朝返屋企,唔识行路跌落塘。
明朝末年屈大均著《广东新语》,内有记载:新兴女子有刘三妹(又名刘三姐)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
比如云南汉族山歌《赶马调 》砍柴莫砍葡萄藤 好女不爱闲游浪荡的无用人 哥呢妹子亲亲 耙田莫耙石崖田 好男不爱好吃懒做的大姑娘 妹呢哥子亲亲 砍柴莫砍葡萄藤 好女不爱闲游浪荡的无用人 哥呢妹子亲亲。
客家茶亭文化刍论。参考文献:[ 1] 高旭晖, 刘桂华. 茶文化学 概论 [ M ] . 合肥: 安徽 美术出 版社,2003 : 2 1 - 22 .[ 2] 康乃. 中国茶文化趣谈 [ M ]. 北京: 中国旅游 出版社, 2006 : 17 0- 216 .[ 3 ] 蓝希琳, 罗琼. 赣南客家婚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 J]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 : 27 - 31[ 4] 杨江帆, 等. 入乡随俗茶先知 中国少数民 族及客家茶文化[ M ] .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 288 .[ 5] 舒展. 茶亭闲话 [ M ] .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 03 : 26 .[ 6] 王增能. 客家饮食文化 [ M ].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 7] 曹春荣. 难忘赣南客家茶亭 [ N ] . 赣南日报, 200 4 - 11- 7 .[ 8] 王融初. 茶亭及茶亭文化 [ J]. 茶叶通讯, 2 004 ( 4) : 12 .[ 9] 钟同福. 客家风雨亭 [ N ] . 赣南日报, 2004- 08 - 06 .[ 10] 林晓平. 略论客家茶文化的特色 [ J] . 农业考古, 2006( 5) : 19 .[ 11] 郑启五. 武平的客家茶亭 [ J] . 茶叶经济信息, 2005( 3) : 17 .[ 12] 刘清荣. 茶摊、 茶庵、 茶亭 及其文 化内 涵与 价值 [ J] . 农业考古, 2006( 5) : 45 .[ 13] 王从元. 古道茶亭对联录 [ J] . 农业考古, 1991( 4) : 150 .[ 14] 钟林斌. 粤东北茶亭文化 [ J] . 寻根, 2 006 ( 5) : 8 .[ 15] 王天 鹏. 七夕 节的 民俗 文化 阐释 [ J ]. 中 国石 油 大学 学报,2 006 ( 5) : 5 福茶之心微信 | fuchazhixin茶觉先生,食茶交友。
据笔者分析,客家茶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一 ) 客家茶亭的茶文化茶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体现出客家特性及客家文化特质, 具有鲜明的特色。
据笔者分析, 茶亭文化之所以在客家地区如此繁盛是和客家人的历史渊源以及客家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
认亲丨从客家祠堂看客家人的宗祠文化。客家人敬祖崇礼、崇文重教,在洛带可以看到众多独具特色的客家祠堂和会馆建筑。
3.祠堂建筑内涵△巫氏大夫第的飞檐客家祠堂的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讲究风水,体现出风水的观念。
客家人利用祠堂的良好优势兴办教育,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品质,对提高客家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客家文化得以绵延至今、经久不衰的基础保证。
小编探周边|这里有古风古韵、客家风情、水乡美景、海量美食...。
喝茶是一种美德。祖曰:“一则陶冶性情,二则学玄机,证虚无之神奇。这三个修宫庙,印造像,修桥修路,停止杀人放人,敷茶馆药。后来,茶的应用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美德。做好事、造福乡亲的义举,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朱诗《茶亭》云:“尘外花山茶微香。".这个亭子真的很孤独。天下人少。”很多古代人做了好事。他们在古老的驿道上修建桥梁和道路,在交通要道上修建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的茶亭。它们一般是用几棵松树和八根头发绑在路边或路人多的田埂上建造,为行走的僧人、路人和劳动人民提供免费的茶水。
福建长清大安禅师“武邓辉元”非常重视真参的布施加持,曾在路边煎茶。比如“回蜀后,送西天朋口山龙怀寺,路边煎茶三年。”莱芜县石碑上的铭文写着:“盖东岳泰山,凌薇圣女,以袁俊之名,统领世间众生,掌管全国宇宙。敬者不福,敬者不福,患者不仙。这是一个集福消灾的好方法。弟子苏崇启早年弃俗出家为道。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没日没夜地讽刺皇家经典。思想不遇高人,边疆全无物种,我无法以善心服人。这种生活是丰富的,是个人的,都是因为前世;当下得福,只是为了利益;这里有成千上万条圣道,没有一条是先修的。申请了一年的茶,所有的人都诚心的聚在一个地方,用的是同一个会所的名字,大家都有自己的资本,就给他们茶吧。人们从四面八方来来往往。摆脱饥渴后,他们会爬山涉水。他住在九鼎路上的三元宫,在那里品茶三年。对它发誓,记住它。”
用茶的善行会被后人铭记。第五十一章:用茶祠堂,《水浒传》。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寺庙原本的名字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被遗忘。大家只关注它的用茶功能,所以改成了“用茶祠堂”。有“孤山寺茶稀”的记载。用茶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响应,用茶的慈善行为一直存在于后世的金冠地区。时至今日,闽东、浙南山区仍有许多廊桥,但已无饮茶人。刘崧傅诗《鼓山文化艺术志》:“天下有几个销路。安翁常用茶。”描述了这个场景。后来,茶被应用到城市的街道上。浙江省陈公桥以西,有一条吉祥寺巷。18号跨境箱上写着“中央茶应用协会办公室旧址”。传说运河的搬运工王家耀非常简朴。一个大热天,他背着沉重的负担走在路上,口干舌燥。这时路边一位好心人给了他一碗凉茶,让他很感动。从那以后,每年夏天,他都会在路边摆一张小桌子,烧一大壶茶,上面放一个茶碗,给路人送茶。打开鲁迅1933年5月25日的日记:“送茶给内山、莆田、三哥。”
鲁迅故里,塔子桥茶馆,鲁迅也为行人奉茶。20世纪30年代,上海街头的商店里有一种习俗。每年夏天,商店前都有茶水桶。行人,尤其是人力车,可以用长柄竹筒舀茶。内军,入乡随俗,在书店门前放个茶桶,负责烧水,鲁迅负责泡茶,两人合作泡茶。后来鲁迅在1935年5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给内山君一袋茶叶,以作茶点。”鲁迅给内山人民送茶的善举一直流传至今。鲁迅故里——塔子桥茶亭,位于长青寺旁的将军殿前。用客家茶的传统特别好。客家人有泡茶的习俗。他们喜欢喝茶,经常用茶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他们把自己的爱给路人,这是一种自愿的慈善行为。有时候几家人要喝茶,还得互相商量,但每年都是这样的好心人喝茶。茶的主要炊具是一个大茶壶,通常被称为壶香肠壶和龙茶壶。由紫铜锤打焊接而成。炉子是直的,管状的,锯末从锅的上面放进去。水烧开后,从进水口加入生水。水从壶嘴通过壶肠溢出沸腾,然后自动注入壶嘴下的水箱。罐子里有一个口袋,里面装着茶叶、青蒿茎、砂仁、豆类坚果等。茶叶泡好后,舀进绿色的碗头,放在长桌上。没有茶杯,但有一个斜竹筒。竹筒连在一起,竹筒旁边有一个把手,供口渴的人饮用。从漫长的夏季到秋分,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人们喝茶。有些泡茶的人在山上的亭子里放一个木桶。每天早上,他们把煮好的茶送到山上的亭子里,然后倒进桶里,给路人解渴。茶叶多是在家中采摘加工,用清凉的泉水冲泡,充满浓郁的山茶花香味。味道里有浓浓的文化气息。
茶亭唱茶的方式在哪里?独一无二的茶亭诞生,茶会传唱。不仅没有茶的魅力,还能吸引人,节省精力。比如一对茶亭,是茶道杰作:“四个茶亭空坐片刻不离我;两头都是自己的吃法。”。还有:“脚不离大道,需辨岔路口;远眺群山,亭子位置高,自然能赶上前辈。”茶馆对联写风景,讲道理,心向太阳,住安康。重读陈明吉尔的《穿越白沙》:“一人得福,二人逗乐,三人入味,七八人送茶出名。”伯德在《茶话》一书中说:“客人越少,茶越贵,客人越吵,吵的人越无聊。独啜则静,次客则胜,三四则趣,五六则普,七八则施。”不禁觉得文人的味道很浓。《老子》第三十九章说:“天清地平,神有灵,五谷有利。侯德义认为世界是正确的因此,你是基于一个低的高度。”只要揭开茶应用的起源。“一”代表底部。茶道以物茶为主,物茶是整个茶道过程中最底层的,也是最广泛的内部信息。没有茶,路在何方?所以老子又往前推:“万物有阴,万物有阳,万物以和为贵。”它是和谐茶道的灵魂。那个高端本来就是底部的高端。
叶剑英元帅故居:叶剑英元帅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雁上村,距梅州市区33公里,是一幢普通农舍,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故居室内陈设简朴,有叶剑英当年用过的床板台凳等生活用品,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业绩,海内外乡亲捐资在故居旁兴建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纪念馆设有五个陈列室,展出叶帅珍贵照片200幅和生前用过的实物50件。门前耸立着2米高的叶帅铜像。 泰安楼位于梅州市大埔县县城龙岗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楼]
泰安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长49米,宽52.6米,门口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楼高11米,分三层,一层墙宽为0.92米,三层墙宽0.44米,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壁及内墙为砖墙。因楼外墙为石墙,故该楼俗称石楼。该楼一至三层四周向内设前走廊,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二、三层为木柱,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坛,为防外患,三层除前廊外还设有后走廊。一、二层不设窗,三层才开窗,并设有枪眼,整座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板镶上厚厚的铁皮,大门顶有蓄水池,供灭火之用。
[大门]
泰安楼的大门非常独特,乍一看,眼前一座雄伟的门楼,细一看,这门楼原来是镶嵌在墙上的。据说,这楼的主人是做生意发家的,没有功名不能建门楼,后来他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个绝妙的办法做了个假门楼。大家看,是不是足以乱真呢?
[楼中楼]
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书“祖功宗德”陈列蓝氏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侧设有厢房,楼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三层方形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楼的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是供读书求学的场所,楼内右侧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现仍可饮用。
兴建泰安楼时有个有趣的故事,楼主人蓝少垣公在该楼工程进到第三层时,他把办公地点也搬到二层的一间房子里,规定凡前来领工资的工人不管是谁,都要手提两块砖到三楼后才来领工资。那时候的工资是每日清算,结果就这样节省了建三层所用火砖的搬运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楼主的聪明智慧。
[客家风情博览馆]
规划泰安楼布置客家生产、生活用具、客家服饰、客家名人风范等展区,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大埔客家的人情风貌。其中一楼的客家发展史、生产、生活用具,客家服饰、节庆活动用具展区,详细地记载了千年来大埔客家人的发展、生产、生活情况;二楼为大埔古文物、楼主人生平、客家名人风范、客家民居、名寺名址图片模型展区、客家珍奇风物资源展区;陶瓷文化、开国100位将军书画、埔藉108位将军生平事迹、华侨事迹、名茶文化、客家美食文化等展区。目前,布展工作正在进行。
据说泰安楼的蓝姓祖公极为节俭,原计划在楼右侧也建一个同样的方石楼,构成鸳鸯楼,后因意外早亡,计划没有实现,成为现在的单片楼,实为遗憾。
泰安楼历史悠久,规模雄伟、粗犷,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2000年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前来此楼考察后,认为该楼是研究中国
古代民居建筑和客家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历史人文博物馆”,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现大埔正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阴那山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灵光寺位于阴那山半山海拔约500米处。唐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寮,他圆寂后,人们在此建寺,名圣寿寺。现存殿堂为明清及以后建筑。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扩建后改今名。
灵光寺布局奇巧,主殿以“菠萝顶”建筑为最大特点,乃全国罕见,堪称庙堂建筑艺术的杰作。这个最大的佛殿(又名“菠萝殿”),重涯吧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寺内香火盛时,殿内仍不留一丝烟缕,殿顶亦片叶不留, 可能与菠萝顶有关,这是建筑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寺前有古柏两株,一荣一枯,相传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枯柏经300余年而不朽,人称“生死树”,给灵光寺更添了几分神秘。
从灵光寺沿山登6750级石阶可到海拔1297米的最高峰-玉皇顶,凌晨2时可观日出。历代名人墨客游览此处,留下许多诗词墨宝。
灵光寺是广东省四大名寺之一。创始人为唐高僧潘了拳,他于咸通二年(861年)圆寂后,始由村人建立寺院,初名“圣寿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粤东监察御史梅鼎捐钱扩建,更名灵光寺,现正门石匾上所刻“灵光寺”三字,就是梅鼎写的。
梅州灵光寺依山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自古远近闻名,吸引大量游人参观,为什么呢?因为灵光寺有“三绝”。其一绝是: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当,干大枝壮,枯死而不腐不朽。这就是称为“广东宝树”的“死柏”。此柏树是建“圣寿寺”之前潘了拳亲手种的,树龄达一千六百年以上,那株枯树也死了近四百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株树为背景。
其二绝是,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经常香烟鼎盛,但不管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香烟薰人,是什么原因呢?传说是因为殿顶的藻井所起的作用。这个藻井,是用1000多块精制的长方木构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称为菠萝顶,结构巧妙奇特,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在我国这样的菠萝顶仅有两处,另一个是北京天坛的方形藻井。这个菠萝顶妙就妙在它会把大殿内的香烟及时吸到殿顶迅速排出,而不会使殿内游人被烟呛着。其三绝是大雄宝殿后面山上绿树繁荫,但大殿屋顶上却没有一片树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灵光寺除大殿外,还有金刚殿、罗汉殿、诸天殿、观音阁、钟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此外,灵光寺还有不少神奇传说,如“五色雀”、“无笃石螺”、“片生熟鱼”,以及一些珍稀植物等灵迹。
梅州灵光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修整一新。由于梅州市人民政府重视和海外侨胞的资助,修建了“三柏轩”、“观音阁”,塑制了“三宝”、“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像,以及重建了山门、歇石亭、粲花馆、陶茶亭、古银桥。目前,它与附近景点“叶剑英纪念馆”和“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雁南飞度假村”相衬联辉,吸引着不少海内外游客。有心登上五指峰观看日出美景和山顶风光者,可以头一天到达灵光寺,第二天一早登上五指峰顶等待日出,幸运者还可能看到“灵光”的出现。 一、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的基本情况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升工业园旁,占地面积2000公顷,于2006年3月29日开工建设,预计投资总额30亿元人民币。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是我国首个旅游产业园,经梅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园区由原生态的自然山峦和东升工业园、坢坑、小密三大水库组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和教育、科研、文化为一体,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是梅州市“解放思想、绿色崛起”的先锋,是世界客都的一张“新名片”。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主要由“十大文化工程”和“五大景区”组成。这十大文化工程包括:客家鼎、客家赋、百米大型客家迁徙图、客家墟日图、印象客都、潘鹤四大雕塑、作家庄园、客家祠、梅花园、客天下巨石广场等十个文化含量极高的项目。五大景区则包括客天下广场、客家小镇、千亩杜鹃园、郊野森林公园、圣山湖五个景区。
二、客天下旅游景区的主要景观
(一)世界大鼎——客家鼎 客家鼎,高10.99米,长、宽各8.8米,现已设计完成,正在后期完善阶段。方形鼎状,象征中国四面疆土辽阔;1099厘米的鼎高,寓意客家人追求“十全十美,长长久久”之意; “尊祖炎黄,中土发祥,客满天下,铸造辉煌”铭刻于鼎的内部,冀望客家鼎维系客家人浓厚的情谊,护佑天下客人康健平安。
(二)粤东长赋----客家赋 粤东最长的《客家赋》已建设完工。自西晋乱世到中华盛世,自中原圣地到世界客都,自贵胄名流到翘楚巨擘…一部《客家赋》洋洋千言,道尽客家人的怀仁重义,坚强奋斗,敢为天下先的客家人精神,更展示出世界客都梅州的盛世风华,不愧为了解客家历史和客家人精神的经典篇章。(三)粤东最长----百米大型客家迁徙图 “百米大型客家迁徙图(浮雕)”,以百米长卷的形式创作,以浮雕的形式展现,是粤东最长的浮雕图,现已设计完成,正在后期完善阶段。“迁徙图”再现了客家辉煌的历史,展示出当代客家人的风貌风采。
(四)客家民俗风情的生活长卷----《客家墟日图》 这是一座如宋代《清明上河图》式的,反映客家山乡民俗风情的生活长卷浮雕墙。全长46.6米,高2米,在这幅长卷中,出观的人物有510余人,展现了多种客家墟日民俗风情和繁荣的商业氛围,多种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建筑,是一幅洋溢着客家风情的生活画卷。
(五)大型客家文化汇演----客都印象 以“客家生活”为总题,通过声乐、舞蹈等表演艺术,把客家的音乐资源、民俗风情完美地结合,写意地将客家的经典山歌、客家文化、客家风情等元素创新组合,表现世界客家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髓,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六)中国大型雕塑群
《客家妇女》雕像,高3.9米,整个雕像以青铜灌注而成,以一位头戴凉帽,身穿大襟衫,背着小孩,乎扶犁耙,赤足在田野耕作的传统客家妇女形象为主题,它象征着客家女的温柔、善良、孝顺、勤劳、贤惠。 《客家母亲》雕像,高2.9米,整个雕像以青铜灌注而成,创造了在大地回春的盛世下,一个慈祥,充满爱意,呼唤天下客家游子归来的客家母亲形象。《自我完善》的形象是一块壁立的大理石上,一位少女上半身的精美雕像已被凿出,下半身仍与未经雕凿的大理石浑然一体;她右手举锤,左手持凿,继续在雕琢着自己的躯体……该雕像反映的是宇宙万物,在自我完善中求得完美,永远不完善却永远追求完善,这就是生存与发展的真谛。
《笑到最后》意喻世界客都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彰显后发优势,笑到最后。
(七)中国当代名家群星汇聚----作家庄园 聚集王蒙、金庸、贾平凹等近百位中国著名作家的文学精髓,用不同的风格展现出文化的博大。作家庄园不但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学艺术的魅力,更能感受到我国当代的书法技艺,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魁宝。
(八)客家人的摇篮----客家祠 客家祠背靠圣人山脉,异秀天然,将是天下客家人寻根问祖、崇文重教之地,成为客家人的礼仪朝奉及民俗活动的地方。客天下客家祠的诞生,更是“客商”的朝奉地,从此开启客家人“崇文重商”的历史新篇章。
(九)南国赏梅好去处----梅花园 高风亮节的梅花,自古备受赞扬,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咏梅》、叶剑英元帅的《梅》很好的诠释了梅花的精神。作为世界客都梅州的市花--梅花,更是体现了客家人坚强、敢于拼搏的精神。客天下梅花园,共种植10000多棵梅花,数十种品种,极力打造成为南国最具观赏价值的梅花园。 梅花园入口处,设有梅花亭,亭内刻有数幅令人心仪的诗句,真让人流连忘返。顺着步行登山道,步行150米就可以到达梅花园,园中有一棵至今保留了300多年的古梅花树。
(十)石雕艺术华夏一绝----客天下巨石广场 客天下巨石广场由粤东最大的景观蜡石王、世界著名雕塑主题小品、音乐喷泉等景观组成,耗资一千多万巨资打造,石雕艺术和自然景观天人合一,成为梅州的一大景观奇迹。石王高9.9米,重138吨,是目前粤东最大的景观腊石,从发现到挖掘,历尽千辛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最终顺利落户客天下巨石广场。石王姿态优雅大气,体现出客家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内涵,体现客家人正直勇敢,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
(十一)客天下广场 客天下广场占地80000平方米,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为—体,主要由客天下文化广场、客天下万福广场、客天下儿童广场、客天下风筝广场、客天下爱车广场五部分组成,是梅州规模最大、功能最新最全、文化含量最高、十重立体造景、移步换景的国际化广场。建筑完美融合客家千年的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语言,是新客家建筑中的奇葩,更是准确的诠释了世界客都的真谛。走进客天下广场,浮现在眼前的是广场,更是令人流连忘返的大公园。在这里,游客能静心漫步,曲径通幽,穿山钻洞,登高眺望,趣味无穷。 客天下标志塔,塔高32.99米。抱鼓石、石杆旗、马头墙,灯笼等经典的客家元素在标志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直冲云霄的标志塔,如巨椽一般,在中国的山河上书写着客家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客家人从此走出围龙,走向世界。
(十二)客家小镇(一期) 占地面积:35000㎡;建筑面积:8000㎡;精美客栈客房80间。 客家小镇文化结构: 客家手工酿酒文化;山歌文化;客家饮食文化;新客家民居建筑设计文化;民居文化(客家油画);泥塑文化。
(十三)千亩杜鹃园 千亩杜鹃园号称是亚洲最大的百花园。客天下千亩杜鹃园,占地3000亩,是亚洲最大的百花园,共种植30多万棵,100多个品种的名贵花木。 云锦杜鹃、毛白杜鹃、黄杜鹃、比利时杜鹃…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花白的…漫山遍野万紫千红,成为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好不壮观。
(十四)郊野森林公园 郊野森林公园“绿野仙踪”,离城区最近、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森林。 丰富的原生态植被自下而上错落有致的分布,古树参天,天然生成,国家保护级珍贵树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释放出大量负离子和鲜氧,成为天然的大氧吧。 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坐落在广东梅州市区东郊周溪畔。
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1884年春,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门楣上的“人境庐”三个字,为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庐舍筑有花圃、假山、鱼池、五步楼、十步阁、息亭、七字廊、无壁楼、卧虹榭和藏书阁等。曲径回栏,花木掩映,景致清雅。黄遵宪晚年蛰居人境庐,创作大量诗歌,并自选和编订了《人境庐诗草》。
这座故居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会客厅、书房、卧室、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息亭、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 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进入人境庐,你就会感到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 1980年,政府拨出专款,并得到香港嘉应商会大力资助,进行全面修复。1985年,纪念黄遵宪忌辰八十周年之际,梅州各界人士云集人境庐,为黄遵宪汉白玉像揭幕。人境庐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
黄遵宪,字公度(1848-1905),别号人境庐主人,清代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中国近代卓越外交家,启蒙思想家,改革家,著名爱国诗人。历任清廷驻日本、英国参赞,驻美国、 新加坡总领事,湖南长宝盐法道,并署理按察使。为纪念黄遵宪这位近代先贤,人境庐于1982年3月修复竣工并辟为纪念馆形式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3月成立了“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进行专门保护管理水平。现评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现代优秀建筑物。 雁鸣湖旅游度假村由旅港实业家、广东华银集团公司董事长、梅州市荣誉市民陈彩银先生投资3亿多元,从1996年起开发兴建,经过5年多的精心雕琢,至2001年9月28日正式向游客开放。度假村坐落于伟人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距广东梅州市城区38公里,占地一万多亩,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度假胜地。由于度假村在开发创新方面成绩卓越,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年文明号、广东省文明窗口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梅州市重点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是广东省重点农业、林业龙头企业基地和省、市、区“高标准现代化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区”。
雁鸣湖旅游度假村的设计构思,均参照道家“天、地、人和合”的养生理论,以其独有的野趣绿色生态环境,按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概念,兴建“春晖园、夏晓园、秋实园、冬融园和森林公园”等多个景点和生态园区。
春晖园
春晖园,又称“雁鸣春晖”。春,春意盎然;晖,朝气蓬勃。游客中心就在度假村的入口处。从雁鸣大道进入“春晖园”,依次进入其它园区的还有怡和大道、金柚大道、灵音大道、银湖大道,条条游路,环形相通,总长伍拾贰公里。春晖园,又称“雁鸣春晖”。景区内有游客中心、梅池、萍池、雁阳紫烟、嘉应流鑫、叠玉亭,沁芳亭、柚香园和金柚大道等景点,营造“天上人间”、“梦幻仙境”的世外桃源美景。清静、明亮;是“天、地、人和合”道家意念里的“天境”。雁阳紫烟、嘉应流鑫是人工瀑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来自五指峰阴那山清泉;紫烟,是李白诗中的词,大家都十分熟悉。大雁朝阳生紫烟,美如飞珠溅玉,灿若红霞。鑫,含义是长盛。令人联想到客家文化的源远流长。梅县区客家人既是中原人,又非中原人,他们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又排除了“老化”的基因,向前发展,如活水长流。
夏晓园
“夏晓园,又称“雁阳夏晓”。夏晓,如日初升,象征国富民强。景区内有百药园、凤凰阁、花果天地等。这里是“花果天地”,有梅州金柚、脐橙、龙眼、芒果、杨桃、台湾甜枣、蜜桃等优质水果,总面积有两千多亩。
其中最著名的是凤凰阁和千手观音,凤凰来息,千年一见。贵客登临,万福齐至。凤凰阁乃度假村最高点,登高远眺,万千气象齐奔眼底,真有一览众山小的畅快之感。千手观音,纯金打造,祈福襄助,平安如意。
秋实园
秋实园又称“嘉应秋实”。因园内湖泊叫“雁鸣湖”,度假村就因此而取名。
秋实园是度假村的中心区域,园内兴建有石壁驿站、益寿廊、银湖大酒店、碧野茶艺馆、滑草场、网球场,空中飞人、雁栖洲、迷你蹦极、铁索桥、童趣园、金顶娱乐城、康乐中心、别墅村等旅游娱乐设施丰富多彩、其乐无穷。在这里人们可以尝试体验空中飞人的惊险刺激或轻舟雁鸣湖畔,尽享青山绿水的闲情逸致。
冬融园
冬融园的主要景点有会议中心、银湖宾馆、水上高尔夫练习场、南药基地、百药谷、养生场、攀爬场等等。冬融,象征融和。梅州市梅县区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有旅外桥胞800多万,他们回到故乡,必然要浸润度假村温暖祥和的氤氲。
2001年9月28日,这里曾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和歌舞晚会,有六七千海内外嘉宾和观众参加。还在这里举办南药种植开发基地,中国南药标准化种植试验园从此在这里绽开。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国内外“回归自然”理念深入人心,具有五千年遗留的文化瑰宝,以中药为主体的东方医药国际科技热潮正在兴起。南药是热带北界以南气候湿润的结晶,种类繁多,度假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药促旅,药旅结合”,逐步把雁鸣湖建成“中国南药养生旅游度假第一村”,把南药上升为经济优势、产业化优势,成为度假村的特色,超越传统,走向世界。 梅州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区东郊大东岩山顶。
据清光绪《嘉应州志》载,由南汉王刘鋹始建于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铁塔分为七层,身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原塔建于修慧寺,因寺毁,清乾隆初年嘉应州官王者辅将铁塔移于梅州梅城东岩山顶,上面盖亭宇,周围筑栏杆,并砌石阶,以供游览者登临观赏。梅州千佛塔与广州光孝寺的东西铁塔是同一历史年代的遗物。梅州千佛塔按每一面计算,第二层有77尊佛、第三层67尊佛、第四层57尊佛、第五层37尊佛、第六层12尊佛,合为250尊佛,四面共计满千佛。第四层的佛像中,四面各有一尊大佛坐在莲花池座上,它们是东方善德佛、南方施坛德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相德佛。第七层是合尖顶,塔旁建有黄遵宪的《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丘逢甲的《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塔歌》等碑刻,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在梅州市人民政府支持和海内外热心人士捐款资助下,由千佛塔寺住持释明慧法师,耗资4000多万元,在大东岩山顶建造九层石塔,并经上级批准,将南汉千佛铁塔移置于新千佛塔底层,统称为千佛宝塔,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署塔名,新建千佛塔九层高36米,千佛塔全用花岗岩石砌筑,高9层36米,高耸云天,气势宏伟。佛塔首层安放着铸于南汉时期的千佛铁塔。二 至八层内壁镶嵌着千尊汉白玉佛,第九层安装一口一吨重的大铜钟,并在该层内墙存放千尊小金佛,塔内上下共有佛像三千尊。塔顶则为一座小巧玲珑的石塔,形成塔下有塔、塔中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特色,被誉为宝塔建筑艺术一大奇观。沿塔梯盘旋而上,石塔外围砌筑走廊、栏杆,供游人登高凭栏眺望,秀丽的梅城风光尽收眼帘。千佛殿与九曲文化游廊连接一体,成为梅州市和粤东地区的一大名胜。 平远省级风景名胜区五指石,位于粤、赣、闽三省交界的梅州市平远县差干镇内。汇聚了“丹霞地貌、森林生态、人文古迹”三大景观,具雄、险、奇、秀、幽、古的特色。1992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级自然序数旅游景观”之一;1999年被省旅游局确定为“省级旅游景区”;同年3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9月被省旅游局确定为“广东省休闲度假好去处”。
远看五指石,岩崖峻峭,形如伸展的五指,拔地而起,直刺云天,故名“五指石”。五指最高峰海拔460多米。五指石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景区内拥有“五奇”(奇石、奇藤、奇缝、奇树、奇洞)、“八景”(剑门、石林寺、聪明泉、混元塔、一线天、仙人床、隆武殿、青云路)和淡静居、蝴蝶谷、生态乐园等胜景60多处。五指石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高等植物70科200余属1000多种,野生动物30多种。五指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春天不冷、夏天不热、秋天不燥、冬天不寒,旅游季节较长,奇山异景,林密泉清,故有“灵秀甲天下,差干小桂林”之美喻。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畅游五指石后,题词赞曰:“五指美景人间仙境”,是南粤大地新兴的旅游佳境。 七目嶂风景区,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大田镇,毗邻河源、紫金、龙川、三县,距五华县城约45公里,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是原始次生阔叶林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被誉是“物种宝库”的粤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物种繁多,经专家考证的就达200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三尖杉、吊皮锥、红椿等15种,动物有云豹、雉鸡、穿山甲等,称之为“物种宝库”实在是名不虚传。
七目嶂自然保护区不但物种丰富,而且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十分迷人,群峰俊俏,峭壁险要,飞瀑深潭,古藤横空,山溪清澈,云海茫茫等秀丽景点举不胜举,定会使游客美不胜收。
同时,喜欢攀高峰的游客,可以登上五华制高点—海拔1318米的七目嶂主峰,河源、龙川、紫金、五华四县山川秀色便可尽收眼底。相传,诗人苏东坡游七目嶂后,对七目嶂的秀丽景色赞不绝口,曾写下不朽诗作《石马诗》。
七目嶂上的“海底世界”,在不到二公顷的小盆地中。由千百个大大小小的岩石,构成了无数栩栩如生的海龟、海牛、海贝、海蛙等海洋生物形状,它们分别摆成了不同姿态,有的如“海龟望月”,有的如“龟牛亲吻”,有的如“螃蟹上岸”,这些千姿百态、形神逼真的景致,就象神话一般,堪称世界一绝。
梅州市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壤多属红、黄壤酸性土,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是广东省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梅州茶文化节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梅州茶文化节的基本介绍 梅州举办首届茶文化节。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正式启动茶产业创新创富社区,将运用?文化创意 茶叶?的理念,打造茶文化交流基地,推动客家茶产业更好发展。
据介绍,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在此次茶文化节上正式启动的茶产业创新创富社区,将运用?文化创意 茶叶?的理念,通过设置创业成果展示区,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区,风投机构、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洽谈区和开展项目路演等措施来打造茶文化交流基地。与此同时,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还将充分利用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计划总投资1.5亿元的世界客都?茶博城这一平台,集结客家地区各种名茶和茶具等相关配套,专业运营推广客家茶,把客家的茶文化传播得更广。
在茶文化节上,1000多名茶友齐聚在一起,现场观看茶艺歌舞表演、茶壶茶具茶叶展示和参加品茶大赛,大家以茶会友,相互交流,为梅州茶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梅州茶文化节的举办意义 千年客茶 底蕴深厚
梅州市是?七山一水一分田?典型的农业大市,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农业生产的光、温、水、气、土壤等先决条件优良,历来是珠三角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全梅州市拥有近1万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平均含量达0.53毫克/公斤土,比国家中等富硒标准(0.4毫克/公斤土)高出30%以上,全市8个县(市、区)有4个是中国长寿之乡(其中蕉岭县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长寿乡)。梅州地处中南亚热带过渡地带,全市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40多座,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壤多属红、黄壤酸性土,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是广东省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
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便已声名远扬,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清朝时相继出现梅县清凉山茶、丰顺县马图茶、大埔县西岩茶、平远县锅叾茶和南台茶、蕉岭县黄坑茶、兴宁市官田茶、五华县天柱山茶等八大历史名茶。岁月流转,梅州茶叶生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传承、发展,逐步形成了今天以?嘉应茗茶?区域品牌为主导,各企业品牌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无山不客,无客不山。客家人长年在山区耕种劳作,学会了种茶、做茶、食茶。开门七件事少不了茶,客家话:吃、喝、吸统叫食。喝茶故曰:食茶。客家人把泡茶敬客作为一种礼仪。如果客人来了,主人首先泡上一壶热气腾腾的香茶招待客人,而客人则双手接杯或以手指叩桌,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和回礼。朋友、亲戚之间聚会或洽谈生意都以茶作为必备的饮品,边喝茶边交谈。同时,客家人更把茶与婚俗联系在一起:客家人谈婚论嫁,男女双方及父母第一次见面,一般都在圩镇的茶店中进行,称之为?吃茶?;双方同意之后,男方给女方的聘礼,客家人叫?茶礼?;在嫁娶仪式中,男女双方在举办酒席的同时,都会举行一次?茶话会?;在娶亲仪式中,新人谒见长辈要行?敬茶?礼,以表示对长辈的敬重。
梅州客家茶文化底蕴深厚,种茶饮茶习惯传承千年。保留着唐宋时期中原饮茶特征的客家擂茶成为中华茶文化的活化石。勤劳善良的客家人自发建起的客家茶亭,供路人遮风避雨、乘凉歇息。还有大量客家茶歌茶舞、茶诗茶联等以不同的形式发展和传承下来,形成客家特有的茶文化。
产业整合 转型升级
为解决梅州茶叶产业组织松散、质量标准不统一以及品牌不响等弊端,梅州市农业部门以?协会组织化、质量标准化、商标品牌化?三措并举推进梅州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以协会为抓手推进茶叶组织化发展。梅州市农业部门遴选全市农业经营主体、组建12个市级行业协会之机,推进梅州市茶叶协会进行换届。目前已拥有会员单位50家、个人会员90多人。多次组织会员单位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参加各地茶博会等,并通过组建嘉应茗茶微信群等方式,有效促进协会内部交流,梅州市茶叶企业得以抱团发展。
以质量为根本推进茶叶标准化发展。一方面,多次举办茶叶质量评比活动和技术培训班,提高茶叶质量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全市有高级评茶员148人、评茶技师4人、高级评茶技师2人;茶艺师40人、茶艺技师1人。另一方面,加强对茶叶企业的认证管理,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茶叶企业20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叶企业2家,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茶叶企业18家,获得QS认证的企业24家。
以商标认证打造?嘉应茗茶?品牌。梅州市农科所于2013年4月成功注册了嘉应茗茶系列商标,包括?嘉应茗?、?嘉应?、?嘉应名?、?嘉应绿?、?嘉应红?和?嘉应乌龙?等6个商标,同时出台了《嘉应茗茶系列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目前,全市省名牌农产品有70个,其中茶叶类达23个,占总数的1/3。在2014年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活动中,石正云雾牌绿茶等2个产品荣获?广东名茶?称号。梅州市以?世界客都?长寿硒谷?为品牌发展定位,专门成立富硒产品开发平台,?嘉应茗茶?业已发展为梅州三大区域知名品牌?梅州三宝?之一,成为代表梅州富硒产品的标签。
茶城平台 双创启动
为打造客家茶文化平台,整合优化客家茶业资源。10月18日下午,梅州锦绣国际茶博城举行盛大签约仪式暨全面正式筹办发布会,锦绣国际与30家茶企签定合作协议。锦绣国际负责人告诉记者,世界客都?茶博城计划总投资1.5亿元,初步规划面积约1万平方米,将强势集结客家各地名茶及茶具等相关配套,现场设有展览、展示、销售、电商等诸多环节,多元化的客家名茶集散地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专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为茶业质量提供超强保障,更能让消费者放心,让客家茶文化永续传承,让客家名茶名扬四海。
在此次茶文化节,锦绣国际启动茶产业创新创富社区,将运用?文化创意 茶叶?理念打造茶文化交流基地,一是设置创业成果展示区,精选一批优质创业项目进行现场展示;二是设置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区,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和指导;三是设置风投机构、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洽谈区,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四是开展项目路演,为创业者与相关投资机构搭建合作平台,推动融资进程。
在茶文化节现场,活动内容丰富,既有吃的,又有品的,还有赏的,展出的茶叶品种琳琅满目;茶艺歌舞表演让人耳目一新;精美绝伦的茶壶、茶具令人流连忘返;在客家小吃摊档,是每一位吃货的最爱;美妙的钢琴声从少儿比赛选手指尖中飘出。作为承办方和茶商之一的梅州市国兴茶业有限公司老板介绍,品茶大赛吸引了1500多名爱好者前来一展技艺,说明在民间爱茶、品茶人士大有人在,在专业人士的现场评选下寻找梅州品茶王,一方面既能为传承和推广客家传统茶文化、茶知识做一个集中展示,又能为市民买茶、品茶等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面对未来,梅州茶产业将何去何从?梅州茶叶该如何打造品牌?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表示,要把梅州茶文化节打造成永不落幕的茶文化盛宴,通过梅州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展示客家传统的种茶、制茶及品茶文化,整体提升梅州茶业界的软件实力;以茶文化为载体,打造企业品牌为基础、区域品牌为支柱、长寿品牌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嘉应茗茶品牌,让生态富硒茶叶?有质有价?;启动茶产业创新创富社区,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茶产业创新创富比赛,挖掘创意茶叶文化产品,以茶叶产业创新为手段实现茶叶产业创富的目的;以梅州锦绣国际茶博城为平台,聚合茶叶商家入驻,打响嘉应茗茶品牌,实现抱团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市场拓展,融合?B2B O2O?电商销售理念,将产品与北上广、港澳台等市场对接,把嘉应茗茶销往国内外;延伸茶园休闲观光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三产拉动一产,即通过休闲旅游产业带动茶叶产业叶发展,把茶园植入茶文化元素开发成公园景区,吸引游客到茶园休闲观光,形成以生态观光茶园为主题的?食、住、娱、购?一体的休闲旅游,带动整个茶叶产业链条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fengshui/65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桥下的房子风水都有什么讲究
下一篇: 风水,客厅挂什么画,聚财旺财风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