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顾名思义,是夏天的开始。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结束,气温会显著升高,雷雨会增加。那么,2015年立夏是什么时候呢?立夏的习俗是什么?
立夏是什么时候?2015年立夏时间:5月6日 03:52:35.农历2015年3月(小)18日。
2016年立夏时间:2016年5月5日 09:41:50、农历2016年3月(大)29日。
立夏是什么意思?夏天的开始是夏天的开始。
立夏时,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这是夏天的开始。从那时起,一切都变得旺盛起来。习惯上,立夏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气,即气温明显升高、炎热即将来临、雷雨增多、作物进入旺季生长。
立夏习俗1、经典食品:立夏蛋
虽然全国各地的传统夏季习俗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说到夏季最经典的食物是“夏季鸡蛋”。在夏季开始的前一天,许多人开始在家里煮“夏季鸡蛋”,通常用茶粉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充满了美味的房子。茶蛋应该趁热吃,吃倒好酒,洒一点细盐,酒香茶香,香味可口。
2、江南立夏尝三鲜
无锡民间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三鲜是蚕豆、苋菜和黄瓜。三鲜树是樱桃、枇杷和杏子。三鲜水是海蛳、河豚和鲱鱼。其中三鲜最常见;苏州有句谚语说“初夏见三新”。“三新”是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小麦;温州立夏,家家户户吃淮百、春笋和青梅。
3、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重量大,秤悬梁笑闹闺房。”立夏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期:据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儿子阿斗交给赵子龙,送到江东,请后妈和已经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
那天是漫长的夏天。孙太太在赵子龙面前给阿斗秤了体重。明年漫长的夏天,她会再次看到体重增加了多少,然后写信给诸葛亮报告,从而形成了一种传入民间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体重后,夏天不怕热,不会瘦,否则会有疾病。
立夏晚饭后,在横梁上挂一个大秤,成年人双手握住秤钩,双脚悬空秤;孩子们坐在篮子里或四只脚朝天的凳子上,把体重挂在秤钩上,这意味着立夏可以避免夏天。如果体重增加,称为“发胖”,体重减轻,称为“消肉”。
4、忌坐门槛
初夏也有避免坐门槛的说法。在安徽,道光十年的《太湖县志》记载:“初夏,以笋苋为汤,不坐门槛,不睡觉,这意味着夏天有多累。”据说这一天坐在门槛上,夏天会很累很生病。20世纪30年代,《宁国县志》记载:“初夏。称重人体重量,避免疾病,所谓不怯夏。俗话说,初夏坐门槛,一年精神不振。”
夏天开始时,孩子们不应该坐在石阶上。如果他们坐着,他们应该坐七个,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消散。避免坐在地上(门槛),也就是说,今天坐在地上会导致夏天脚骨疼痛。如果他们坐在一起,他们必须坐在六个地板上合成七个数字来解决噩梦。
5、斗蛋
初夏中午,家家户户都煮了整个鸡蛋(用壳煮鸡蛋,不能损坏),用冷水浸泡几分钟,然后套上已经编织好的丝网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打鸡蛋。鸡蛋分为两端,尖的是头,圆的是尾。
有的还在鸡蛋上画图案,孩子们互相竞争,这叫斗鸡蛋。打鸡蛋的时候,蛋头打蛋头,蛋尾打蛋尾。一个接一个,破者认输,最后分高低。蛋头胜者第一,蛋称王;蛋尾胜者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是夏天”。夏天是夏天常见的腹胀厌食,疲劳消瘦,尤其是孩子。夏天的绳子很长,用五色丝线系在孩子的手腕上,为他们的消灾祈祷,消暑祛病,防止夏天注射。
6、福建闽东地区吃光饼
福建闽东的初夏主要是吃“光蛋糕”(面粉和少许盐)。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蛋糕浸泡在水中制作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将光蛋糕切成两半,将炸豆芽、韭菜、肉、坏菜等混合食用。周宁县春池镇部分农村吃“初夏糊”,大锅煮糊汤,汤内容极其丰富,包括肉、竹笋、野菜、鸡鸭水、豆腐等。
7、福州吃鼎边糊
立夏时节,福州习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煮熟,配以虾、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蛤蜊,或少量蘑菇、蛤蜊干等海鲜汤。
8、厌祟避蛇
立夏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倦避蛇。清干隆元年《云南通志》载,4月初夏,“家里插皂荚枝,红花,厌倦;围灰墙脚避蛇”。四月避蛇,与十二生肖已属蛇有关,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辰。立夏厌倦了麻烦,门上插着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色(水)、红(火)既济之义。根据古代五行,黑为水,红为火。希望两者相互制约,达到平衡。
与此同时,古人不仅每天用皂荚去污,还用皂荚人药,认为它具有杀虫作用。把它当作无聊的东西,也专注于除污驱邪。在过去的五月,有一种挂皂荚的习俗。皂荚形状像一把刀,被称为“挂刀”。据说它可以吓跑鬼魂。清光绪年间,云南《腾越州志》还说:“初夏,在家里插上皂荚枝和红花,以避免蛇。”
清代《浪穹县略志》记载了云南大理的风俗:“初夏,把白杨插在门上,在房子周围撒上灰,名为“灰城”,以避免毒害。”与其他地区不同,白杨插在门前。
立夏如何养生?注意心脏的保养
长夏和小满在农历四月左右,被称为孟夏(夏初)。天气越来越热,植物也越来越多。这个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人们在遇到节气的时候要顺其自然。因此,在整个夏天的养生中,我们应该注意心脏的特殊保养。《医学源流论》说:“心是一体的主人,脏腑百骨都服从心脏,所以是君主。心藏神,所以是神的用途。”
防止外感
初夏节气常衣单薄,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生病,不要轻易使用出汗剂,以免出汗时伤心。老年人应多注意避免气血瘀滞,防止心脏病发作。因此,在初夏,我们应该快乐、放松和快乐,避免快乐和悲伤。早上可以吃一点葱,晚餐应该喝少量红酒,以疏通气血。我们应该保持平静的态度,避免狂喜、愤怒和悲伤。
预防上火
初夏雨量少,大风天气多,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生气”,如咽干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尿黄等。要防止“生气”,首先要有规律地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食物。多喝水,促进体内热物质从尿液、汗液中排出,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入夏后,白天长,晚上短,晚上睡眠往往不足,人们应该增加午休时间。
漫长的夏天是什么时候?漫长的夏天有什么习俗?如何在漫长的夏天保持健康?以上为您介绍,不同地区的夏季季节和不同的习俗,您所在地区的夏季夏季习俗是什么?
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始,夏是季节,按照传统认识,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始日。一般在公历5月5日或6日。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当天,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当于今天的1.108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东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
立夏的相关风俗习惯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
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以上内容参考:-立夏 (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夏的阳光格外温暖,春天的气息依然犹存,可以说是最充满生命力的时节,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夏节气的含义以及风俗简介,欢迎阅读!
立夏节气的含义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的来临,表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告别春天,也表示着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风俗还有哪些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3、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1、立夏饭
旧时立夏时节,宁波一带的乡下用五种颜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饭,也称立夏饭。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资的丰富,南方很多家庭将五色豆子替换成豌豆、雷笋、蚕豆、苋菜、香菇丁、咸肉丁、胡萝卜等食材,寓意“五谷丰登”,颇具仪式感。俗话说“千补万补,不如立夏一补”,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2、麦蚕
青麦蚕,也叫青麦团,是上海郊县和江苏启东、海门一带立夏节令食品。将还没成熟的青麦穗揉碎,把带壳的麦粒放入锅里炒熟,去掉壳,放进石磨磨成粉,与糖一起制成寸长像一条条蚕宝宝的条状食物,所以叫麦蚕。
3、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是江浙一带立夏的习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妇女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饮了立夏茶,可以防止疰夏,让你健康平安度夏。
4、立夏粥
立夏时节,湖南耒阳人各家各户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丝、糯米丸子、红枣、猪杂、干笋、红枣、豌豆、豆芽等十多种食材做辅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气四溢的粥。
5、立夏果
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江西弋阳一带立夏节气的特色食品。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一大锅立夏粿,吃一整天。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后揉烂,搓成小团子,加入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喜庆有余。
6、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脚骨笋实际上就是山上的乌笋。它细细长长的,形似脚骨,烹煮的时候切成三四厘米长的段,不剖开,据说立夏吃了脚骨笋,一年脚骨都健康。
7、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是指黄瓜、苋菜、蚕豆;树三鲜指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则是指螺蛳、鲥鱼、河豚。
8、见三新
与无锡民间立夏食俗相似,苏州地区有“立夏见三新”的说法。三新是指樱桃、麦子和青梅,人们先用三新祭祖,然后再自己吃。
9、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要吃“七家粥”。七家粥是用左邻右舍各家汇集起来的米,加入各色豆子和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再大家一起分食。
10、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带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用茶叶或核桃壳煮成立夏蛋,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够强健身体。孩子们则喜欢把煮好的鸡蛋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好挂在胸前,传说这样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热病。
11、鼎边糊
立夏时节,福州人要吃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用米浆涮锅边,再加入虾米、木耳、苋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风味小吃。煮鼎边糊,也叫“做夏”。
12、虾面
立夏这天,闽南家家户户用新鲜的虾子、青菜、猪肉和油面一起煮成虾面供全家食用。
13、夏团子
立夏吃夏团子是湖南娄底人的习俗。先将糯米粉和成团,揪成小剂子,捏成饺皮状,包入馅,收口搓圆,然后下锅煮,放上白糖。
14、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这天要吃光饼。光饼是面粉加少许盐烘制而成的,但吃法又有些差异。周宁、福安等地是将光饼放入水中浸泡后做成菜肴,而福鼎、蕉城等地则是把光饼剖开,夹入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一起吃。
2022年立夏节气是哪一天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7日 来源:网络
2022年立夏是2022年5月5日20点25分46秒,农历四月初五,星期四。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
立夏节气的含义以及风俗简介相关文章: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夏节气的来历及民间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意思资料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及习俗
★立夏节气的传说由来及习俗
★立夏节气的传说及传统风俗
★立夏节气的含义2022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夏秤人的由来及寓意
立夏是一年里的第7个节气,立夏是夏天的开始,天地万物生长茂盛。那么你知道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吗?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习俗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立夏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
<<<
立夏节气的习俗
帝王迎夏
在周朝,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定官员到全国各地勉励农民耕作。《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逐行,无不欢悦。”
汉代沿承此俗,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还有馈赠礼品的说法。关于这种说法在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载,书中说“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可以看出古人们把立夏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吃五色立夏饭
立夏当天,我国南方很多地方的人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吃过“立夏饭”,还有“称人”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就有病灾缠身。
饮立夏茶消暑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江浙等地有转蛋、碰蛋、绘蛋等立夏民俗游戏;在我国安徽一带立夏这天忌坐门槛,俗信说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天的祝愿。
立夏斗蛋消灾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丝燥热了。
<<<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立夏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立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含义以及风俗简介
★立夏节气的起源及由来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季节的含义是什么
★关于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
★2022立夏节气是几月几号
★立夏节气的简单介绍
★2022立夏节气寓意简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立夏来了,夏天的脚步临近了。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它是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立夏代表寓意:告别春天,迎接夏日
人们在立夏时举行“迎夏”仪式,有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寓意。
立夏也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日期为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5月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的传统
一、立夏吃蛋、挂蛋、斗蛋
立夏的习俗有很多,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特色,要说哪个习俗最常见,肯定就是关于“立夏蛋”的习俗了,在立夏这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吃立夏蛋的习俗,有水煮蛋也有茶叶蛋,鸡蛋长得圆圆溜溜的,象征生活的圆满,立夏日吃鸡蛋是希望这一年能收获满满,也是为了祈祷夏日的平安,避免“疰夏”。
立夏除了吃鸡蛋,还会“挂蛋”,挂蛋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编织袋或者是毛线织成的一个兜兜,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去,挂在胸前,现在这个挂袋的样式也是越来越多,一般在集市或者网上都能买到,相传是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的时候,在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以避免疰夏,疰夏是一种病,小孩子很容易得,因为夏季天气变热之后,小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没有大人那么好,很容易出现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之后身体就变得消瘦,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所以立夏时节会在小孩子的身上挂煮熟的鸡鸭鹅蛋,寓意健康平安,事事顺遂,吉祥如意。
“斗蛋”则是由上面衍生出来的一种活动,立夏这一天,小孩子的身上都挂上了鸡蛋,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玩斗蛋的游戏,用自己的鸡蛋和别的小朋友的鸡蛋相互碰撞,蛋壳没破的一方则获得了胜利。
二、乌米饭
立夏到表示夏天就来了,夏天是蚊子的天下,这个时候江南的很多地方都是有乌米饭的习俗,乌米饭是把白糯米放在乌饭树叶子榨取出来的汁水中浸泡,据说这个乌饭叶有清热解毒驱蚊的功效,所以老人们认为在立夏这一天吃乌米饭,这一整个夏天蚊子都不会咬你了,还有防止中暑的功效。
三、称体重
立夏称体重这个习俗相传来自三国时期,据说立夏这天称过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缠身,让人日渐消瘦了;大人会提前准备一杆大木称,称钩上选一个箩筐或者是凳子,老人和小孩坐在凳子上或者站在箩筐中,上称记录一下自己的体重,等到夏天结束再称一次,做一个对比,体重增加称“发福”,体重减少是“消肉”。
四、吃乌笋
乌笋很多地方也叫野笋,是一种细细长长的竹笋,在立夏这一天都要吃点乌笋,乌笋的烹饪方式根据自己家人的喜好选择,这一天吃乌笋是希望双腿能像春笋一样强劲有力,健步如飞,还有就是立夏过后,温度升高,春笋的季节就要结束了,再想吃上鲜嫩的春笋就只能等明年春天了。
立夏传说故事
一、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 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 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 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二、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继。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
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忘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忘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国演义》里有诗说“追玩作乐笑颜开,不念危土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fengshui/280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