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两亡的拼音
rén qín liǎng wáng
人琴两亡的基本释义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人琴两亡的详细解释
【解释】: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出自】: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示例】:丹壑非昔,~,惟旧之怀,有深追悼。
◎《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人琴两亡的成语来源
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人琴两亡的例子
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 ★《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人琴两亡的近义词
人琴俱亡 人琴俱逝
人琴两亡相关成语
全神贯注 垂头丧气 心宽体胖 无动于衷 杞人忧天 栩栩如生
人琴两亡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人的成语:人多阙少、人来客去、人亡政息、人给家足、人事不醒、人尽其才
第2个字是琴的成语:人琴俱亡、破琴绝弦、焚琴鬻鹤、烧琴煮鹤、焚琴煮鹤、鸣琴而治
第3个字是两的成语:三瓦两巷、三窝两块、三头两绪、参天两地、三番两次、三汤两割
第4个字是亡的成语:多藏厚亡、出死断亡、危急存亡、家破身亡、鱼烂而亡、家败人亡
人琴两亡成语接龙
亡魂失魄 魄散魂消 消极怠工 工力悉敌 敌不可假 假名托姓 姓甚名谁 谁是谁非 非同儿戏 戏蝶游蜂 蜂合蚁聚 聚米为山 山重水复 复旧如初 初生之犊 犊牧采薪 薪桂米珠 珠圆玉洁 洁身累行 行成于思 思妇病母 母难之日 日省月修 修辞立诚 诚惶诚恐 恐遭物议 议论纷纷 纷红骇绿 绿酒红灯 灯红酒緑 緑叶成阴 阴服微行 行不履危 危言危行 行之有效 效死勿去 去本就末 末如之何 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意气用事 事不有余 余妙绕梁 梁上君子 子为父隐 隐鳞戢翼 翼翼小心 心照不宣 宣化承流 流溺忘反 反间之计 计穷智短 短褐穿结 结不解缘 缘悭分浅 浅斟低唱 唱沙作米 米盐博辩 辩口利辞 辞巧理拙 拙贝罗香 香花供养 养精蓄鋭 鋭挫气索 索隐行怪 怪诞不经 经验之谈 谈情说爱 爱不忍释 释知遗形 形销骨立 立身处世 世风日下 下笔成章 章决句断 断头将军 军法从事 事在萧墙 墙花路柳
人琴两亡的英文翻译
Death of a friend
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原文 王子猷(yóu)、子敬俱病笃(dǔ),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doū)不闻消息?此已丧(sàng)矣。”语时了(liǎo)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tiáo),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tòng)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王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王子敬的)消息呀?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于是(子猷)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王子敬一向喜欢弹琴,(王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旁,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王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王子猷)也去世了。
背景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 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18篇来看,《人琴俱亡》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性格及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
例如郗超去世了,属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父亲郗公,郗公听后并没有表现出悲伤,只是对属下说:“出殡的时候告诉我。”出殡时郗公来了,痛哭欲绝。又如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安危,大胜之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是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与家的存亡,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猷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翻译】:
子猷、子敬两个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消息?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就命仆人抬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他便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逝世了。
【出处】《世说新语 伤逝》
【注释】:1.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卓荦放诞,清高自恃,因此引来很多非议,后世更有人称他为“伪名士”。2.子敬:王献之,字子敬 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调:协调。“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3.笃:(病)重。4. 了(liǎo):完全。5.舆:(yú)轿子。
人琴俱亡
【拼音】:rénqínjù wáng
【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示例】:~,颇劳梦寐。★明·张岱《赠沈歌叙序》
【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成语故事】:王献之与王徵之兄弟感情非常深厚,在老年兄弟都患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徵之的家人封锁消息,他坚持要去找王献之,在他的灵床上坐下,要弹奏几曲不成调子,就举琴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悲痛得昏死过去
高山流水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近义词】:知音难觅
【语法】: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83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