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的拼音
zhǐ yú zhì shàn
止于至善的基本释义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的详细解释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止于至善的成语来源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例子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止于至善的反义词
毫无是处 漆黑一团
止于至善的近义词
至善至美 十全十美 白璧无瑕 白玉无瑕
止于至善相关成语
五彩斑斓 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无微不至 权衡利弊 火树银花
止于至善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止的成语:止沸益薪、止渴望梅、止戈兴仁、止谈风月、止戈为武、止暴禁非
第2个字是于的成语:坐于涂炭、毁于一旦、危于累卵、疲于奔命、熔于一炉、安于现状
第3个字是至的成语:以貍至鼠、通首至尾、一秉至公、任重至远、至大至刚、从头至尾
第4个字是善的成语:恶不去善、积德累善、遏恶扬善、掩过扬善、改过从善、惩恶劝善
止于至善成语接龙
善骑者堕 堕溷飘茵 茵席之臣 臣心如水 水过鸭背 背城借一 一分一毫 毫厘千里 里丑捧心 心虔志诚 诚心诚意 意兴索然 然糠照薪 薪尽火传 传风搧火 火烧火燎 燎若观火 火尽灰冷 冷面寒铁 铁树花开 开口见心 心开目明 明见万里 里通外国 国富民强 强干弱枝 枝附叶连 连城之璧 璧合珠连 连枝比翼 翼翼飞鸾 鸾颠凤倒 倒行逆施 施而不费 费财劳民 民脂民膏 膏火之费 费尽心机 机难轻失 失张失致 致之度外 外合里应 应对如流 流言惑众 众所周知 知一万毕 毕恭毕敬 敬贤爱士 士饱马腾 腾焰飞芒 芒刺在躬 躬蹈矢石 石心木肠 肠肥脑满 满舌生花 花枝招展 展眼舒眉 眉舒目展 展脚伸腰 腰金衣紫 紫绶金章 章句之徒 徒托空言 言清行浊 浊泾清渭 渭阳之情 情窦初开 开疆辟土 土崩鱼烂 烂若披锦 锦团花簇 簇锦团花 花香鸟语 语四言三 三寸之舌 舌敝耳聋 聋者之歌 歌莺舞燕 燕颔虎颈
止于至善的英文翻译
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止于至善的成语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词语】:
止于至善
【拼音】:
zhǐ yú zhì shàn
【解释】: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自】: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英文】:
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Dear students,the truth of university lies in illustrating virtue and striving to excel until reaching perfection.(亲爱的同学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详细解释】:
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北大教授楼宇烈在《中国的品格》一书中对“至善”有如下解释:“什么是至善呢?就是中庸。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认为中庸这个品德是最高的'。孔子讲过:‘中庸之为德,至矣,民鲜久已’。”根据楼教授的讲述,“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中庸这个品德,“它有两个根本的意义,一个就是中,即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恰如其分,也就是要掌握一个度。中庸的庸是通常的意思,也是用的意思。所以中庸也可以反过来讲‘用中’,即我们要‘用’这个‘中’,‘中’可以说是一个常道。”……只要能掌握这样一个原则,掌握这个分寸,那不管大小事情,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实例】: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训: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江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至善教育集团理念:明德致远,止于至善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院训:止于至善 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1、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
2、“止于至善”,是三纲领中的第三纲。那么,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这个“止”呢,就有一个根基之义,还有一种达到之义。这个“止”,在这里就是说: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修养这个至善,离开了这个至善,我们就成了水上的浮萍,没有根柢。不可能像深植于大地的树木那样,有根有柢而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家庭的栋梁,国家的栋梁。
1.“止于至善”的确切含义有两个。
2.分别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3.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4.在至善之前停止。
5.“止”即“停止,克制”。
6.善和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始终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7.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难道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
8.所谓的至善,即要懂得停止和克制。
9.止于至善。
10.解释:止指达到。
11.至指最,极。
12.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13.出自:《礼记·大学》。
14.原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5.例句: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16.道理: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
17.止于至善,在人性的层次指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由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74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