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类情的拼音
zhǐ shì lèi qíng
指事类情的基本释义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指事类情的详细解释
【解释】: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示例】:梅村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唐人,不落宋以后腔调,而~,又究转如意。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指事类情的成语来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指事类情的例子
梅村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唐人,不落宋以后腔调,而指事类情,又究转如意。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指事类情相关成语
指南攻北 指山卖磨 指桑说槐 指桑骂槐 指矢天日 楚囊之情
指事类情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指的成语:指不胜偻、指桑说槐、指皂为白、指空话空、指天画地、指天为誓
第2个字是事的成语:见事生风、轶事遗闻、实事求是、议事日程、人事不省、人事不醒
第3个字是类的成语:画虎类犬、以此类推、方以类聚、无噍类矣、物以类聚、刻鹄类鹜
第4个字是情的成语:声闻过情、略迹原情、触景伤情、不近人情、礼顺人情、水火无情
指事类情成语接龙
情投谊合 合情合理 理正词直 直言不讳 讳莫高深 深山幽谷 谷父蚕母 母难之日 日夜兼程 程朱理学 学如登山 山珍海错 错综复杂 杂乱无章 章决句断 断齑块粥 粥少僧多 多愁善病 病病歪歪 歪八竖八 八方呼应 应天承运 运智铺谋 谋臣武将 将伯之呼 呼吸之间 间不容瞬 瞬息之间 间不容息 息迹静处 处安思危 危言正色 色仁行违 违害就利 利齿伶牙 牙白口清 清净无为 为虎添翼 翼翼小心 心驰魏阙 阙一不可 可乘之隙 隙大墙坏 坏植散群 群魔乱舞 舞弄文墨 墨突不黔 黔驴之计 计穷途拙 拙贝罗香 香消玉损 损军折将 将相之器 器满意得 得步进步 步步高升 升官发财 财运亨通 通书达礼 礼先一饭 饭囊衣架 架屋叠床 床头金尽 尽释前嫌 嫌贫爱富 富贵不淫 淫词艳曲 曲意奉迎 迎刃冰解 解衣包火 火然泉达 达地知根 根牙盘错 错认颜标 标新竖异 异闻传说 说长说短 短褐不完 完名全节
指事类情的英文翻译
Referring to events
私情密语
两情两愿
空头人情
儿女私情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
儿女情多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丰富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阿旨顺情 阿:曲从;旨:圣旨。曲意逢迎
不念旧情
知情不举 〖解释〗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瞻情顾意 〖解释〗因有交情而互相照应或通融。
鱼水深情 〖解释〗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移情遣意 〖解释〗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一厢情愿 〖解释〗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渭阳之情 〖解释〗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天若有情天亦老 〖解释〗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世道人情 〖解释〗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神情自若 〖解释〗自若: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柔情媚态 〖解释〗指柔美的情态。同“柔情绰态”。
情长纸短 〖解释〗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同“纸短情长”。
情面难却 〖解释〗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
矫情饰诈 〖解释〗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
矫情饰行 〖解释〗掩饰实情,故作姿态。同“矫情饰貌”。
矫情干誉 〖解释〗故违常情,以求美誉。
画意诗情 〖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风情月意 〖解释〗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情意绵绵 〖解释〗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触物伤情 【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解释】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 【故事】
恣情纵欲 谓无所顾忌地放纵情欲。
指事类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知情达理 懂人情,明事理。
纸短情长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
真情实意 真实的情意。
真情实感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云情雨意 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云梦闲情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语重情深 犹言语重心长。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一厢情原 见“一相情原”。
一相情原 亦作“一厢情原”。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
一往情深 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意惹情牵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怡情养性 怡养性情。
怡情理性 陶冶性情。
一见锺情 ①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即产生爱情。②借指对人或事物一看见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
意合情投 犹情投意合。
心照情交 见“心照神交”。
心甘情原 非常愿意,没有丝毫勉强。
详情度理 审察情由,推测事理。
闲情逸志 同“闲情逸致”。
闲情逸趣 同“闲情逸致”。
闲情别致 同“闲情逸致”。
下情上达 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无情无绪 没有心思,苦闷无聊。
无情无彩 犹无精打彩。
无情少面 不讲情面。
温情蜜意 见“温情密意”。
温情密意 谓情意温柔亲密。
望影揣情 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忘情负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体物缘情 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语本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谈情说爱 谈恋爱。
水火无情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
适性任情 谓顺适性情。
世态人情 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适情任欲 犹言任情纵欲。
适情率意 犹言放任情意。
饰情矫行 谓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行为矫揉造作。
诗情画意 像诗画里所描绘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观。
事过情迁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盛情难却 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神情恍惚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深情厚意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深情底理 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神情不属 犹言心不在焉。
骚情赋骨 指文人的情调与风骨。
入理切情 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柔情侠骨 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
柔情蜜意 温柔甜蜜的情意。
柔情密意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柔情绰态 柔美的情态。
人情之常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人情汹汹 形容人心动荡不安。
人情汹汹 见“人情汹汹”。
人情世态 人世间的情态。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分。
热情洋溢 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
情逐事迁 见“情随事迁”。
情重姜肱 《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后以“情重姜肱”喻兄弟友爱。
情真意切 谓情意十分真切。
情逾骨肉 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
情见力屈 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情文并茂 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
情投意忺 同“情投意合”。
情投意洽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情投意和 投:契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亲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气合”。
情投谊合 同“情投意合”。
情投契合 同“情投意合”。
情同一家 比喻情谊深厚,如同一家。
情深友于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情深意重 情意深重。
情深义重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情深一往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情深似海 形容情爱像海一样深厚。亦作“情深如海”。
情深骨肉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情凄意切 谓心境十分悲伤。
情理难容 容:容忍,宽恕。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
情见埶竭 同“情见势屈”。
情见于色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情见乎言 同“情见乎辞”。
情见乎词 见“情见乎辞”。
情孚意合 同“情投意合”。
情非得已 情况出于不得已。
情不自已 犹情不自禁。
遣兴陶情 遣释意兴,陶冶情趣。
弃情遗世 犹言忘情脱俗。
讫情尽意 谓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难以为情 情面上过不去。
难乎为情 见“难以为情”。
眉目传情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两相情原 双方互相愿意。
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礼顺人情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揆情审势 估量情况审察形势。
口角风情 口头表示的情爱。
孔思周情 见“孔情周思”。
孔情周思 指儒学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金石交情 见“金石之交”。
借景生情 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矫情饰貌 矫情:掩饰实情。掩饰实情,故作姿态。亦作“矫情饰行”。
极情纵欲 竭力满足自己的情感和贪欲而不加节制。
极情尽致 谓将意趣风致表现得很充分。
衡情酌理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官情纸薄 官场上的人情像纸一样薄。指官场尔虞我诈,人情淡薄。
关情脉脉 关情:关切的情怀。脉脉:情意深长。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长的绵绵情怀。亦作“脉脉含情”。
寡情薄意 缺少情意。
高情远韵 见“高情远致”。
高情远意 见“高情远致”。
高情逸态 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
高情厚谊 深厚的情谊。亦作“高情厚爱”、“高情厚意”。
甘心情原 谓完全愿意。
风情月思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亦作“风情月意”。
分情破爱 谓对原所爱之人不忠,移情于新欢。
飞眼传情 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放情丘壑 谓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
儿女之情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亦作“儿女私情”。
多情多感 见“多情善感”。
遁天倍情 谓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说,违背天性与真情。倍,通“背”。
对景伤情 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睹物伤情 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调神畅情 使精神顺适,情绪欢畅。
低情曲意 谓对不住,不得已。
淡水交情 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打情骂趣 ①谓打是情,骂是趣。犹言打是亲,骂是爱。②犹打情骂俏。
楚囊之情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
倡情冶思 冶荡轻佻的情思。
标情夺趣 指传情逗趣。
薄情无义 薄:淡薄。感情淡薄,没有情义。常指对于生离死别的事无动于衷。
高情逸兴 清高超逸的情致。
徇情枉法 徇:曲从;枉:使歪曲。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置水之情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直情径行 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周情孔思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主情造意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寓情于景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缘情体物 缘:因;体:描写。抒发感情,描写事物。
怡情悦性 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一相情愿 一相:也作“一厢”,一方面。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一见钟情 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
秀才人情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虚情假意 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心甘情愿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乌鸟私情 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温情脉脉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慰情胜无 作为自我宽慰的话。
无情无义 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顺水人情 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
首丘之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陶情适性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太上忘情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通情达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天理人情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深情故剑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深情厚谊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手下留情 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声情并茂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声闻过情 名声超过实际。
上情下达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舐犊情深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手足之情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情深潭水 比喻友情深厚。
群情鼎沸 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人情冷暖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情在骏奔 一心急着去奔丧。
情同手足 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情人眼里出西施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入情入理 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情不可却 情面上不能推却。
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 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情窦初开 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情急智生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
情见乎辞 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来。
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 441
情人眼里出西施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情深潭水 比喻友情深厚。
情恕理遣 恕:原谅;遣:排遣。以情相恕,
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情天孽海 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
情同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情同手足
情投意合
情见乎辞
情见势屈
情有可原
情至意尽 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
情见乎言 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情见力屈
情字如山重,夸娥莫可移
指不胜偻
形容数量很多,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偻:弯曲。同“指不胜屈”。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奇遇之多,指不胜偻,若今日所昵,未数数觏也。”
指不胜屈
指:手指;屈:弯曲。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记闻》:“本朝大臣夺情任事者,指不胜屈。”
指东划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指东画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宋·释惟白《续传灯录》:“际出今日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东画西。”
指东话西
犹言东拉西扯。指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指东说西
①见“指东话西”。②犹言指桑骂槐。
出处:曹禺《雷雨》第三幕:“你要骂我就骂我,别指东说西,欺负妈妈好说话。”
指方画圆
指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出处:明·宋濂《王府君墓志铭》:“或共其议论,辄掀眉吐气,指方画圆,滚滚数千言不休。”
指腹为婚
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出处:《魏书·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指挥可定
指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同“指麾可定”。
出处: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某生长北方,闻燕人思归之情切矣,今若举事,指挥可定。”
指挥若定
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指麾可定
指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
出处:语出《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指鸡骂狗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指空话空
指故弄玄虚。
出处: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非是我指空话空,做这等巧神通,也只为结婚姻本待谐鸾凤。”
指李推张
指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指鹿作马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出处:《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指名道姓
明确指出姓和名。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一:“人家又没有指名道姓,你动不动就东拉西扯地胡缠些什么?”
指南攻北
犹声东击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指破迷团
指点解说,破除疑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九回:“玉蟾道:‘妹子也疑这个托字不妥,今听姐姐之言,真是指破迷团,后人受益不浅。’”
指亲托故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即指攀附有权势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
指囷相赠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指日成功
指不久即可成功。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指日而待
指不久即可实现。同“指日可待”。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一回:“将来执掌昭阳,可指日而待,为何夫人双眉反蹙起来?”
指日高升
指很快就可升官。旧时官场预祝之词。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臣》:“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指日可待
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马渡江,正位金陵,用贤任能,中兴指日可待。”
指日可下
表示不久就可以攻下。
出处: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这最后的抵抗如被冲破,武昌城便指日可下。”
指日誓心
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出处:唐·李德裕《〈异域归忠传〉序》:“惟嗢没斯精诚上达,天诱其衷。拔自狼居之山,愿拜龙颜之主,封章沥恳,指日誓心,不夺之诚,介如石矣。”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指桑说槐
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同“指桑骂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指山卖磨
指着山上的石头当磨来卖。比喻事情还没有头绪就过早说出去或答应下来。也指以有名无实的手法进行欺骗。
出处: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
指山说磨
比喻错此说彼。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来比奴一节,不是那样人。”
指矢天日
指着天、日发誓,表白心迹。同“指天誓日”。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坚永约,女乃允之。”
指事类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指手点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指手顿脚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指树为姓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出处: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指天画地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后汉书·侯霸传》:“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指天射鱼
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出处:汉·刘向《说苑·尊贤》:“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指天誓日
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指天为誓
誓:发誓。指着天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指瑕造隙
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出处:宋·朱熹《少帅魏国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
指雁为羹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元·宋方壶《醉花阴·雪浪银涛套·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指皁为白
指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指皂为白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指掌可取
掌:手掌。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
出处:《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指猪骂狗
犹指桑骂槐。亦作“指鸡骂狗”。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百般指猪骂狗,欺侮俺娘儿们。”
寸指测渊
以一寸之指而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
出处:《孔丛子·答问》:“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蒙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弹指之间
弹指:按佛经说法,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处:唐·司空图《偶书之四》:“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点指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只见来到肆前,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指划脚教人下棋。”
点指画字
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指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点指莋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莋脚”。
发指眦裂
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戟指嚼舌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出处: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戟指怒目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目指气使
目指:动一下眼睛来指物;气使:用嘘气声支使人。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
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旁指曲谕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出处: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安公美政颂》:“今文儒之盛,其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
染指垂涎
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出处:《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指垂涎。”
染指于鼎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如指诸掌
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十指连心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十指连心,可怜昏死在地。”
食指大动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南史·阮佃夫传》:“又庐江何恢有妓张耀华美而有宠,……见张氏,悦之,频求。恢曰:‘恢可得,此人不可得也。’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耶?’遂讽有司以公事弹恢。”
颐指风使
以下巴的动向和脸色来指挥人。常以形容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
出处:《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颐指气使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出处:《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以指测河
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出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以指挠沸
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不吝指教
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大则以訏谟排祸难,小则以谠正匡过失,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难也。”
词约指明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发综指示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发踪指使
操纵指挥。同“发纵指使”。
出处:邹韬奋《萍踪忆语》四:“美国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出于华尔街的发踪指使。”
发踪指示
踪:踪迹。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发纵指使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出处: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发纵指示
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攻瑕指失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拱揖指挥
指从容安舒,指挥若定。同“拱挹指麾”。
拱揖指麾
指从容安舒,指挥若定。同“拱挹指麾”。
拱挹指麾
指从容安舒,指挥若定。
计日指期
指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
口讲指画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烂如指掌
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了若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眄视指使
形容骄傲的神态。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明如指掌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象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射鱼指天
向天射鱼。比喻虽劳而必无所获。
誓日指天
对着天、日发誓。同“誓天指日”。
誓天指日
对着天、日发誓。
雪鸿指爪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同“雪泥鸿爪”。
言近指远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一弹指顷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处: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语近指远
语言浅近,含意深远。指,本旨。
出处:太平天国·汪吉人等《〈钦定军次实录〉序》:“文浅意深,语近指远。”
摘瑕指瑜
指揭示优缺点。
出处: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骈拇枝指
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出处:《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如臂使指
像胳膊支配手指那样。比喻指挥如意,没有牵制。
出处:《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恶籍盈指
犹恶贯满盈。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何垠注:“恶籍盈指,犹言恶事纪载已满,不胜指也。”
搤臂啮指
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出处:汉·王充《论衡·感虚》:“曾母……以右手搤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弛至问母……” 《后汉书·周磐传》:“磐同郡蔡顺……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弛归。”
闳意眇指
指宏大微妙的意旨。眇,通“妙”。
出处:《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闳意妙指
指宏大微妙的意旨。指,同“旨”,意义,目的。
出处: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交臂历指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出处:《庄子·天地》:“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令人发指
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千夫所指
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出处:《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千人所指
千人:众人,许多人;指:指责。为众人所拇,。
出处:《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十手争指
指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
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使臂使指
象使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自如。
出处:《管子·轻重乙》:“若此,则如胸中使臂,臂之使指也。”《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首屈一指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处: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
望风希指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先意承指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出处: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眦裂发指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扼臂啮指
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感虚》:“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走入一间小房,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脚踏下去,七高八低,都是泥土。”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出处:《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同类相妒、
贪人败类、
非我族类、
摧折恶类、
轶群绝类、
涤地无类、
连类引譬、
连类龙鸾、
呼朋引类、
类聚群分、
指事类情、
绝类离伦、
无噍类矣、
轶羣绝类、
连类比物、
比类从事、
各从其类、
以类相从、
丑类恶物、
言行不类、
讨类知原
1. 人说什么话的成语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jiàn rén shuō rén huà,jiàn guǐ shuō guǐ huà)是指看人们在说话办事的过程当中应变能力很强。能够做到见风使舵。
成语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示例:无非‘~’,你要想他帮忙,就得先跟他做生意。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
2. 指人说话言论的成语有什么
义正言辞/口无遮拦/妙语连珠/唇枪舌战/慷慨激昂/声嘶力竭/口若悬河。
3. 指人话双的成语
(指单话双)不是成语,(单)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只有10个:
1、影单形只 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2、形单影只 形: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3、衣单食薄 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4、衣单食缺 衣裳单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
5、门单户薄 指家道衰微,人口不昌盛.
6、人单势孤 指人数少,力量单薄.
7、身单力薄 人少力量不大.
8、形单影双 形容人无亲无友、孤独无依.
9、形单影单 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10、照单全收 指按照礼单的数目全部接受
4. 有指人话媒这句成语吗
指人话媒 不是成语,指 开头的成语如下:
指不胜屈 指:手指;屈:弯曲。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指东画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指腹为婚 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指挥若定 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鸡骂狗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指名道姓 明确指出姓和名。
指日可待 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指日可下 表示不久就可以攻下。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指山说磨 比喻错此说彼。
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指天画地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指天射鱼 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指天誓日 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指雁为羹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指不胜偻 形容数量很多,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偻:弯曲。同“指不胜屈”。
指东划西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指东话西 犹言东拉西扯。指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指东说西 ①见“指东话西”。②犹言指桑骂槐。
指方画圆 指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指挥可定 指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同“指麾可定”。
指麾可定 指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
指空话空 指故弄玄虚。
指李推张 指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指鹿作马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指南攻北 犹声东击西。
指破迷团 指点解说,破除疑问。
指亲托故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即指攀附有权势的人。
指囷相赠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指日成功 指不久即可成功。
指日而待 指不久即可实现。同“指日可待”。
指日高升 指很快就可升官。旧时官场预祝之词。
指日誓心 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指桑说槐 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同“指桑骂槐”。
指山卖磨 指着山上的石头当磨来卖。比喻事情还没有头绪就过早说出去或答应下来。也指以有名无实的手法进行欺骗。
指矢天日 指着天、日发誓,表白心迹。同“指天誓日”。
指事类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指手点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指手顿脚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指树为姓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指天为誓 誓:发誓。指着天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指瑕造隙 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指皁为白 指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指皂为白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指掌可取 掌:手掌。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
指猪骂狗 犹指桑骂槐。亦作“指鸡骂狗”。
5. 形容“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成语是什么
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拼音】: jiàn rén shuō rén huà,jiàn guǐ shuō guǐ huà
【解释】: 指看人说话与处事。形容人善于说话。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2.见风使舵
【拼音】: jiàn fēng shǐ ò
【解释】: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举例造句】: 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3.阳奉阴违
【拼音】: yáng fèng yīn wéi
【解释】: 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6. 指人说话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是什么成语
妙趣横生
[释义] 横生:层出不穷地表露。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出处] 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7. 指人说话,议的成语
力排众议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议论纷纷
8. 手指头人电话什么成语
指腹为婚
zhǐ fù wéi hūn
【解释】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出处】《魏书·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结构】紧缩式。
【用法】用来形容家长包揽婚姻。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指;不能读作“zhí”;为;不能读作“为了”的“wèi”。
【近义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例句】新中国法律规定;不允许父母包办婚姻;更别说~了。
【英译】parental betrothal
9. 指“什么话都说”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话都说”的成语有:
1【倾肠倒肚】(qīng cháng dào dǔ)
2【倾筐倒箧】(qīng kuāng dào qiè)
3【畅所欲言】(chàng suǒ yù yán)
4【百无禁忌】(bǎi wú jìn jì)
5【和盘托出】(hé pán tuō chū)
6【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
10. 指人说话议论的成语
: 指人物说话议论的成语 : 轻描淡写、 点手划脚、 碍口识羞、 词不逮理、 加油加醋、 言颠语倒、 引喻失义、 井然有条、 七搭八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74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