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成语故事

补阙拾遗的意思,补阙拾遗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补阙拾遗成语接龙

国学梦 2023-06-18 05:46:11

补阙拾遗的意思,补阙拾遗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补阙拾遗成语接龙

补阙拾遗的拼音

bǔ quē shí yí

补阙拾遗的基本释义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补阙拾遗的详细解释

【解释】: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出自】:《晋书·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补阙拾遗。”【示例】:其次扬清激浊,能~。
◎《明史·孙磐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补阙拾遗的成语来源

《晋书·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补阙拾遗。”

补阙拾遗的例子

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 ★《明史·孙磐传》

补阙拾遗的近义词

补偏救弊 拾遗补阙

补阙拾遗相关成语

咬文嚼字 围魏救赵 孑然一身 孜孜以求 巍然屹立 开卷有益

补阙拾遗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补的成语:补阙挂漏、补阙灯檠、补天柱地、补天浴日、补偏救弊、补苴罅漏

第2个字是阙的成语:补阙灯檠、贝阙珠宫、守阙抱残、贝阙珠宫、补阙挂漏

第3个字是拾的成语:易于拾遗、抱枝拾叶、掇青拾紫、路无拾遗、道不拾遗、易如拾芥

第4个字是遗的成语:手泽之遗、纤悉无遗、涓滴不遗、巨细无遗、扫地无遗、路不拾遗

补阙拾遗成语接龙

遗休余烈 烈士徇名 名震一时 时乖命蹇 蹇之匪躬 躬蹈矢石 石赤不夺 夺眶而出 出奇划策 策名就列 列鼎而食 食不充饥 饥火烧肠 肠肥脑满 满腔热枕 枕戈剚刃 刃迎缕解 解甲休士 士农工商 商彝周鼎 鼎足之势 势焰熏天 天荒地老 老羞变怒 怒气冲天 天末凉风 风环雨鬓 鬓乱钗横 横眉努目 目空一世 世道人情 情同手足 足高气强 强死赖活 活神活现 现钟弗打 打草惊蛇 蛇盘鬼附 附炎趋热 热肠古道 道同志合 合眼摸象 象齿焚身 身远心近 近悦远来 来鸿去燕 燕翼贻谋 谋图不轨 轨物范世 世风日下 下笔成文 文子文孙 孙康映雪 雪月风花 花遮柳隐 隐鳞藏彩 彩凤随鸦 鸦默雀静 静观默察 察言观行 行己有耻 耻居人下 下车伊始 始终不易 易如反掌 掌上观纹 纹风不动 动心骇目 目瞪心骇 骇人闻听 听之任之 之死靡他 他乡故知 知易行难 难如登天 天生天杀 杀身报国 国破家亡 亡戟得矛

补阙拾遗的英文翻译

cornpensate forthe shortage and leakage

拾遗的几种意思

问题一:拾遗是什么意思 【拾遗】
(1)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有成语“路不拾遗”,反其意而用之。
例: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2)补充他人所遗漏的事物。
例: 拾遗补阙
请采纳~

问题二:拾遗是什么意思? 具体来说就是在行路时(或在路上)见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不去拣拾。所表达的意思有很多,现在主要和夜不闭户连用,来表示一个地方足够富庶或民风足够纯朴~或两者皆是~以下是官方解释:路不拾遗(lùbùshíyí)解释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把它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近义词夜不闭户典故“路不拾遗”出自后晋张昭远、贾纬等编写的《旧唐书》。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负,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这件事以后越传越广。后来,人们就把“路不拾遗”变成一个成语。“路不拾遗”又作“道不拾遗”。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问题三:沧海拾遗是什么意思?? 在如海一样大片的普通的事物中,寻找需要的或者说是精美的东西。

问题四:金秋拾遗什么意思? 大家聚在一起,把古人的经典之作,如书籍、戏曲等温习,发挥想象作补充,让经典永存,并发挥更大的光芒。

问题五:杜拾遗是什么意思啊 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南宋一度沿设,旋罢。明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建文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
你说的杜拾遗说不定是讲杜甫吧。

问题六:路不拾遗,遗的意思 “遗”在古代汉语里有5层含义。1:遗失。2:遗留。3:抛弃。4:排泄大小便。5:给予,赠送。在“路不拾遗”中译为‘遗失’最好。

问题七:路不拾遗的意思是什么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问题八: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的意思 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
乐羊子妻
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参考译文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问题九: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 路不拾遗经典故事 一日,徐兰氏家来了一位同乡,他告诉徐兰氏母亲生病,叫他回乡去探望。晌后他带着包袱出了村,他急步而行,来到武阳镇已大汗淋漓,他走到河埠,随手放下包袱,捧起凉水边饮边跃。走出十几里地,他才觉察掉了包袱。他记不起包袱,掉在哪里,急得眼泪汪汪,路人劝他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
他说:“包袱遗落在武阳镇。”大家说,武阳境内路不拾遗,包袱丢不了。徐兰氏
回到武阳,包袱果然挂在树上。
遗,遗失的东西。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侵占,称路不拾遗。

问题十:路拾遗,不入囊的意思 在路边捡到别人丢下的东西,不放到自己的口袋里。
拾金不昧的意思。

补阙是什么意思

补阙的意思是弥补缺漏。

一、匡补君王的缺失

1、《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

2、杜预注:“阙,犹过也。”

3、《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

4、《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

5、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阙拾遗,随时论捄。”

二、唐朝官名

1、唐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置,秩从七品上,职责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分左右补阙,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北宋时改为左右司谏。南宋一度沿设,旋罢。明初又设左右司谏,不久即罢,建文帝设补阙,成祖即位后罢。

2、低一级者为左右拾遗,合称“遗补”。

3、《新唐书.百官志二》:“门下省有......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又【中书省有】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掌如门下省。

三、补阙真言

西康诺那呼图克图于《诺门普传真后集》中云:每晚课毕时,诵此真言七遍,然后回向,则日间所念诵之经咒能增加一千万倍功德。

拾遗四字成语

1. 遗的四字成语. 遗臭万年、

轶事遗闻、

遗风余采、

道不掇遗、

放虎遗患、

遗簪脱舄、

遗簪败履、

遗恩馀烈、

遗闻逸事、

遗风馀象、

手泽之遗、

靡有孑遗、

路不拾遗、

纤芥无遗、

流风遗韵、

遗编坠简、

道不拾遗、

遗恩余烈、

赏不遗贱、

流风遗俗、

遗物忘形、

遗害无穷、

易于拾遗、

扫地无遗、

遗风余泽、

遗德余烈、

遗音余韵、

遗臭万载、

流芳遗臭、

遗声余价

2. 有拾字的四字成语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不可收拾 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道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掇拾章句 掇:拾取。摘取别人文章的句子。指东摘西抄地拼凑文章。

俯拾地芥 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俯拾即是 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俯拾皆是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俯拾仰取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路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如拾地芥 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

拾金不昧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拾人涕唾 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拾人牙慧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拾遗补阙 遗:遗漏;阙:过失。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仰取俯拾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抱枝拾叶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道无拾遗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掇青拾紫 指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路无拾遗 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弃琼拾砾 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拾掇无遗 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

拾陈蹈故 因袭陈词滥调。

拾带重还 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拾人唾涕 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同“拾人涕唾”。

拾人唾余 比喻自己没有创同,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见“拾人涕唾”。

仰拾俯取 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同“仰取俯拾”。

易如拾芥 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

易于拾遗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引针拾芥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

3. 拾开头的四字成语 拾开头的四字成语:

拾金不昧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拾人涕唾 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拾人牙慧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拾遗补阙 遗:遗漏;阙:过失。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拾掇无遗 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

拾陈蹈故 因袭陈词滥调。

拾带重还 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拾人唾涕 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同“拾人涕唾”。

拾人唾余 比喻自己没有创同,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见“拾人涕唾”。

4.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动物成语:

鼠目寸光、鼠肝虫臂、鼠牙雀角、鼠腹鸡肠、鼠窜狼奔、牛高马大、牛头马面、牛蹄中鱼、牛蹄之鱼、牛溲马勃、牛骥共牢、牛黄狗宝、虎踞龙盘、虎踞鲸吞、虎荡羊群、龙飞凤舞、龙跃虎踞、龙跃鸿矫、龙御上宾、龙言凤语龙行虎变、龙心凤肝、龙翔凤跃、马足龙沙、马足车尘马壮人强、马如游鱼、马仰人翻、羊肠小道、羊入虎群、羊狠狼贪、羊肠鸟道、羊质虎皮、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走狐淫、狗续貂尾、鸡犬不留、鸡皮鹤发、鸡犬升天、鸡口牛后、鸡零狗碎、鸡头鱼刺、鸡飞狗跳、鸡肠狗肚、狼狈为奸、狼羊同饲、狼吞虎咽、狼前虎后、狼猛蜂毒、狼顾虎视、狼奔兔脱、熊腰虎背、熊韬豹略、熊经鸟伸

地理谜语:

山崩海啸、山崩地坼、山崩地陷、山遥路远、山行海宿、山穷水绝、山栖谷饮、山鸣谷应、水远山长、水穷山尽、水剩山残、水阔山高、水明山秀、水碧山青、路不拾遗、路人皆知

拾遗什么,成语

路不拾遗 [lù bù shí yí]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褒义
出 处
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例 句
夜不闭户,~,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夜不闭户 拾金不昧 道不拾遗 霁月光风
反义词
浑水摸鱼 神州陆沉 见财起意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280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