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直错枉的拼音
jǔ zhí cuò wǎng
举直错枉的基本释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举直错枉的详细解释
【解释】: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举直错枉的近义词
举直厝枉 举直措枉
举直错枉相关成语
了如指掌 从容不迫 依依惜别 危如累卵 厉兵秣马 受宠若惊
举直错枉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举的成语:举一废百、举手加额、举足轻重、举国一致、举止大方、举直措枉
第2个字是直的成语:不直一钱、心直口快、扭直作曲、举直措枉、以直抱怨、心直嘴快
第3个字是错的成语:镂金错彩、盘根错节、骈兴错出、棋布错峙、参差错落、参伍错纵
第4个字是枉的成语:伸冤理枉、举直措枉、活天冤枉
举直错枉成语接龙
枉突徙薪 薪尽火传 传风搧火 火冒三丈 丈二和尚 尚虚中馈 馈贫之粮 粮尽援绝 绝顶聪明 明公正道 道而不径 径情直遂 遂心应手 手忙脚乱 乱七八糟 糟糠之妻 妻儿老小 小子后生 生上起下 下乔入幽 幽期密约 约法三章 章句小儒 儒雅风流 流连忘返 返照回光 光前启后 后起之秀 秀才造反 反裘负薪 薪桂米珠 珠沉璧碎 碎骨粉尸 尸位素餐 餐风宿露 露影藏形 形具神生 生关死劫 劫数难逃 逃之夭夭 夭桃穠李 李广未封 封官许原 原来如此 此恨绵绵 绵绵不绝 绝口不道 道弟称兄 兄死弟及 及宾有鱼 鱼肠尺素 素不相能 能说会道 道旁苦李 李下瓜田 田父之获 获兔烹狗 狗彘不如 如蹈水火 火山汤海 海天云蒸 蒸沙为饭 饭囊酒甕 甕里酰鸡 鸡骨支床 床下安床 床上迭床 床下牛斗 斗艶争妍 妍姿艳质 质疑问难 难能可贵 贵不期骄 骄奢放逸 逸以待劳 劳思逸淫 淫朋狎友 友风子雨 雨卧风餐
举直错枉的英文翻译
Appoint upright and remove the crooked ones -- to replace the bad ones by good ones
枉_的词语解释是:枉费wǎngfèi。(1)白费;徒然耗费。
枉_的词语解释是:枉费wǎngfèi。(1)白费;徒然耗费。结构是:枉(左右结构)_(上下结构)。拼音是:wǎngfèi。
枉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白费、空费。词语翻译英语towaste(one'sbreath,one'senergyetc),totryinvain法语dépenserinutilement,gaspiller
二、网络解释
枉费枉费,汉语词汇。拼音;wǎngfèì是指白费、空费的一个词语。
关于枉_的近义词
白搭白费
关于枉_的成语
受赇枉法枉道事人枉矢哨壶举枉措直矫枉过正矫枉过直徇情枉法活天冤枉枉墨矫绳举直错枉
关于枉_的词语
徇情枉法群枉之门枉费时日举枉措直受赇枉法形枉影曲枉担虚名举直错枉枉墨矫绳枉矢哨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枉_的详细信息
1. 论语十则中的四个成语,解释 温故知新
出处:孔子《论语·为政》
译: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见贤思齐
出处:孔子《论语·里仁》
译: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任重道远
出处:孔子《论语·泰伯》
译: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孔子《论语·卫灵公》
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 论语中的四字词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指后世沿用《论语》原书文字,保留原有语法结构而形成的成语。 (1)不亦乐乎 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周而不比 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每事问 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类成语,几乎每篇都有。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犯而不校(《泰伯》)、空空如也(《子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这类成语占《论语》成语的很大部分,是《论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出自《论语》的成语。出自《论语》的成语,指来源于《论语》,但又经后人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成语。
据考察分析,后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形成这类成语。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如:众星拱辰 出自《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古作“共”)安老怀少 出自《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将原句中的虚字和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而成的成语。如:节用爱人 出自《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举直错枉 出自《为政》:“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3)在原句词语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字而构成成语。
如:异端邪说 出自《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在“异端”后加“邪说”。
中庸之道 出自《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中庸”后加“之道”。 (4)将原型成语(即首创成语)中的字更换形成另一成语。
如:随心所欲 出自《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从”换作“随”。
有始有终 出自《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将“卒”换作“终”。 (5)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句改为肯定意义构成成语。
如:见义勇为 出自《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改“无勇”为“勇”,“不为”为“为”。
周急继乏 出自《雍也》:“若不周急不继富”。改“不继富”为“继乏”。
3. 论语中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三十而立
4、逝者如斯 5、不舍昼夜 6、三人行,必有我师
7、择善而从 8、匹夫不可夺志
中其他成语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 关于论语的四字成语 〖哀而不伤〗 成语典故: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哀矜勿喜〗 成语典故: 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爱礼存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安老怀少〗 成语典故: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爱素好古〗 成语典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爱之欲其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不安小成〗 成语典故: 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半部论语〗 成语典故: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典故: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北辰星拱〗 成语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不耻下问〗 成语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不得其门而入〗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不得其死〗 成语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不悱不发〗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卑宫菲食〗 成语典故: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语出《论语·泰伯》〖不改其乐〗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语典故: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暴虎冯河〗 成语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诗经·小雅·小旻》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述而》〖不惑之年〗 成语典故: 《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教而杀〗 成语典故: 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不咎既往〗 成语典故: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不堪其忧〗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不磷不缁〗 成语典故: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语出《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不念旧恶〗 成语典故: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表里如一〗 成语典故: 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朱子全书·论语》〖伯牛之疾〗 成语典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百里之命〗 成语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屏气不息〗 成语典故: 屏气似不息者.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不弃故旧〗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屏气凝神〗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屏气敛息〗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博施济众〗 成语典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屏声息气〗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饱食终日〗 成语典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典故: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不忘久要〗 成语典故: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博文约礼〗 成语典故: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博学多识〗 成语典故: 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博学笃志〗 成语典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不亦乐乎〗 成语典故: 有朋自远方来,。
5. 论语中的100个成语、解释及原文 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 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游戏。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察言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我没有~的能力。
大节不夺 dà jié bù duó 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恶衣恶食 è yī è shí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发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刚毅木讷 gāng yì mù nè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和而不同 hé ér bù tóng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开柙出虎 kāi xiá chū hǔ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
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宣父不责他人;当路斩蛇,孙叔敖盖非利己。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来者可追 lái zhě kě zhuī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门墙桃李 mén qiáng táo lǐ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天下文章同轨辙,~半公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二) 内省不疚 nèi xǐng bù jiù 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被发左衽 pī fà zuǒ rèn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也指沦为夷狄。 《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或~,奋迅泥滓。(晋·潘岳《西征赋》) 杞宋无征 qǐ sòng wú zhēng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列位呵,“~。”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三复斯言 sān fù sī yán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
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愿天下有心人~而早为之所焉可耳。(严复《原强》) 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听其言而观其行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先难后获 xiān nán hòu huò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
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论语·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枉道事人 wǎng dào shì rén 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
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造次颠沛 zào cì diān pèi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
6. 求论语中的173个成语及解释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7. 论语 十则中现在常见的成语四个并解释 温故知新
【拼 音】: wēn gù zhī xīn
【解 释】: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出 处】: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
【拼 音】: jiàn xián sī qí
【解 释】: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 处】: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 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解 释】: 欲:欲望;意愿;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 处】: 《论语·卫灵公》:“子责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拼 音】: 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 释】: 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8. 请写出《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分别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巧言令色 ( qiǎo yán lìng sè )
释义 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 处 《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他真是一个~的小人。”
近义词 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反义词 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灯 谜 七月谈秋景
【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
2.词 目 见贤思齐
发 音 jiàn xián sī qí
释 义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出 处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 释 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4.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 释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近义词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反义词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浅尝辄止
5.尽善尽美
(一)成语
jìn shàn jìn měi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 --唐朝·韩愈《与崔群书》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272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