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革俗的拼音
yí fēng gé sú
移风革俗的基本释义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移风革俗的详细解释
【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出自】:《魏书·高闾传》:“移风革俗,天保载定。”【示例】:故威行于下则坏法犯贵之风移矣,礼适其中则破产伤生之俗革矣,~其在兹乎!
◎唐·白居易《策林四·禁厚葬》移风革俗的成语来源
《魏书·高闾传》:“移风革俗,天保载定。”
移风革俗的例子
故威行于下则坏法犯贵之风移矣,礼适其中则破产伤生之俗革矣,移风革俗其在兹乎! ★唐·白居易《策林四·禁厚葬》
移风革俗相关成语
惊世骇俗 移山回海 移罇就教 简傲绝俗 超世绝俗 遁世绝俗
移风革俗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移的成语:移风平俗、移风改俗、移根换叶、移东补西、移船就岸、移易迁变
第2个字是风的成语:望风而遁、餐风宿草、听风听水、追风逐日、分风劈流、顺风而呼
第3个字是革的成语:泮林革音、兵销革偃、风行革偃、除奸革弊、洗心革面、矫国革俗
第4个字是俗的成语:变风改俗、忿世嫉俗、抗尘走俗、遁世绝俗、矫世励俗、阿时趋俗
移风革俗成语接龙
俗不可医 医时救弊 弊绝风清 清身洁己 己饥己溺 溺心灭质 质疑辨惑 惑世盗名 名副其实 实心实意 意得志满 满而不溢 溢言虚美 美芹之献 献替可否 否极泰来 来龙去脉 脉脉相通 通才硕学 学疏才浅 浅见寡闻 闻风而至 至诚高节 节衣缩食 食宿相兼 兼览博照 照猫画虎 虎啸龙吟 吟花咏柳 柳陌花丛 丛雀渊鱼 鱼大水小 小恩小惠 惠然肯来 来者不善 善罢罢休 休牛归马 马瘦毛长 长命百岁 岁月不居 居不重茵 茵席之臣 臣门如市 市井之徒 徒子徒孙 孙庞斗智 智藏瘝在 在家出家 家给民足 足食足兵 兵老将骄 骄兵必败 败不旋踵 踵决肘见 见势不妙 妙手回春 春雨如油 油头滑面 面面相睹 睹始知终 终身大事 事缓则圆 圆木警枕 枕戈待命 命词遣意 意乱心忙 忙中有错 错落有致 致之度外 外方内圆 圆孔方木 木干鸟栖 栖风宿雨 雨过天青 青黄未接 接连不断 断长续短 短绠汲深 深切着明
移风革俗的英文翻译
Change existing habits and customs
【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释义】: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读音】:yi fēng yi su
【近义词】:破旧立新 推陈出新
【反义词】:墨守成规 一成不变 因循守旧
【例句】:
1.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2.这一移风易俗的变革是近代英国文明化的表现,这说明加强会共空间的革新是能推进社会的深层变革的。
3.同时,也我们彻底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批判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移风易俗,建立时代婚姻新尚,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4.「总体上说,这个结果看上去反映了非常传统的性别规范和文化价值,这些至少在西方文化历史中萌芽,发展并被强化」tracy说道:「许多这样的规范和价值观应该被认为是旧风俗,希望我们能够移风易俗。」
5.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6.第五条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应当采取各种形式,配合民政部门共同做好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工作。
导语:我国传统节日众多,许多节日都有相应的民俗风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描写风俗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祝发文身: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2、 比屋而封:〖解释〗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3、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出处】【解释】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示例】【故事】
4、 毁风败俗:〖解释〗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5、 移风改俗:〖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6、 移风革俗:〖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7、 移风易尚:〖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8、 遗风余俗:〖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9、 遗风余习:〖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10、遗风余象:〖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11、百里异习:异:不一样;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12、抱素怀朴:抱:胸怀;素:质朴;朴:敦厚。指风俗敦厚,人心质朴
13、采风问俗: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14、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15、断发文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16、风土人情: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17、改俗迁风: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18、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19、伤风败俗: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20、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21、随乡入乡: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22、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23、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24、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25、移风易俗: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26、有伤风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27、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28、比户可封: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29、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30、化民易俗: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31、极重难返: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
32、绝国殊俗: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33、披发文身: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34、染风习俗:谓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35、入境问俗: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36、伤化败俗:败坏教化和风俗。
37、时殊风异: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
38、树俗立化:树立风俗教化。
39、谇帚德锄: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40、无兄盗嫂: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41、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42、相沿成俗: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43、遗风旧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44、遗风馀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45、遗风馀象: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46、一民同俗: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1、移风易俗释义: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自《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2、成语典故:西汉初年,社会秩序很不安定,虽然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但社会风气没有大的改观。贾谊看到这个问题深为忧虑,就上书汉文帝:虽然政权已经改变,但社会遗风余俗依然存在,而移风易俗、使人心趋向正道的使命不能推卸,不能只用文书往来应付。儒家美学用语。指文艺具有改变社会风气、风俗的审美功能。语出《荀子·乐论》:“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荀子认为,音乐可以使民心向善,深深地感动人,使社会风气和习俗得以改变。因此礼乐兼用,才能使社会安定。荀子强调声色之欲,与生俱来,只能“心止之也”。但对于心,只能用乐来感染,通过乐促使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进而达到人们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改变,最终实现影响整个民族性格、整个社会风气的社会功能。儒家的关于文艺具有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汉代《毛诗序》、魏晋时阮籍的《乐论》以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对文艺的移风易俗的作用都有深入的探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16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