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成语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

佚名 2023-06-11 17:15:38

不为五斗米折腰

【拼音】bu wei wu dou mi she yao de cheng yu gu shi

【释义】
折:弯。 这则成语是指不为获得五斗米而失去自己的骨气。
【用法】
比喻品性清高,有骨气。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喻世明言》卷五:“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
【主人公】
陶渊明

【成语故事】
陶潜,又名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创作了许多以田园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为背景的诗作。他为人性情高雅,淡泊名利,不贪慕荣华富贵,因此生活得十分清苦。 公元405年秋天,他来到家乡附近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督邮到彭泽县督察民情。这位督邮是一个粗俗傲慢的势利小人,一到彭泽县便命县令前去见他,想借此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但县令陶渊明素来不畏权势,秉性清高,绝对不是那种趋炎附势、奴颜婢膝的人。他很看不起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作威作福的小人,但又不得不去见一见。正当陶渊明准备动身出发时,县吏却拦住他说:“大人,拜见督邮须穿官服,并束上腰带,否则有失体统,督邮会趁机大作文章,恐怕会不利于大人。”陶渊明一听十分气愤,无奈地叹道:“我怎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拿出官印,又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彭泽县回家了。他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因为当时县令的俸禄是五斗米,所以陶渊明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身于败落的世族,因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士族社会同流,于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此后一直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陶渊明的作品大多描写田园生活,因此后人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的诗作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清新质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成语典故

  不为五斗米折腰(拼音:bú wèi wǔdǒu mǐ zhéyāo)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晋书·陶潜传》,接下来就由我带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135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