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思义的拼音
jiàn lì sī yì
见利思义的基本释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见利思义的详细解释
【解释】: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出自】:《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示例】:财利迷心,人情世态,~,于君无愧。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还带记》【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见利思义的成语来源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利思义的例子
财利迷心,人情世态,见利思义,于君无愧。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还带记》
见利思义的反义词
利令智昏 见利忘义 仗义疏财 见钱眼开
见利思义的近义词
妥首帖耳 居利思义 见利忘义
见利思义相关成语
利令智昏 忘恩负义 慷慨解囊 见利忘义 财迷心窍 轻财仗义
见利思义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见的成语:见弹求鸮、见溺不救、见风使船、见危授命、见德思齐、见财起意
第2个字是利的成语:惟利是趋、兴利除弊、寸利必得、唯利是视、惟利是求、唯利是图
第3个字是思的成语:乐不思蜀、见贤思齐、狡焉思启、体大思精、见异思迁、饮水思源
第4个字是义的成语:负恩背义、居仁由义、干名犯义、轻财贵义、含仁怀义、杀身成义
见利思义成语接龙
义无反顾 顾盼生姿 姿意妄为 为期不远 远泝博索 索隐行怪 怪诞诡奇 奇装异服 服牛乘马 马上墙头 头足异处 处之泰然 然糠自照 照章办事 事以密成 成双成对 对景伤情 情投意洽 洽博多闻 闻雷失箸 箸长碗短 短见薄识 识微见远 远至迩安 安常履顺 顺蔓摸瓜 瓜田李下 下陵上替 替天行道 道骨仙风 风烛之年 年经国纬 纬地经天 天渊之别 别鹤离鸾 鸾只凤单 单刀直入 入乡问俗 俗下文字 字里行间 间不容砺 砺戈秣马 马去马归 归真反璞 璞玉浑金 金汤之固 固步自封 封己守残 残山剩水 水晶灯笼 笼山络野 野人献日 日许多时 时来运来 来因去果 果于自信 信而有证 证据确凿 凿凿有据 据鞍读书 书生之见 见危授命 命蹇时乖 乖僻邪谬 谬托知己 己饥己溺 溺心灭质 质而不野 野没遗贤 贤母良妻 妻荣夫贵 贵而贱目 目乱睛迷 迷离徜恍 恍恍荡荡 荡产倾家 家常里短 短褐不完 完美无缺
见利思义的英文翻译
not tempted by riches; to see profit and remember morality (idiom); to act ethically
【成语】:见利思义
--------------------------------------------------------------------------------
【拼音】:jiàn lì sī yì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示例】:财利迷心,人情世态,~,于君无愧。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还带记》
【反义词】:见利忘义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
【成语】:见危授命
--------------------------------------------------------------------------------
【拼音】:jiàn wēi shòu mìng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示例】:慨自烽烟告警,~,而尽力王事者,有几人哉!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近义词】:见危致命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最近看了一段文字,一部电影,对于彼此都有些话说,两者本无关,前者让我感触,后者让我感动,而今天在不禁意间将两者硬生生牵连。
见危授命
——就是说在危难中献出自己的生命。
前段时间房东刻了张电影碟给我, "Bodyguards and Assassins",惊然发现是《十月围城》,影片的背景是孙文从日本到香港,与大陆各省的代表开会商议革命事宜,主体讲述的是香港的各界人士为保护孙文免于清廷杀手的埋伏,为保障这场会议的成功进行作出的牺牲。当时的满清作为皇权和外来政权同时被反对,作为殖民地的香港,是近代中国的耻辱之一,却成了革命的摇篮,——从这个角度看,直到现在,以致未来,我们都反而要庆幸台湾,香港等各类问题存在的促进性。
1901年,曾任兴中会会长的杨衢云被杀,成为香港第一起政治暗杀事件,从此香港阴霾密布,社会各界有勇有识之士并未因此消减了为理想的斗志,陆续地,人物相继牺牲,虽然没有抗日战争时十万青年十万军喊出“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的气势,但这一个个小人物鲜血的累积已让中华民族的革命沸腾起来。
革命是个很新的词汇,源于日本,以前叫作造反,后因日本报刊中写道,“有孙文等革命党人……”,孙文闻之,从此以革命自称。在那个危乱的年代,仁人志士见危授命,创造了一个革命的年代,一场场都革命,中国也一次次地改变,同样也因此,一直到前些年,革命在中国一直作为褒义词,而非像以前“造反”那样的贬义词,也不是西方那样的中性词。
而革命又是什么?如孙文所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作革命。”
面对中国当下之种种现状,我们还需要革命么?年代的现状决定当前社会适合的方法,我不否认我是改良派,但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许我不会是康有为的支持者。
当下的民众,正如亿万人之中渺小的我们,已没有那样的水深火热,也不用动辄掉脑袋,相反地,各地不同速度发展的经济,给了我们很多利益去追,于是有了下一段:
见利思义
——就是说见到利益的时候要想到仁义道德。
当然,我并不是想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角度来谈,而是想看看在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多情况下利当先的大环境对人们思维观的潜移默化,这潜在影响的众多层面,也是仁者见仁,我想从农民工问题切入,——这就是下段文字和上段强扭牵连的原因。
事源于校内一则被频繁分享的贴,讲的是一段段让人“恶心”的对话,具体题目记不详,其中有一段大意如下,两农民工背着麻袋上了公交,开始对话,一说,“你还爱她么?”一答,“我不能跟她在一起,我四处漂泊,你明白么,我是个浪子。”当然此时叙述者应在公交某一角落,他顿时晕倒,然后再强调全车晕倒。当时看了,感到颇为搞笑,后来反思之,我凭什么笑话别人,假设若是在某电影中,纠缠的感情中,男主人公一对男二语重心长,伤心若绝的说出同样的话,也许有许多人为之感动。但这句话也许从民工口中说出更加朴质,更加真实。
由此我想到的是中国的农民和农民工的地位问题。自从我第一次听到别人用“农民”一词来骂人始,我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农民,从小在农村长大,祖辈都是农民,父母辈也算是农民,真正而我佩服的从来不是那种所谓的优秀的人,而是那些日不出而作,日落尚未息,不辞劳苦的农民,我不佩格作一个农民,我只想争取个合格的农民精神。
农民的地位低下的现实,因为他们不如城里人富,他们不懂城里人的新鲜玩意;农民工进城,进城人瞧不起因为他们“脏乱差”,说是“素质不够”。某市的民工请求司机开前门下车,被司机大骂不懂城里规矩,民工却说,“身上脏,不想和别人挤。”反想民工若有比城里高的收入,完备的保障体系,谁愿意穿着脏衣服到处跑。社会发展的畸形,现反而是既得利益者在责难那些未得利益者。
这些未得利益者,他们才是值得崇敬的人。对于长一辈的农民,他们的艰苦品质,身边人物实例太多,不用费唇舌,我更想说的是同龄人。我认识的民工,年龄比我小,小时在家辛苦地跟父母要零钱,然后赶紧花掉,十六岁第一次出门非法打工,过年回家,竟五毛钱也舍不得花,他外婆说她看了都心疼;我认识的民工,一纸文书留给父母,为自己的理想出走,几个月里终日方便面;我认识的民工,不顾家庭的反对,去和重症的女友一起,……
艰苦耐劳,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追求理想,对爱情执着,这是质朴的中国农民,须去理解,值得尊敬,这是在我们这个利益年代要思的义之一。
语出:/blog/cns!2E4500E671DE6B2A!1197.entry
1、见利忘义,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n lì wàng yì,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利:好处,与“害”“弊”相对。
2、出处:《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3、近义词:监守自盗、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见利思义、背信弃义、忘恩负义、财迷心窍、过河拆桥、唯利是图。
4、反义词:见义勇为、见德思齐、国尔忘家、侠肝义胆、富贵不能淫、见贤思齐、仗义疏财、克己奉公、居利思义、妥首帖耳、大公无私、舍生取义、舍死忘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131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