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文化中极为出彩的一部分,其讲究对仗及意境,旧时文人多以此形式或喻世或抒情,茶也成为其吟诵的主题之一。历来佳对频出,略列几幅如下。
◇焚香读画,煮茗敲诗。
◇茶帘清与鹤同梦,竹榻静听琴所言。
◇花间渴想柏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琴里知闻惟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幽径树边香茗沸,碧梧荫下澹琴谐。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几静双钧摹古帖,瓯香细乳试新茶。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风物小桃源,且此徘徊,说道花深堪辟世;水竹旧院落,无人与问,真个壶中别有天。
◇阁构三层读书论世,泉飞云壑听瀑煮茗。
◇墨兰数枚宣德纸,苕茗一杯成化窑。
◇茶香秋梦后,松韵晓吟时。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是元代李德载的一首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并不是诗句。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可以说是蒙山的“镇山之宝”,在蒙山多处可见题刻,它是蒙山茶悠久历史与崇高地位的象征。然而,这联名句为何只见一联,来自何处,作何理解,长期以来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茶联现状
以茶为题材的对联,由来已久。清代的郑板桥题写的茶联据说有12副,史上无二。
时至当代,茶联的集大成者在天的《百茶联》100副茶联影响广泛,网络、图书、报刊文章或转载、或推介、或收藏,或书法,或印制在茶叶包装上,有网友赞其为“千古绝唱”,极为推崇。在天原创《百茶联》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不愧为茶联的集大成者。
你好,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从神农时代就有存在
首先,《神农本草》中就:“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也说明了茶的药用价值,其实在刚开始人们把茶只是当做一种植物性的食物用来做菜,后来人们随着发展也慢慢发现了茶中的药用价值,因此人们也开始研究茶,了解茶,茶文化距离现在的发展已经有六千年的历史了,其实早在秦汉时期的时候,人们对茶就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认识,不过那是药用比较广泛。
南北朝时茶叶开始发展销售到各地,不过那个时候大家还是普遍以茶为菜,药用为主,大家对茶还不是很了解,之后随着唐朝的来临,茶文化逐渐开始形成,饮茶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的习俗,甚至在边塞也备受大家的喜欢,为了促进我们的茶文化,也开始修造运河,将茶运往世界各地,让茶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对茶的了解,大家对茶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从茶叶的选择到茶具的选择都变得非常的重要,有人也称为了茶的爱好者,因茶在内地的火热发展,也让很多边塞人想要了解,于是开始出现了以茶换马的交易,不过要说茶叶最兴盛的时期,还是要说宋明时期,宋朝的时候茶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必需品,茶馆以及茶叶文化的发展非常迅速,甚至出现了很多的茶商,承包茶园进行发展,大家对茶也研究出了各种样式,比如各种茶点的制作,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在明朝时以大家对茶的了解,逐渐将茶分为了六大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红茶”
所以说茶文化是经过时代的洗礼而成就了今天的地步,可以说意义非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7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居易《营闲事》茶诗妙句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