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茶艺冲泡要领及知识点(功夫茶茶艺的十二道冲泡流程)

品茶 2023-05-02 18:16:28

茶艺冲泡要领及知识点

茶艺冲泡要领:神、美、质、匀、巧。

1.“神”是艺的生命

“神”指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于整个沏泡过程中的连结线。从沏泡者的脸部所显露的神态、光彩、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等,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对他人的感应力也就不同,它反映了沏泡者对茶道精神的领悟程度。能否成为一名茶艺高手,“神”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2.“美”是艺的核心

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美与心灵美。仪表是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 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在整个泡茶过程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沏泡者始终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操,双手配合,忙闲均匀,动作优雅自如,使主客都全神贯注于茶的沏泡及品饮之,忘却俗务缠身的烦脑,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3.“质”是艺的根本

品茶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茶的品质。一人静思独饮,数人围坐共饮,乃至大型茶会,人们对茶的色、香、味、形之要求甚高,总希望饮到一杯平时难得一品的好茶。沏泡者要泡好一杯茶,应努力以茶配境、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艺,要把前面分述的内容融会贯通地运用。倒如,绿茶的特点是“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沏泡时能否使“三绿”完美显现,就是茶艺的根本。

4.“匀”是艺的功夫

茶汤浓度均匀是沏泡技艺的功力所在。同一种茶看谁泡得好,即能使三道茶的汤色、香气、滋味最接近,将茶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全融合在茶汤之中,实质上就是比“匀”的功夫。用同一种茶叶冲泡,要求每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就必须练就凭肉眼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例,不至于过浓或过淡。一杯茶汤,要求容器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如将一次冲泡改为两次冲泡就会有较好的效果;在调节三道茶的“匀”度时,则利用茶的各种物质溶出速度比例的差异,从冲泡时间上调整。

5.“巧”是艺的水平

沏泡技艺能否巧妙运用是沏泡者的水平。沏泡者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提高,从单纯的模仿转为自我创新。在各种茶艺表演中,更要具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从“巧”字上做文章。

功夫茶茶艺的十二道冲泡流程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 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茶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茶,并不仅仅是日常常喝的饮品,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更具有承托性、传承性的宏观概念文化,品茶犹如人生,不同的茶叶的冲泡方法都是有所差异的,以下分享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1 昔人对于沏茶用水非常讲求,他们的选择,重要有三个尺度

一是水要甘而洁;二是水要活而清鲜;三是贮水要得法。

陆羽《茶经》明确指出:“其水,用山川上,江水中,井水下。”所指山川即是泉水。

因而古品德名茶,要用名泉之水,譬如品西湖龙井就要用虎跑泉水。

在昔人的茶文化中,茶与泉是不行分的。

茶叶的冲泡方法

1.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朝曩昔最广泛的饮茶法。 其历程陆羽在《茶经》中已经详加先容。大要说,起首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

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克不及全沸,参加茶末。茶与水融会,二沸时涌现沫饽,沫为微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英华。

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连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交融,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酷量入。茶汤煮好,匀称的斟入大家碗中,蕴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点茶法

此法即宋朝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再也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必要融会一体。

于是发明一种东西,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东西,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令郎”。

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冒死使劲打击,这时如胶似漆,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涌现是否快,水纹暴露否慢来评定。沫饽明净,水费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交融,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天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参加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朝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木樨、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沏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当代,为民间遍及利用,天然为人熟知。无非,中国各地沏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因为当代茶的品种五颜六色,红茶、绿茶、花茶,冲泡要领皆不尽相同。

大要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沏茶,发味快,而又制止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饮休既是精力运动,也是物资运动。以是茶艺亦不行抱残守缺,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

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康健、友信、美韵。因而,只要在康健头脑的指示下,作些革新是应该的。

今世生存节律不停变革,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公道。法浅易行,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古法不易普通化,但对于当代产业社会过于告急的生存,倒是种很好的调治。以是,挖掘古代茶艺,使再现异彩,也是极首要的事情。

听说福州茶艺馆已经规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着实是一雅举。谈饮法,不但讲怎样烹制茶汤,还要讲怎样“分茶”。唐朝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朝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朝。

明清之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壶虽然不但,但更我的是最少能斟四、五碗的茶壶。以是,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绝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技能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频频才匀称茶汤于各碗,引谓“韩信点兵”。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2 “6大类茶叶”冲泡技巧

第1类,绿茶

绿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喝到的的茶叶类别,碧螺春、西湖龙井、普龙茶、蒙顶甘露等都是绿茶系的代表。

绿茶系的茶叶较细嫩,并不适宜用刚刚煮开滚烫的沸水冲泡,最适宜的水温是80~85℃,而茶叶与水的比例,则以1:50为佳,冲泡时间控制在2~3分钟以内,能够把绿茶的茶味彻底冲泡而出,染的茶汤,碧绿清澈。

因为绿茶中带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如果冲泡的水温太高了,就会破坏掉多酚类物质的结构,使得冲泡出的茶汤色发黄,而且茶味只涩不甘香。

第2类,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耳熟的祁门红茶就是代表名茶,小类另分【红碎茶】和【高档工夫红条茶】。

冲泡方式要与绿叶区别开来,冲泡红茶需要沸水,冲泡时间比绿茶要稍微久点,要延长至3~5分钟为佳,通过沸水的高温冲泡并浸泡,促使红茶中的茶味、有益成分充分溶出到茶汤中,也把茶汤染成暗红。

另外红碎茶和高档工夫红条茶所适宜冲泡的次数也各不相同,红碎茶适宜只冲泡1~2次,而高档功夫红条茶则可以冲泡3~4次。

冲泡容器建议以紫砂壶为首选,更有趣味性的就用盖碗品茶,不仅能方便闻着茶香,还能感受到红茶的层次分明。

第3类,乌龙茶

乌龙茶也叫“青茶”,特点是具有绿茶鲜爽,花茶芳香,亦有类似红茶般的甘醇,集多种茶香和口感于一体,深得一众茶友们的喜欢。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代表茶有安溪铁观音、红水乌龙、凤凰水仙、乌龙红茶、大红袍等,冲泡乌龙茶很考验“泡饮技艺”,对泡茶用水,泡茶器具,以及泡茶的整个过程都有讲究。

传统冲泡乌龙茶的技艺是“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当然这样的冲泡技艺,在家庭应用上难以实现,所以平常冲泡乌龙茶,只要选用专业的盖碗杯或紫砂壶,用95℃左右的沸水,投放的乌龙茶叶的量达到所用的紫砂壶或盖碗的一半甚至更多点为佳,冲泡后盖着盖焖泡即可。

另外,冲泡乌龙茶时盛出的第1泡茶是需要倒掉的,而倒出的这些茶水,我们可以给茶杯润一润,然后再注入沸水进行冲泡,第2泡开始饮用,一壶乌龙茶可以冲泡多次,品质上佳的,甚至能够冲泡7~8次,每次冲泡时间维持在2~5分钟为佳。

第4类,白茶

白茶因为茶树品种多且不同,鲜叶原料的采集模式及标准也有所不同,白茶因原料的原因,可分出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白毫银针、寿眉、贡眉及新白茶等多个不同小类。

白茶的茶叶与其它5大类茶叶最不同的是,干茶更显细腻鲜活,翠绿中又略带金黄,茶叶味鲜爽,叶型薄而细秀,使得冲泡白茶所用的水温很重要,不宜过高,维持在85~90℃最佳。

另外,冲泡白茶建议选用玻璃质的透明杯冲泡,让我们可以通过玻璃杯,去欣赏、去体会白茶叶在茶汤中浮现的千姿百态的那种活泼感。

第5类,黑茶

黑茶,带有收藏、文化、健康于一体的特别茶,属于后发酵茶,这类茶的.特点与白酒一样,陈化时间越长香味越浓。

黑茶的代表茶叶中,普洱最为耳熟,所冲泡的茶香格外突出,但这样的浓茶却并不会影响睡眠,反而格外适合晚上饮用。

冲泡黑茶,需要用到100℃的沸水,同时黑茶不宜直接注水冲泡,而是要先用10~20秒进行快速洗茶,把黑茶中的杂质滤掉,然后才把茶叶放进杯中,注入沸水,稍微过会,再把泡出的第1泡茶倒掉或润杯,而后再注入沸水,盖上盖子焖泡2~3分钟,再倾倒出茶杯中品茶。

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才更香醇,后续冲泡的时间也基本维持在2~3分钟,茶叶的投放量,是绿茶的2倍。

第6类,黄茶

黄茶是轻发酵茶,代表茶叶有沩山白毛尖,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广东大叶青等,其中毛尖茶小鹿最常喝了,因为冲泡方便,而且还容易冲泡出味道。

黄茶的茶叶特点是嫩,冲泡出的茶汤特别的柔,茶质显黄,黄绿明亮,冲泡黄茶的水温不宜太高,以85~90℃为佳,如果水温太高把茶叶给烫熟了,冲泡出的茶味会很浓烈,冲泡黄茶所用的茶叶量也不需太多,只需达到茶具容量的1/4就够了。

黄茶第1泡的冲泡时间非常短,以30秒为佳,而第2泡则延续到一分钟,延后的第3泡则延伸到二分钟左右,冲泡时间叠加,以达到黄茶的茶汤最佳口感。

而且用玻璃杯冲泡黄茶更适合,泡动起的茶叶如群笋破土,而后缓缓升降,层层叠绿,有如“三起三落”的茶中景观。

不管大家是否喜欢喝茶,都值得去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人生大观以及茶道精神,毕竟中国的茶文化,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古时传承下来的学识与文化,都是很有道理的,用心体会与感受泡茶的过程,享受品茶、赏茶上的绝佳体验。

茶艺师在冲泡时泽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茶倒七分满【2】泡茶前清理茶具【3】茶叶要适量,茶叶一般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味把茶冲好。

茶道茶艺的泡茶步骤是什么

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正确的饮茶方式却不是人人都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茶艺的泡茶步骤,一起来看看。

茶道茶艺的泡茶步骤 一,备具

将三只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托内,三只杯及托呈倒三角形在茶盘横中心线前部位置,茶盘前方摆放已经置样的茶荷及茶匙筒,左下角置水盅,中下方置茶巾,右下角放水壶。。

二,备水

急火煮水至浮腾,冲入热水瓶备用。泡茶前先用少许开水温壶,再倒入煮开的水备用。这一点在气温较低时十分重要,温热后的水壶贮水可避免水温下降过快。

三,布具

双手(在泡茶过程中特别是女性强调用双手做动作,一则是显的稳重,二则表示敬意,但男士泡茶为显大方,可用双手。)将水壶水盅,一一提端到茶盘右侧桌面。将茶巾端放到茶巾水盅后方;将盘左上角的杯及托端至盘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后的斜线状排列,将茶匙筒放到茶盘左侧上方桌面上,再将茶荷端放在茶匙筒后方,双手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将茶杯翻正。

四,赏茶

将茶荷奉给来宾,请他们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及嗅闻干茶香。

五,润杯

经消毒柜消毒后的茶具常带有一些消毒的异味,故用开水润杯,以消除异味,另一方面,干燥的玻璃杯经湿润后,冲跑时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雾,以保持杯的晶莹剔透,以便观赏,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开水壶,逆时针转动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内壁冲入,约占容量的1/3,右手转碗断水,逐个注水完毕后开水壶与茶巾复位。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桌沿,右手提壶冲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双手手腕逆时针转动,杯沿依向后,向右、向前、向左、向右、扶正的顺序回选,令茶杯各部分与开水接触,然后双手滚动茶杯,将开水倒入水盅,杯入茶托。

六, 置茶

将茶荷中的干茶分别投入3个茶杯中。一般茶与水的比为1:50,每杯用茶叶2-3克,冲水为100-150毫升。

七,浸润泡

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注少量开水,目的是使茶叶充分浸润,促使可溶物质析出。浸润跑时间20--60秒,可视茶叶的紧结程度而定。

八,试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轻握杯身基部,运用右手手腕逆时针旋转茶杯,左手轻搭杯底作相应运动,称作摇香。此时杯中茶叶吸水,开始散发出香气。摇毕可依次将茶杯奉给来宾,敬请品评茶之初香。随后依次收回茶杯。

九,冲泡

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执水壶,左手以茶巾部位托在壶底,双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高冲低斟,将开水冲入茶杯,应使茶叶上下翻动,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执水壶单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冲泡。

十,奉茶

双手将泡好的茶依次敬给来宾,这是一个宾主融洽交流的过程,奉茶者行伸掌礼请用茶,接茶者宜点头微笑表示谢意,或答以伸掌礼。

十一,收具

奉茶毕将不需之具收回,顺序为先布的具后收回。放置原则先左后右,前低后高,即左前为茶荷,左后为茶匙筒,茶巾在盘中后,水盅在盘右前,水壶在盘右后。

十二,品饮

接过一杯春茗,观其汤色碧绿清亮。闻其香气清如幽兰,浅啜一口,温香软玉如含婴儿舌,深深吸一口气,茶汤由舌尖漫至舌根,轻轻的苦,微微的涩,然而细品却似甘露。

十三,续水

奉茶者应该留意,当品饮者茶杯中只余下1/3左右茶汤时,就该续水了。虚水前应将水壶中未用尽的温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温度高一些的水能使续水后茶汤的温度仍保持在80度左右,同时保证第二泡的浓度,一般每杯茶可续水2次,续水仍用“凤凰三点头”手法。

十四,复品

绿茶的第二,第三泡,如果冲泡者能将茶汤浓度与第一泡保持相近,则品者可进一步体会甘甜回味,当然鲜味与香味略逊一筹。第三道茶淡若微风,静心体会,这个淡绝非寡淡,而是冲淡之气的淡。

十五,净具

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使用过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这一点对于营业性茶艺馆而言更为重要,以后各种冲泡法均同,不再复属述。

茶道茶艺的泡茶要点 一、温壶:以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才不至于在泡茶的时候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二、置茶: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里,将要泡的茶叶从茶仓中取出,放入茶则。这时可以请宾客赏茶,也借这个机会与客人交流,介绍他们认识此茶的特色,香气?颜色?外观?赏完茶后再放回原处。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带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等待醒茶的时间可用茶海中的热水温闻香杯。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钟,有些需要一分半钟,这段时间用可以用来温饮杯。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沈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虑,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将闻香杯中的茶倒入饮杯中,此时可品闻茶香。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后,将茶壶中的茶叶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时可请客人赏茶底。洗壶分两次,先注水后清一下湖盖,再把壶中的水倒掉。再来做第二次洗壶,水量要比较多,将茶海与茶杯一起用热水烫过清洗。

将客人所使用的杯子收回,依序从右边开始回收,归位以后开始洗杯,可直接用循杯的方式洗杯,再将多余的茶汤与水可以倒入水方,即完成第一循的茶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6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