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禅茶一味|明镜止水皓月禅心

品茶 2023-05-02 17:15:01

禅茶一味|明镜止水皓月禅心

心生智慧,如池塘满水,风吹水皱,月影溶溶。心在静处流连,月生明,夜生凉,独在窗前品夜色,远方灯火,近处茶香。生活太过匆匆,朝来佯欢喜,暮时独悲愁。一杯闲茶,一份心静,如止水不为波澜惊动,如莲花不为愁怨叨扰,看阶上苔痕,帘外草色,幽幽一夏,一时不问时光。

人生,糊涂处太多,清醒处太倦。繁华似流水,不待岁月,起伏多少往事,良宵虚度,芳景催残,韶华竟白头,回首何以堪。心如明镜台,难免尘落满,拭去此处忧,转头又蒙一处愁。碌碌不何闲何在,匆匆不问行何方。禅心对皓月,皓月照池塘。远山浑然成影,窗前青灯茶冉。

此心静谧,应无所住,于意云何?不过风弄影,香如故。皓月枝头,清辉庭前,风送清听悦耳,心生智慧欣然,禅心圆满。

[禅修茶道的简介]禅修茶道音乐

禅修茶道是集禅修、茶道、禅诗、禅乐、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文化表现形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禅修茶道的简介,一起来看看。

禅修茶道的简介“禅修茶道”,修身养性好方法:集禅修、茶道、音乐、养生为一体,将泡茶的十二道工序,变成十二种修行。有供养、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品茶品心、禅茶一味。

“禅修茶道”,营造都市慢生活:一个平方米,一棵绿植,一朵花,一套禅修茶席,一段养生禅乐,三十分钟的茶道与禅修。红尘一隅,身心放松……高雅茶室、清净禅堂,在都市家庭温馨呈现。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佛教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曾载“庙庙种茶、无僧不茶”。中国佛教寺庙的僧人,初以饮茶醒脑、提神坐禅,而种茶、采茶、制茶。后以茶助道,品茶参禅、禅修茶道、禅茶一味。

佛教的博大精深与慈悲济世,禅的离言绝相,之深、之美、之妙,不仅丰富、发展了茶文化,同时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禅茶文化。吸引文人雅士、士绅贤达,广及社会大众,追随、学习。

释仁炟法师以丛林茶礼为基础,参考《禅林备用清规》、《百丈清规》,传承禅门参禅悟道的修心方法,结合传统茶道,制定了【禅修茶道】的十二道工序,及禅修茶道修法心要——《禅修茶道百句三字经》。

【禅修茶道】集禅修、茶道、音乐、养生为一体,将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以及品茶参禅、品茶品心圆融融合,不仅有利于个人禅修,因茶道动作端庄典雅优美,亦具有很好的表演和观赏性。

【禅修茶道】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的关注。应邀在深圳文博会、上海复旦大学、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上海站,以及广州、东莞、珠海、济南、青岛、等地进行了公益演出,受到大众的欢迎。

2014年9月6日,【禅修茶道】走进深圳石岩——迎中秋大型公益晚会,被珠江电视台、南方卫视,以及凤凰网、中国网、金融界、大众网、东方网、大河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和30多家主流权威网站转载。

禅修茶道的系列课程禅修茶道有系统的学习进阶课程,如:初级讲习班、初级增益班、初级三日禅、中级班、高级班、禅茶文化素养班、禅茶慢生活减压班等。课程简介如下:

初级讲习班:记音乐、记动作。初步掌握禅修茶道十二道工序;学习禅修茶道百句三字经,初品耳根禅。

初级增益班:听音乐、做动作。深入学习禅修茶道动作细节和音韵节律;学习禅定基础,深入耳根禅。

初级三日禅:音乐与动作合一。音韵动作合一训练;进阶耳根禅,学习觉知的艺术和动中的禅修。

叶秀军的歌《禅茶味道》,这首歌歌词表达了什么意思?,

禅茶一味:
吃茶去 心注一境 木鱼焚香
禅机深 茶万象
禅机深 茶万象
知有了 道无疆
一念佛 菩提汤
人育茶 茶教人 人身五蕴 皆空囊
人育茶 茶教人 人身五蕴 皆空囊
善若水 水润万物 大道无为
品沉浮 知进退
品沉浮 知进退
杯中事 事是非
无生有 味无味
茗知道 道可道 道法自然 和为贵
茗知道 道可道 道法自然 和为贵
浮图芽 普渡众生 无色无相
观自在 慈悲样
观自在 慈悲样
甘露茶 若金刚
涅槃水 如来尝
茶人心 心念佛 佛心一盏 醉流芳
茶人心 心念佛 佛心一盏 醉流芳
啊 茶教人会 会茶道 道骨仙风轻云淡
啊 禅茶一味 味道人 人得我舍利子空

禅茶本无味妄念自有之若非彻悟者无味亦有味出自哪里

出自禅茶一味。
茶禅一味,是佛学概念。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
“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

阅尽几多兴废,全首诗的意义是什么

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
悠悠八百年来,同证茶禅一味。
 ——赵朴初《茶诗》
这一首诗犹如作者站在历史长河中发出的吟啸:八百年,阅尽兴废,不变的是这未坠的风流——禅茶一味。全诗在叙述沧桑的时候,有陈子昂“念天地之幽幽”的意味,但言及禅茶的时候,却有一种阅尽沧桑之后的超然,诚为难能可贵。
“七碗”这个词,这是借用了唐代诗人卢仝《七碗茶诗》的典故,原诗如下:“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62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