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禅茶一味丨云在青天水在净瓶(卢理湘:佛门甘露之谜)

品茶 2023-04-29 11:34:47

禅茶一味丨云在青天水在净瓶

道在何处,一山一谷,一草一木,法依何物,清风细雨,斜阳晨曦,万法皆易,不过云在青天水在平瓶,世事亦难,此起风雨彼伏尘。易者,皆易,一时桑田一时沧海,难者,亦难,好事歹事皆是多磨。青天云聚散,晨如野马,昼如浮尘,一片清心如水,涟漪阵阵,波光粼粼。风来花颔首,雨来树低头。

禅境皆易,极目望天际,阳光白云,低眉听风语,蝉鸣荷香,心静了,世界亦静下来,炎炎午后,斑驳树影,一地金,喧嚣都市,车水马流,浑如影。禅境亦难,守着清虚偏觉寂寞,沐着阳光徒生炎躁,自在清净处,反去惹尘埃,本是逍遥游,迷茫生桎梏,执着了,即生杂念,困惑,则生妄想。

风雨乱,心澄静,诸事难,心为简,万法皆不二,百念俱空禅,只看青天苍蓝色,且知净瓶水清澄,将心浑然于天地之中,隔离于浮尘之外,境自然生。

卢理湘:佛门甘露之谜

佛门甘露之谜

卢理湘

在佛道信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歌: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浩浩红莲安足下,湾湾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 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顶礼观世音菩萨!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她即听见世上苦难的声音,所以人们亲切的称之为“观世音”。观音菩萨佛道普尊,吾教称其为慈航道人。

而我们普通人,知道甘露,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据其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记载: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毁掉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无法医活,只好请观世音菩萨帮忙。只见观音菩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稍蘸甘露,即使人参果树复活。

随着电视剧《西游记》的热播,妇孺皆知甘露为观世音菩萨之杨柳枝所蘸之物,认为甘露是圣物,可望而不可即。甘露是圣物不假,在道教经典中频频出现,如:

老圣《道德经》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吕祖《百字碑》云:“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张紫阳祖师云:“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白玉蟾祖师曰:“灵芝一生甘露降,龟蛇千古常相缠。”

……

相对于道教经典而言,佛门信众常诵念的阿弥陀佛,他有三个名称,分别为无量寿、无量光、甘露,甘露居其一,明示甘露在佛门真正修持中的重要性。密教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又称真言两部不二之灌顶水为不死甘露。据《注维摩经》记载:“什曰‘诸天以种种名药着海中,以宝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药。’”(中略)生曰:“天食为甘露味也,食之长寿,遂号为不死食也。”一言以蔽之,正如《瑜伽》所云“甘露者:谓生老病死,皆永尽故”。可见,对于佛门而言,亦极为推崇甘露。

我们可以稍作分析,甘露在佛门中称为不死药,道门中称为长生酒,一个长生,一个不死,合起来,就是长生不死。佛门推崇“甘露〔之〕味”

为“天食”,道门也饮之,其味甜如蜜,张三丰祖师《参禅歌》云:“口饮甘露比蜜甜”。饮甘露之后的效果,佛门是“长寿、永尽生老病死”,道门为身体健康长寿、超凡入圣。我们知道,佛门之舍利,为圣物,信众争相供奉,如修佛者不能得甘露,万无成舍利之理!而舍利,道门称为金丹。

在道佛二门中,甘露有许多别名,如神水、长生酒、醍醐酒、西江水、玉浆、金液、赵州茶、漕溪水、不死食、不死药、法王……

在佛门中,赵州茶的禅门公案最为有名。某日,两位外来的和尚慕名找到赵州禅师,请教明心见性之道。禅师先问一和尚“以前来过没有”?答曰:“没有”,禅师让他“吃茶去”。又问另一和尚同样的问题,对曰:“来过”,禅师也让他“吃茶去”。身边的院主表示不解,禅师叫一声院主的名字,院主应答,禅师依旧让院主“吃茶去”。后世因参究“赵州吃茶去”而大彻大悟者,实是大有人在。没有得佛门真传者,认为赵州茶是山僧所种,茶是茶杯之茶,而不知赵州茶实为甘露。自古以来,“禅茶一味”,禅之真旨,实与甘露水乳交融。大家可以稍作思考,如果修禅只是饮茶杯之茶,那天下都是成佛之人,都是菩萨,那岂不是开玩笑!释迦如来也不需要六年苦行了!

其实在《上阳子〈金丹大要〉》中,早就揭露了那些未得真传者玩弄的所谓禅机,上阳子〔陈致虚祖师〕引其师赵缘督真人之言曰:“释氏以妙空不空为宗,多喻之曰狐孙、狗子、露柱、刹竿、黄花、翠竹、棒拂、花草、灯笼、佛殿、西江水、赵州茶等类,全无意义,使人不可解悟。学者思之不得,议之不及,遂云禅机。因执为无,流于顽空静坐,入定出神,而终莫悟不空之妙,岂知禅忧顽坐,道怕旁门。”

既然赵州茶不是茶杯之茶,那又是什么?又有愚蠢之人妄自猜测。据清代张师诚《径中径又径·辨魔门》记载:“妄人指漱津三十六次,为吃赵州茶。又教人临终点辰砂茶服之,为了悟赵州机关。更有以饮小便为吃赵州茶者。”

作者斥责此等愚蠢之人“一切如鬼如魅,醉梦颠狂,变乱是非,互相排斥,所谓一盲引众盲”。

有意思的是,佛门愚蠢之人“漱津三十六次,为吃赵州茶”

,道门中也有愚蠢之人,也认为口中唾液,为神水,二者何其相似。神水,非“漱津”产生的唾液,吾已多次著文明辨之,今再说一下,神水是佛道真传下手所得之甘露。神水运行路线及实证,吾在《大丹神水论》中已说得明明白白。

最后,揭露一些密宗所谓上师的丑行,他们口中的醍醐灌顶,是将他们玩弄女性后,产生的分泌物,称为甘露,给信众饮食,号称秘密灌顶,真是人渣、地狱种子,“丑秽不堪听”

!此等败类,希望佛门信众远离之!

真正的醍醐灌顶,又称为“西江水灌太子顶”,因为释迦为太子,取尊崇释迦之意。永嘉禅师《证道歌》云:“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究其实际,也就是“口饮甘露比蜜甜”

。可是,当今佛门,为末法时代,得真传者也寥若晨星!

希望佛门信众 “独饮赵州茶,拂袖出烟霞” !

道门信众“ 独饮长生酒,逍遥有谁知”?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亲自去拜见高僧,高僧却对我不予理会,用手指指天空,又指指净瓶,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

出自:唐代文学家李翱赠与药山惟俨禅师的组诗《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全诗为: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白话译文:

药山的高僧修炼了一身好功夫,体型像飞鹤一般,经常在松树下读经书。我亲自去拜见高僧,高僧却对我不予理会,用手指指天空,又指指净瓶,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高僧选了一处幽静的地方,非常惬意,此处幽静的常年见不到人影。有时高僧会登上山峰,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云彩长啸一声。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

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

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

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

李翱是唐代儒家的一个思想家,和佛教高僧也有很深的交往,他任太守时,非常倾慕惟俨禅师,曾经屡次邀请他进城,都没有请得动。

于是就亲自到山里拜访惟俨,向惟俨禅师问道。惟俨禅师看到李翱进来,手里拿着佛经不放,好像不答理他的样子。

侍者就说:太守在此。李翱性子比较急,就说:见面不如闻名。意思是说:名声那么大,见了面原来是这样啊。惟俨就招呼说:太守。李翱马上答应。

惟俨说:你为什么要贵耳贱目呢?李翱拱手感谢惟俨禅师,问他说:什么是道?惟俨就指了指上面和下面,问李翱:明白了吗?

李翱说:不明白。惟俨就讲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云在天上,水在净瓶里。李翱一听,有所开悟,于是就写了这首偈子,也可以说是他的悟道偈。

《全唐诗》中,用的是《赠药山高僧惟俨》诗题,“练得身形似鹤形”是赞惟俨禅师,身形似仙鹤,“千株松下两函经”则是赞惟俨禅师在林下执佛经。

关键的一句,就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云就是在青天,水就是在瓶里,道就是这样的存在。

参考资料:-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什么意思?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意思是:我亲自去拜见高僧,高僧却对我不予理会,用手指指天空,又指指净瓶,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唐)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释义:

药山的高僧修炼了一身好功夫,体型像飞鹤一般,经常在松树下读经书。

我亲自去拜见高僧,高僧却对我不予理会,用手指指天空,又指指净瓶,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高僧选了一处幽静的地方,非常惬意,此处幽静的常年见不到人影。

有时高僧会登上山峰,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云彩长啸一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翱是中唐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当时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药山惟俨禅师驻锡的药山道场,正是他的治下。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嘉声,以太守之尊屡请不至,于是就屈驾亲自拜山。哪知到了药山,唯俨禅师执经在手诵读,根本就不理他。

李翱的侍者就告诉惟俨禅师说,太守大人来看他了,但惟俨禅师还是不顾。李翱性急,说:"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拂袖而出。这时惟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意谓: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极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谢过,并请教大道。

当他问"如何是道"时,惟俨禅师一言不发,却用手上下一指问:"会么?"李翱茫然不懂,惟俨禅师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毕竟不凡,当下"欣然",于是就题此诗赠惟俨禅师。

参考资料:-云在青天水在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54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