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谙茶道的人晓得,茶道是宁静的艺术,宁静致远。若是想通过语言讨论得出逻辑性结论,茶只是一种陪衬的饮品或媒介了。有个朋友总结得精确,是说,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思都不在茶,就在要谈的事情上面了。
茶道原本不是吵吵闹闹的,是安安静静的,是泰然自若的。步入正在举行茶事活动的茶室,只听:手在委婉细语,物在喃喃陈述,这是一个无声胜有声,强大的精神道场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沉默寡言,少说话,说好话,就是茶人的日常做人风格。茶道的本质是,通过大方的泡茶程仪,通过色、香、味俱加的茶汤,表现静默的一种思想。
茶道最初的模样是什么?人们喝茶,沉浸在茶的色、香、味,执着在茶的品饮。或独饮,或款待密友、客人,并琢磨怎么让友人也能感受到茶的美好与强大,于是,茶碗、茶釜、炭火、插花、挂轴、茶空间、茶香等细密元素应运而生,相映成趣。这就让茶这种独一无二的植物,展现出了,除了美味和营养,还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可见茶道是逐渐完善与发展的过程,酷似每个人的心路历程。
好的茶道师试图用看得见的,如茶具、插花、挂轴等,包括泡茶的手势,来呈现一种氛围,一种带你进入沉静、愉悦心境的氛围。若表现得好,你是会被带入的。其实,就和你自己品茶啜饮时的心境一模一样,如此这般,这才是茶道的意义。
如今的世界,嘈杂的,无言的,忙的,盲的,积极的,碌碌无为的各种推挤碰撞,兴衰成败。一切取决于场合,有的地方无言当道,有的地方不饶舌不发声,你就生存发展不下去。
此刻,什么样的人间,凝神静听,自会懂得,自会收获。
人生如茶,一生的艰辛经历都浓缩在了一壶茶水中。 茶只有两种姿态,沉,浮。饮茶只有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喜欢品茶,任茶意蒸雾氤氲,清香弥漫,看茶叶在盏中,轻轻舒展、飘浮。
袅袅地飘散在每一个寂静的角落,若一支绵长的乐曲,在人生的四季里,起起伏伏。
品茶,亦是品人生。
叶飘浮在水中,水浸润在叶里。茶与水,宛若前世一对灵魂伴侣,共赴今生。茶香,水澈,伴以追求内心宁静的你我,静看人世浮欢,品味世间的离合悲苦。
心情沉浸在一杯清澈的茶水中,感觉光阴像被茶水浸泡一样,随意且馨香。茶在水中翻舞,心也随之翻舞。
我心若茶,清寂且宁静。
也许,生命就是一场翻飞在水中的等待,等待一次枝头翠绿的微笑;也许,人生就是一次行走在旅途的驻足,满载阳光,只为一树花开。
茶暖,水静,世事沉寂。手捧一杯茶,就能在纯净的世界里,漫游。淡淡的茶香,早已化为文字里的春花秋月,雨雪寒冬,伴以一腔澄澈清淡,化作一种情绪,一种领悟。
此时,仿佛听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喃语:风雨无情岁月长,清茶胜酒暗沉香。半生闲品一盅醉,苦乐甘甜壶底藏。
让我们手执一杯香茗,一起品味四季的蕴味,品味人生的精彩。
—The End—
茶中,有美,是生活之美。品茶,是品生活之美。
分享让更多人感受到茶之于生活的美,这是我在《品味茶的美好》沙龙分享会的初衷。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在那晚道明或呈现了茶的美之一、二。所以,写这篇文字,向更多的人,更久留存它的美好。
我的分享主讲习茶路上的三人、三得、三书两“片”
三人,其实并不都是我习茶的老师,但他们的确又都是传播茶文化的老师,他们在我眼中,都是在茶中有道之人,当然也是有超越一般人的审美和文化之人。
第一个人,我当然要讲爱英。她在我心中,就是全然的好,全然的美,全然的真,全然的善。她在我眼中,是常德所见过最美的女子,没有之一,是那个“最”的第一。她的美超越现实,超越时空。
她在茶礼中的修为,超越了茶和礼外在的形态,已修炼出如她美丽面容和温柔目光的“十心十德”。我不止一次听到她的粉丝学员们赞叹“希望这辈子成为老师那样的人。”这简单的一句,表达出对她跟她习茶的认可,更是对她这个人的向往。用我们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她的茶还有她这个人,就是现实中一个美好的存在,对有缘于她的人是巨大的疗愈。
爱英在她的“爱英茶院”中专心安心地传授她的茶礼。若有女士想学茶,希望从中学到美,在茶中找寻到安顿内心,不要在那些公开的大的公益课堂,我推荐去她的茶院学习,可寻到外在的美丽,内心的安静。
第二个人,我说的是耀观师父。他是一位出家人,也是一位深谙美学和茶道的老师。他对茶对生活美的领悟和标准,有千利休的身影。
2016年的冬天,每个周末习茶,我们都在他的茶空间享受着度过整整一下午。我一直记得,在那他那间挂着古琴、养着菖蒲,燃着向征智慧佛灯的厅堂,“五行壶“中的水在缓缓的烧开低响,茶香袅绕。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小鸟在栽种着青竹、黄杨等各类绿植的阳台上,啄食他撒的米粒。一直记得他有一款70年代的台湾高山绿茶,已成老茶,茶气那么浓烈,一杯饮下,后背即热量生发。
他常年在外云游,领略过各种山川风景,各种人来人往。从前,他的茶席讲求山水自然,净洁简约,他在夹山寺打造的茶室,我虽然没有去过,但看图片,极有台湾解致璋老师的风格。他最近出游马来西亚,他发来的茶席,却更有厚重的文化气息。
若男士们学禅茶,我推荐他。
第三个人,我说的是耿潇老师。他是我在常德仅见过有两、三位内外兼修,真正有儒雅气息的男士之一。也许是我所见人不多,总觉得常德女子温婉多姿,而满街“中男油腻男”却不少,他是一株玉树独立群林。他是“欢喜茶修”雷老师的铁杆搭档,是常德茶界的“男神”存在。他是活在现代现实中的雅士。
钦佩他有两点,一是学识,二是人品。学识方面,中南大学理工男出身他不仅茶文化底蕴深,而且中西文学历史,诗词文学均造诣深。他开讲的巜茶经》、巜诗经》等读书会,不似有的读书会只是一台唱歌朗诵器乐表演,也不只是让一群人自读自悟,而是一系到课程,满满两小时讲课。他影响了我之后组织读书会或分享会,组织一群人自娱自乐,而无收获,自己怎么也过不了关,怎么也要象他那样备课讲学,不误他人时间。他最近在开讲巜西方经典文学赏析》。人品方面,他谦逊低调,以礼待人,他和贺继新老师的PPT授课有相似,即无论课堂上学员是资深达人,还是菜鸟小白,都能全程hold住,平常心也有耐心让每个人都有收获。
如果有人想学文化,不仅仅茶文化还有综合型的文化,不妨去跟随他。
(转耀观师父的茶席)
几年习茶之旅,我收获到情,静(净),美。
情是因为学茶后,席间看到真实的人和他们的情感。我最大的收获是遇见爱英,在她的那张北京冬日银杏照片前,我曾写“只道你活成一道春风,未想你曾笑成冬日一缕暖阳”。错过她很多从前的精彩,但是茶让我们遇见和懂得。我曾在她的一道茶前动情落泪,后来也有人在喝过我茶的当下动容哭泣。我理解为茶让人见真情。
静是因为茶让我内心宁静,任外界风云变幻,人世浮华喧嚣,茶可以让我回归宁静,哪怕只是一个刹那。所以,我会在参与外场现场营销活动时,街头骄阳似火,心却笃定安宁,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所以,我会在泡茶时,专注专心,视烦杂于无物。净是因为泡茶需人洁净,茶席需器洁净,泡茶需动作洁净,带到生活,会更会打造“断舍离”的简洁空间。
美是因为茶让我领略多美的人、茶和美好时刻。因为与对茶慎重的相对,他们似风景呈现。茶相伴,很多的当下和刹那,我深深感到人生的美好难得。
(耀观师父的茶席)
若要学茶懂茶,跟师学仪轨,日常操练是必要,自我研习也需要。我推荐三本书:陆羽的茶经,这部写于唐代的茶书经典,让你全方位了解茶、水、器等的精巧。巜茶之书》出自冈仓天心,你会了解为什么茶起源于中国,而茶道之名归于了日本。会感受到日本人推崇的寂静幻灭之美,也在他们的茶中。巜一日一花》也是出自日本,川濑敏郎的花,是茶席花,也是日常花,虽然它们高贵得并不家常。
两部影视:《千利休》、《一片树叶的故事》
那天,我如约泡了一道茶。其实,关于是否用泡茶来召唤大家前来,之前我是有些小纠结的。泡茶,不是我的专长。而且,我渐渐明了,茶只泡给懂的人,才会有双方的自在美好和放松体验。生活之中,一般情境,我不会和谁轻易喝茶;更不愿随便给谁泡茶。但是,分享茶的美好,不茶,怎可?
那天的那道茶,我仍然泡出了我的自在和喜悦。其实茶水在第二泡时,续水烧时有些久,所以席前有些亲们心中不耐,开始窃窃私语,身边的伙伴也有些急,帮我频频察看水是否烧开。然而,那个当下我内心安宁,我们等一壶水开,没有等一滴茶水缓缓滴落那么美和宁静,可是,这也是必需的等待,不是吗?既然是必由,那何妨都持有安然之心去等呢。水自然会开,人急或不急,又能怎样?
所以,四周的低语,他人的着急,一切与我无关。我只观照着心和席上这盏茶。我全然,专注在我的茶中,内心渐欢喜。
那天,我也带了好茶。大概并未品出什么味道。我给大家品“观音王”,存放了两年,并不那么好了,却让人感觉各有不同。最后一道是大师造的“福鼎白茶”,喝的人却匆忙。
我泡茶品茶,最重要的不是茶,而是在意那个当下的场,和场域中的人。
有缘,我们也一起品道茶吧?!看看我们在其中,会发生呈现什么。我相信,各种滋味在其中,必将有美好。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古往今来,这茶文化,源源不断的传承下来,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注入了新鲜事物,使茶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品茶论道,是一种人生感悟,喝茶不知是喝茶,而是品味其中的文化,可以说是人生大道。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休闲时来一杯茶,香气弥漫,品尝一杯茶,回归本真,追寻自然,淡然的心情,会让自己有静静的感悟。
我们每天都会有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偶尔放松一下,静坐桌子前,来一杯清香的热茶,不需要刻意去感悟人生,而是要放松心情,回归平静的自我,调整心态,修身养性。
喝一杯茶,简简单单就好,无需刻意追求要喝功夫茶,快乐轻松的喝茶,休闲的生活,给自己心灵放个假,感受茶的魅力,感受自己的人生,淡雅清新,回归自我!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一杯清茶,一悟人生,宁静致远,淡雅清香,找寻心灵中的自我,探寻人生的未来,追寻梦想的期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53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禅茶一味|一方庭院静下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