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指的是什么意思: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达到修身养性的一种仪式,即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自我调节、修身养性的手段。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
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
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中文“茶道”一词,以具体的可考文献来看当时指的是泡茶的操作方式。大致就是泡茶的道道。中文“茶艺”一词是现代台湾人拟定的词汇,起初在拟定名字的时候是想叫作茶道的,但由于日本文化中也已经有茶道一词,最后命名为茶艺。当时他们在工夫茶泡法的基础上想学着日本加入许多仪式性内容,最后变成了一系列类似服务员表演的操作,出现了所谓的茶艺表演……当然,也就是操作方式。不过,事实上日语“茶道”中的这个“道”也正是中文“艺”的释义。所以这几个词在古今中国,以及日本都是同一个意思。只是现代中国泡茶方式在现代术语上叫作“茶艺”。许多中文资料会用“茶道”一词来描述古代泡茶方式,如“唐代煎茶道”、“宋代抹茶道”、“明代泡茶道”。(当然唐代煎茶道和日本煎茶道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不过涵义仍然相同,而且当时的中国茶道体系比后来的茶艺和日本茶道复杂得多。个人尚未考证以上三个词汇是否由现代人创造,也许是由于日本文化中仍然保留着“抹茶道”、“煎茶道”这两个名词。但也因为唐宋时期中国对日本的文化影响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而“茶道”一词的出现也早于日本六七百年,所以这个日语词汇是来自于中文的可能性亦相当大。在现代一部分中国人将“茶道”中的“道”字理解为喝茶喝出来的哲学修养,也有人认为中国人才不会像日本人一样把自己的技艺吹捧到“道”的高度。这也是现代中国人对“茶道”、“茶艺”理解上最大的两个纠结点。但其实无论如何理解都无可厚非。毕竟过去那个“茶道”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被“茶艺”取代了。
茶道与茶艺是什么
导语: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道、茶艺既是茶文化形态也是茶文化核心,把茶道、茶艺形成某种程式,作为习茶之人的操作规程,具有便于学习和传播的功能,如工夫茶、龙井茶礼、白族三道茶等,核心则在其中,就是它们所表达的内容、精神境界。
1 茶 道
何谓茶道?指饮茶的道理、方法及其应当遵循的规则。古代以茶招待宾客所形成的一套礼节或仪式,茶道是茶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次生文化现象。
1 .1 茶道词源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有一首杂言古体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秋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有《封氏闻见记》云“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茶。”
封演是唐天宝至贞元年间的学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茶道名词。
在唐以前,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称茗饮者“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喝茶就和煮菜喝汤一样,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茶道。至唐代中期,自陆羽《茶经》面世以后,如封演《闻见记》所记,鸿渐为《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僧侣通过种茶、制茶而精于茶术,士大夫们则创造性的发挥,把茶的知识艺术化、理论化。当时的茶道思想集儒、佛诸家精神,主张以茶修德。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茶经》开篇),贯穿了和谐、中庸、淡泊的思想内容,强调饮茶自修内省。这便是唐代的茶道。以后茶道被传承、传播到国外,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与日本文化结合后形成日本茶道。
1 .2 茶道的概念
许多学者研究茶道文化,潮州师范学院历史系陈香白教授认为,茶道乃以“品”为主的饮茶艺术之结晶,它显示高雅、表达礼仪、象征友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茶道之形成于盛唐。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蔡荣章先生认为,茶道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茶文化专家丁文先生在《中国茶道》中概括: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结晶。中国茶道深深根植于华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重视饮茶艺能,还重视饮茶时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和茶人心态;它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以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
2 茶 艺
2 .1 茶艺词源
据报道,台湾“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首的一批民俗界人士,为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并注入人文精神为主旨,经过反复思考讨论,为避免模仿日本茶道之嫌,为此创立了“茶艺”这个新名词,同年台湾成立了茶艺协会(1976-1977 年),当时在台湾出现了“文化寻根”现象。
台湾于1976 年出现了管寿龄的第一所茶艺馆。此后,中国功夫茶馆等陆续出现,至90 年台湾已有1000 多家。中国茶馆历史悠久,但以茶艺馆命名的品茶场所,福建博物馆茶艺馆是当时大陆第一家。目前仅福州市的茶艺馆、茶艺居就有数百家。
2 .2 茶艺的概念
茶艺是一种形式和精神相互统一的品茗文化,包括品评、鉴赏艺术的操作手段和品茗的美好环境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学意境。它往往偏重于生活艺术上的享用,除讲究茶叶冲泡方法礼节与用具外,更重视不同茶叶的'色、香、味的品尝,以及在饮茶过程中修身养性,注重茶在人际间的关系。人们常说的“喝茶”是将茶作为解渴饮料时称之。“品茗”细品茶味,将茶作为生活艺术享用时称之,与喝茶有不同之意,宋徽宗撰《大观茶论》:“啜英咀华”“争鉴裁之别”,带有品茶之意义。而“茶艺”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
2 .3 茶艺的基本类型与特色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中国人品茶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而且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茶艺类型多样,以其主导阶层和艺术性质来分有文人茶、禅师茶、富贵茶、仕女茶、工夫茶、孺子茶等六大类型,各类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的烙印。茶叶品饮的方法很多,以茶类可分为绿茶品饮、红茶品饮、乌龙茶品饮、花茶品饮、紧压茶品饮等。以添加佐料于否可分为清饮和调饮,清饮可品饮茶叶的真香真味,调饮因民族、地域、风习而异,且意义不同。现代茶艺在生活中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为休闲型茶艺,另一种为表演型茶艺,在社会活动中有不同的功能。休闲型茶艺随处可见,通过茶艺活动过程,调节精神状态,传递友情。表演型茶艺是对历史上、生活中的茶俗、茶礼、茶艺或茶道的挖掘、收集、整理、提炼,溶进现代科技,使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其类型大体可分为民族型、地方型、宫廷型、文士型、寺院型、少儿型、科普型。它们都有各自的品饮技艺和文化意蕴,在茶艺过程中流动着美的旋律。在品饮技艺上以乌龙茶品饮技艺尤为精湛。茶艺是饮茶风习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的品味清芳,茶艺的流韵典雅。
;
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茶道的内涵是什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内涵,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内涵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文化的内涵 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漫长的饮茶历史,不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形成了各种民问饮茶风习,品茶活动形为一种美和艺术的创造,成为-种文化。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与文化一直结有不解之缘,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的栽培和各类茶制法的过程中,还创造出品饮艺术。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诗词、书法、琴棋、歌舞、戏曲、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礼仪、旅游、科研、教育、医学、园艺、食品、陶瓷为一堂。综合体现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它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伦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内容结构分为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为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导致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法、茶政设施。二为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人们的有关茶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又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茶文化的内容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与风土人情、饮茶艺术、茶礼仪式、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等等方面的内容。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灿烂明珠,而茶艺是茶文化的综合体现。茶从药饮到解渴,从解渴到品茗,从品茗发展到茶艺。茶艺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不仅是讲究择茶、择水、择具、择法(泡茶方法)和品茗艺术以及品饮的环境,还包含对茶叶生产、制作工艺的探讨,同时还涉及书画、诗词、琴棋、歌舞、影视以及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茶艺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茶文化的综合体现。
茶馆品茗,目的不是解渴,而是精神乐趣。品茗情趣常与青山翠竹、小桥流水、古寺寒月等幽雅环境相伴。百忙一闲,邀三朋四友,围桌而坐,泡茶品饮,水甘茶串香。一边观其形、闻其香、尝其味、察其色、辨其底,一边谈古论今、吟诗作画、下棋弹唱、其乐无穷。北京的老舍茶馆,可以边品茗边欣赏曲艺;上海的茶楼,则多是商人谈生意,记者采访社会新闻,艺人说书弹唱;广州茶楼,不仅供茶饮,还供应物美小食品。江南水乡,茶楼林立,凭栏观赏,品茗谈心,别有风趣。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墒、茶座、茶室、茶屋、茶肆、茶棚、茶寮、茶社、茶行、茶店、茶庄、各具特色,但都充当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又是人们身心修闲娱乐的去处,也是民间活动会友的场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茶文化”是新形成的专有名词,泛指人们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的总结。它包括茶史,茶诗,茶词,茶道,茶艺,茶树的栽培学,茶叶制作学和与其相关的宗教传统文化等等。而狭义的茶文化,则特指人类创造的茶的精神财富部分。它表现为两个方面:茶道和茶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事物在时间的洗礼下都具有其哲学基础和深厚的精神思想。而当这一切都无法用文字和语言去描述的时候,“道”这个字就浓缩了其思想的精髓。道,字典中的解释是指道路,径。用在哲学上,指的是解释部分。孔子就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老夫子认为认识的意义是明白“道”的存在和义理。他一辈子都在追求“大道”,追求真理。
那么什么是“道”,“道”在哪里?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有“道”,我们经常说“你知道吗?”“我知道了”这里面所说的“道”,是道的原理,是道有序的表达形式,我们又会说:....这里面有道道...此中的道指的是方式或法制。在宇宙中,无论大小一应事物皆有道的存在。茶中即有道。
“茶道”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唐代。《封氏见闻记》中载:“....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茶道大行。”(茶圣陆羽,字鸿渐)。指的是中国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问世后,由茶而阐述的“道”就在生活中兴起了。唐代名宦刘贞亮提出《饮茶十德》中:“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生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是茶艺的精神思想。通常我们可以在茶的表演、冲泡或茶事活动等形式营造的氛围中来感受其形而上的精神内容。故而说,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艺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以茶为媒,融入民族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有关茶艺的精神层面。
茶圣陆羽《茶经》中提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精,行,俭,德”。现代庄晚芳则提出了新的茶道精神:“廉,美,和,敬”。而日本茶道在总结其精神时,则以“和,敬,清,寂”为指导思想。
茶道是茶艺的灵魂。静心地去感受人与自然、社会的共处和谐,体会茶的美妙,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41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雨天喝茶发朋友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