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茶艺分为几个步骤

品茶 2023-04-29 03:00:09

茶艺分为几个步骤

茶艺分为十三个步骤:净手、汤器、请茶、洗茶、泡茶、拂盖、封壶、分杯、回壶、分茶、奉茶、闻香、品茗,无论是茶道文化,还是茶艺文化,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客人与自然的尊重,而茶艺的表现亦需要一定技巧和手法,因此需要不断实践。

茶艺的具体步骤:

第一道:净手

在给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没有脏泥,一定要先净手,更要让客人知道你洗过手了,这不仅是一个喝茶卫生问题,更是表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第二道:烫器

在为客人正式泡茶之前,主人还必须要进行的步骤便是“温器”,即将泡茶的一套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的需要,也是为了给茶具预热,使茶的味道更香浓。更重要的是,让客人看到主人的用心。

第三道:请茶

在茶道里,人们往往将第三个步骤称为“马龙入宫”,即将茶叶放到茶壶里。虽然过程比较简单,但从这个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茶道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重。

第四道:洗茶

在正式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经过“洗茶”这一步骤,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清洁茶叶表面的杂质,让客人得以放心的饮用茶水。

第五道:泡茶

前面几个步骤,可能大家平时在斟茶的过程中,都能做到。而泡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正式泡茶之后,在倒入沸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壶嘴“点头”三次,这也是茶道文化里所谓的“凤凰三点头”,以示向客人致敬。

第六道:拂盖

这个步骤,体现的是主人的用心。“拂盖”的意思是,泡茶时,沸水要高出壶口一点,然后,主人要用壶盖拂去漂浮在上面的茶沫儿,防止客人喝茶时喝到漂浮着的茶沫。

第七道:封壶

“封壶”指的是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这个步骤为的是保存茶水的浓香,保证客人的口感。

第八道:分杯

这个步骤,更体现“茶道”的文化。主人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为客人加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分杯时,先把杯子一字排开,而不是直接分到每个客人的面前。

第九道: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这个步骤也是体现着茶道“公正、公平、公道”的文化。

第十道:分茶

这个步骤就是把茶汤均匀的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中,一般而言,斟茶只需七分满,以免客人饮用时茶水溢出,烫伤客人。并且,斟茶时,每个杯子的茶量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

第十一道:奉茶

这个步骤,是茶道里主人的最后一步,等到泡茶、斟茶步骤都完成后,主人需双手把杯子送到客人面前,这也是中国“以茶奉客”礼仪的根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闻香过后,客人便可以品茗了。品茗前,客人需用三指取拿起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品茗杯,显示对主人的尊重和礼节,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无论是茶道文化,还是中国礼仪文化,体现的都是对客人的尊重。而对他人的尊重,不仅是体现人的一种修养,更是合作的前提。

因此,茶道流程也许会渐渐被人们遗忘,但茶道文化里“尊重”、“公正”的待人接物之道,却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并且传承下去的。所以,千万别因茶道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影响了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才是茶道文化里流传至今的精髓。

茶道礼仪茶道流程与注意事项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要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者修养,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
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
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
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说法。 
【茶道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确实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以及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泡茶礼仪】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洗茶
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洗茶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绸巾)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 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品茶——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右手覆于杯上,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再闻香;右手取下闻香杯,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观而已,因此,品茶时左手右手等动作,是为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
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二品甜腻,三细细回味。
品道——品完三口茶后,将茶杯放于自己桌上,众人静肃一段时间,不仅回味刚才喝过的茶,也默默感受这一切。
礼尽谢茶——最后宾主起立,茶师及侍女横列一排行礼,主客回礼,一同谢茶。茶师走后,主客留下来细细赏香品茶,或听琴悦耳,或高谈阔论,或安静思考,静静感悟这茶境,感受这宁静致远的氛围,客散后,主人相送至门外,也算是品茶会圆满成功的举行了吧。
【饮茶礼节】
鞠躬礼
鞠躬礼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茶道礼仪,根据弯腰的不同,分为真礼、行礼、草礼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站式鞠躬
真礼以站姿为准备,将相搭的两只手逐渐分开,贴着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触及膝盖的上沿为止。上半身由腰部开始倾斜,头、背、腿呈现出90℃的姿势,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与呼吸配合,弯腰下倾的时候吐气,直起上身的时候吸气。
行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双手滑于大腿中部,头、背与腿部呈现出120℃的夹角。
草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头、背与腿部呈现出150℃的夹角。
坐式鞠躬
真礼以坐姿为准备,双手搭于膝盖上,腰部前倾,头、颈、背都呈现出弧形的状态。
行礼以坐姿为准备,与真礼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草礼即双手平放在大腿上,稍微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
真礼的跪式鞠躬,以跪姿为准备。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倒,双手从膝盖上逐渐下滑,双手着地,双手手指相对。行礼的时候要配合呼吸,弯腰向前,抬身时需要吐气。前倾的时候,身体与膝盖之间的距离只容一个拳头。
行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身体倾斜程度为55℃。
草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身体倾斜程度为65℃。
伸掌礼
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礼仪,多用于主人向客人请茶的时候使用,表示“请”或者“谢谢”的含义。两人对坐时,伸出左手,四指并拢,虎口分开,侧斜于敬奉的物品旁侧。对坐时候,左侧坐伸出左掌,右侧坐伸出右掌。在饮茶的时候,男性应该多照顾女性。
寓意礼
凤凰三点头:每次泡茶冲水的时候,需要高提水壶向茶壶内注水,上下提拉水壶,反复三次,表示一种敬礼。
放置茶壶的时候,茶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这样表示请客人离开。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应该便于客人取用,放置于右侧。对坐的时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调换。
提壶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种语言。右手提茶壶需要逆时针转来表示欢迎,左手需要顺时针表示欢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着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后,中途送客很不礼貌)。
【茶道注意事项】
1、茶具要清洁
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2、茶水浓度要恰当
泡茶,茶叶用量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com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茶道茶艺表演步骤介绍

茶道表演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特色文化,彰显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还能完美地展示茶艺师的魅力,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茶艺表演步骤,一起来看看。

茶道茶艺表演步骤 1、神入茶境

沏茶前,茶艺师先备好茶具,然后用清水把手清洗干净。茶艺师必须仪容端正,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

2、展示茶具

茶艺师为大家展示备好的茶具,茶具一般包括有:茶匙、茶斗、茶夹、茶通,以及号称“茶房四宝”的炉、壶、瓯杯和托盘。3、烹煮泉水

取泉水放壶里置炉上煮,适度的水温,才更能体现茶叶独特的香韵。

4、淋霖瓯杯

淋霖瓯杯又叫热壶烫杯,是指用煮好的沸水清洗盖瓯、茶杯等。

5、观音入宫

茶艺师右手拿起茶斗盛装茶叶,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装入瓯杯里。

6、悬壶高冲

茶艺师提起水壶,对准瓯杯,以低斟高冲的方式注入沸水,使茶叶随着水流的旋转而充分舒展。

7、春风拂面

茶艺师左手提起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洗干净。

8、瓯里酝香

冲泡茶叶,须静待一至两分钟才能充分地释放出茶叶独特的香韵。

9、三龙护鼎

斟茶时,茶艺师需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缓缓倒出茶水,三个手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所以此步骤称为三龙护鼎。

10、行云流水

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以防止瓯外的水滴到杯子里。

11、观音出海

观音出海俗称关公巡城,茶艺师低行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

12、点水流香

点水流香又称韩信点兵,指茶艺师斟茶斟到最后时,把瓯底最浓的茶水部分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分到各个茶杯里,使茶水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13、敬奉香茗

茶艺师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茶友,邀请大姐一起品饮。

14、鉴赏汤色

各位嘉宾、茶友品饮茶汤前,可先观赏一下茶汤的颜色。

15、细闻幽香

观赏茶汤后,再闻闻茶叶的香气,那天然的茶香,芬芳四溢,使人心旷神怡。

16、品啜甘霖

最后品饮茶汤,细细品酌,感受茶水的醇厚滋味,生津回甘,别有一番滋味。

铁观音的茶道表演步骤 1 白鹤沐浴 (洗 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 乌龙入宫 (落 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 悬壶高冲 (冲 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 春风拂面 (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 关公巡城 (倒 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 韩信点兵 (点 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 鉴尝汤色 (看 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8 品啜甘霖 (喝 茶):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茶道的详细操作程序

茶道的详细操作程序

中国是茶叶之乡,饮茶是中国的传统习惯,但是茶道的完整操作程序却不是每个人都会,接下来为你详细讲解。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喝茶,卫生很重要,首先要洗手。然后请宾客赏茶,然后是赏茶具。这是为了让大家在喝茶前放松心情。

第二道:烫杯温壶

把沸水倒入茶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清洗一遍,同时给茶具预热,温壶更有利于茶味的散发。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茶壶里,这个过程叫马龙入宫。程序非常简单,茶艺表演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茶壶里,温润茶叶,然后迅速把水倒出。主要是为了清洗一下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同时也可以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茶壶里,倒水的过程中不要一次性把倒满,分三次进行,这也是茶艺表演的一个优美程序。

第六道:春风拂面

倒水进茶壶的时候,水要高出壶口,然后用壶盖拂去茶末儿,去掉浮在上面的茶叶,这个过程称为春风拂面。目的是为了喝茶的时候不会喝到上浮的茶叶。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以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为了保存茶叶的`香气。

第八道:分杯

开始进行喝茶的步骤,用茶夹分别把闻香杯、品茗杯一一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地把茶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茶艺表演里把这个过程叫玉液回壶。这样能使每个人都能品饮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第十道:分壶

把茶汤分别倒入各个闻香杯里,注意倒茶的时候,茶水斟七分满即可,寓意着尊敬客人。

第十一道:奉茶

双手举托杯子,递送到客人面前,递送的过程中要注意礼仪,动作要轻慢,避免茶水溢出。

第十二道:闻香

邀请客人把茶汤倒入品茶杯里,然后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感受茶叶带来的感官刺激。

第十三道:品茗

最后就是品茶的时间,邀请客人使用三指拿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让茶水在口齿间停留,慢慢感受茶水的鲜爽回甘。

以上就是茶道的详细操作程序,喝茶其实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哦。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40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