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哪里

品茶 2023-04-28 23:44:45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安远九龙山茶区,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南采茶戏,俗称“茶灯戏”“灯子戏”,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

赣南自古盛产茶叶,当地人喜欢一边采茶一边唱歌,委婉动听的采茶调回荡在山间茶园,经过400多年发展,它在这片红土地上演化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

赣南采茶戏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

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赣南采茶戏从孕育到成型,大致经历了采茶歌——茶篮灯——采茶戏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又是紧相贴合,彼此重叠的。

赣南采茶戏源远流长,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一种表演形式。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约有四百年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载:“采茶戏最早出现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

在九龙茶山,茶农们为解除劳作辛苦,为传递相互的情感和信息而引吭高歌;茶农们还在逢年过节,喜庆丰收时候,以民间灯彩的形式,走村串户,自娱自乐。于是“采茶歌”、“采茶灯”便应运而生。赣南采茶戏正是在“采茶歌”、“采茶灯”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题材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

最能表现赣南采茶戏的特色除了音乐外,还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三绝”,即: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此外,“丑行当家”的表演形式,也是一大特色。

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小丑分二:一是“丑行俊扮”,称为“正丑”,主要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二是“丑行丑扮”,称为“反丑”,多是一些烟鬼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等。“小旦”主要是勤劳纯朴和聪明伶俐的农村少女。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多为喜剧。

它不靠完整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来吸引观众,而是靠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表演唱腔取胜,百看不厌,久演不衰。《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母亲的爱》、《快乐标兵》等新剧目,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

信息部分来源:客家新闻网、新华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3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