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盘点常见茶习俗、茶礼仪背后的故事

品茶 2023-04-28 21:00:09

盘点常见茶习俗、茶礼仪背后的故事

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要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夜三更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中国人便可以随遇而安。”

茶为国饮,是世界第一大饮品。而我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故乡,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发现了茶叶。从现在人们的一些饮茶习俗中,仿佛能望见我国源远流长的茶历史。

为什么茶桌上总有人敲桌子

茶桌上所见的对主人敲几下桌面,其实是叩手礼,是茶桌上的一种谢礼。当主人敬茶、或给茶杯续水的时候,客人以中指和食指在桌子上轻点几下,以示谢意。

这广泛流传的叩手礼,来源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一次故事。

一次乾隆皇帝与大臣下江南微服私访,行至一茶馆,喝茶时,乾隆兴致大发,给大臣一块倒了茶,大臣见状不知所措。

下跪磕头怕暴露皇上身份,不跪又担心违反礼节,于是灵机一动伸出手来,弯曲中指食指朝皇上轻叩几下,用“叩手礼”的方式代替“叩首礼”的下跪叩谢圣恩。乾隆一见,龙颜大悦,微笑嘉许。

从此以后,叩手礼广泛传播,渐渐发展成如今大家所熟悉的礼仪。

长辈给晚辈倒茶

晚辈向长辈行叩手礼,五指并拢成空拳,拳心向下,手指关节敲击桌面三下。

同辈之间倒茶

右手握拳掌心朝下,伸出食指和中指将两指并拢轻叩桌面三下,以表感谢。

晚辈给长辈倒茶

长辈可以用一根手指在桌面轻敲一下,表示尊重。如果长辈遇到比较欣赏的晚辈,可以用食指或中指在桌面轻敲三下,表示欣赏。

为什么婚礼上总有敬茶这一仪式

我们常常见到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这是“谢恩茶”,表达对父母尊重的同时,也感谢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在敬茶之后,就可以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故“谢恩茶”也被称为“认亲茶”。

这看似简单的一次敬茶,其实是古人将茶作为“从一而终”婚姻信物的仪式。

明代郎瑛所著的《七修类稿》记载“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大概意思就是说,茶籽种下后便不能移植了,用茶叶作为聘礼,寓意着专一的意思。故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曾因林黛玉喝了她的茶,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

为什么过节的时候大多都会送茶礼呢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国自古就有送礼之说,且更是在意送礼其礼品本身的意义,于是衍化出许许多多的送礼习俗。

而茶自古就被冠以高雅之称,更有以茶为媒、以茶为礼、以茶寄情等等说法。在古代,常常可见皇帝赐官员茶叶、文人雅士之间互送茶礼,更有赠予别国茶礼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乾隆皇帝爱喝茶,也十分喜爱“赏赐”茶叶。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时,乾隆皇帝就赠予了大量的茶叶,包括有武夷茶、茶膏、茶砖等等,不仅是出手大方,品种还是十分齐全。

古时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茶饮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早就根植于传统之中。

而如今,送礼之时考虑茶礼,其礼意高雅,不俗气,是逢年过节之时,为表心意的一个好选择,于是送茶礼也就渐渐成为了一个普遍的事情了。

在清明期间有哪些传统的茶文化习俗呢?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茶文化就占据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清明期间关于茶文化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茶祭,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无茶不在丧"是一个很传统的观念,因此茶与丧事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中,人们认为茶是非常纯洁的存在,认为茶可以驱邪,消除人心中邪恶的一面,同时,认为茶是仙家喜欢的饮品,用茶来祭祀也能让仙人保佑自己。因此祭祀的时候为祖宗先人们供上一杯茶是表达人们心中敬畏之情的最好方式。而用茶来祭祀的这种方式,在古代的时候并不具有局限性,上至皇上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用茶来祭祀。

用茶祭祀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用茶水来祭祀,用干茶叶来祭祀,用茶壶茶盅来祭祀。另外,在一些地区还有特殊的习俗,比如安徽有的人为了让死者在奈何桥上不喝孟婆汤,就会在死者的手中放一包茶叶,这样死者就可以不用喝孟婆汤了。还比如在湖南死者的枕头里面还要放一点茶叶,这样做是为了当死者在阴曹地府中有人要喝茶时,就可以随时泡茶。从这些行为都可以看出,茶对于祭祀来说,在人们心中是非常重要的。

而茶祭也不是只有在清明节的时候才会出现,茶最开始进入宫廷就是为了祭祀的,后来在皇宫中重大的礼仪时,在民间活动中都会有茶祭,为的就是祈求平安顺利。在民间,如果有人要去拜菩萨佛祖,会有供奉清茶的习俗,从当天清晨开始就要着手准备,要赶在天亮之前去采摘新鲜的茶叶,用泉水来煮茶,用以供奉神灵。除了这个民间习俗,还有很多关于茶祭的习俗,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承下来的。

茶文化与礼仪

茶文化与礼仪

茶文化与礼仪,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习惯以茶会友,茶是连接友谊的媒介。以茶待客,不仅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更是历史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那么茶文化与礼仪有哪些呢?

茶文化与礼仪1 1.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2.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饮用,因此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新鲜绿茶、黄茶等可不倒掉)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的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给客人造成难堪。

4.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掌管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用,否则就是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5.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主人: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客人: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者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喝茶者是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6.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的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7.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杯时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轻手,不能让杯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8.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9.无茶色

主人泡茶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10.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耽误工作,或是与客人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应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茶文化与礼仪2 为什么倒茶七分满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似乎有道理,然而照此说法,杯子倒满难道就没有人情了吗?

酒席上热烈的气氛和豪言壮语似乎比品茶时浓得多。浅是茶,细细味来,还是很有道理。

如果水太满,容易溢出杯子,既烫了手,又浪费了茶叶,还弄得桌面不整洁,败坏了品茶的兴致。

浅,作为一种审美的状态,大致对应的是东方文化中的简约、含蓄、克制,精致,自律……是以少胜多,是删繁就简,是标新立异,是雄辩为银后的沉默是金,是众绿中的一点红,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浅还包含笑傲人生、淡泊名利的`意思。

如何回谢茶礼

还有就是要是在给别人倒茶的时候,要是对方敲了几下桌子,他的意思就是在向你道谢的,这也是茶桌上的一种茶文化中的礼仪,这种行为据说在广东那边比较流行。

他们在别人给自己倒茶的时候,敲几下桌子,是在向对方表示感谢的,而这一礼仪在我国历史上的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时代的演变就成现在的谢茶礼了。谢茶礼可也是很讲究的,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手指来敲的。

1.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茶文化与礼仪3 中国茶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待人接物,穿衣打扮都有讲究,用来待客的茶,更是蕴藏着很深的茶文化礼仪,无论是泡茶的主人,还是饮茶的客人,懂这些才能更好的展示你的风采。

【 先古遗风 】

先看看古人遵循的法则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宋代

宋代品茶法则,称“三点”:

新茶、甘泉、洁器为一;

天气景色宜人为一;

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

“十三宜”即: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那么到了现代,我们在泡茶和品饮的时候又该遵循哪些礼仪呢?

茶席摆放

简约大方,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以免喧宾夺主。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茶具清洁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不可有茶垢、杂质等。

选茶和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取茶

从茶罐中取茶时应使用茶匙取茶,不能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逆时针原则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游山玩水等动作时,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由左至右原则

一般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时,应自左到右,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果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座位安排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自左向右顺序,最后到自己。

分茶和斟茶

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斟茶时要低斟,这是以免香气散失,也是防止茶汤溅出。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敬茶

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即使没有,也不要将手碰到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双手奉上,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主人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食用的茶点,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使宾客感到尴尬。

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

修生养性的生活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29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