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风雅之事,是一种崇文的品格,但不应成为华丽的伪装。
有时与所谓茶人喝茶,反而觉得很累。
因为只是在谈对于茶的心得,过于讲究喝茶的仪式感,丧失了喝茶时的内省与自在。
以前法眼禅师曾被一位学生问道:“师父,什么是人生之道?”他说:“第一是叫你去行,第二也是叫你去行。”
同样的什么是饮茶之道?第一是叫你去喝,第二也是叫你去喝。哪需要那么多的仪式与大道理呢。
■ 饮茶之道
狭义的饮茶之道即为我们今天所谓的茶艺。
唐代陆羽《茶经》多为煎茶,宋代蔡襄《茶录》和赵佶《大观茶论》多为点茶。
明代张源《茶录》和许次纾《茶疏》讲的则是今天常见的散泡茶。
广义的饮茶之道,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文化层次,重在审美艺术性。
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有一系列的讲究和门道。
尤其是日本茶道,一招一数、一板一眼,讲究到繁琐和刻板的程度。
对于饮茶的意义,即使从人生的角度来说,也不过是“对完美的温柔试探”,程式化只会让人的灵性被禁锢。
■ 饮茶修道
齐梁陶弘景《杂录》有载:“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说饮茶能使人轻身换骨、羽化成仙。
借由饮茶活动,修行证道、体会万物的德性、规律、真理、本源等。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则把茶描述为一种媒介:“至若茶之为物,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徽宗笃信道教,自号“教主道君皇帝”。
他认为茶禀清、和、淡、洁、韵、静之性,饮茶能致清导和、熏沐德化,陶冶性灵。
■ 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认为:“道在蝼蚁”、“在稊稗”、“在屎溺”,“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禅宗则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说,一切现成、触目菩提。
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澹然而为,顺任自然。
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饮茶即修道,即茶即道。
仰山慧寂禅师有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
不须持戒,亦无须坐禅,饮茶、劳作便是修道。
而赵州从谂禅师有“吃茶去”的偈语,开“茶禅一味”的先河。
大道至简,不修乃修。取火侯汤,烧水煎茶,无非是道。
饮茶不应拘泥于固定的程序、规则,亦不必以牛饮相标榜,贵在朴素、简单,从心所欲。
顺乎自然,从心而为,于自然的饮茶活动中默契天真、冥合大道。
汲江煎茶全诗及注释如下:
一、全诗:
《汲江煎茶》
【宋】蘇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二、译文: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便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明月倒映在江面,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倒出时似松林间狂风在震荡怒吼。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三、注释:
汲(ji)江:从江里打水。
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活火:有焰之炭火。
“自临”句:是说自己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构(sha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说明月倒映在江面,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雪乳:一作“茶雨",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
翻:煮沸时滚动。
脚:茶脚。
松风:形容茶滚沸之声。
泻:倒出。这两句是倒装句法,意为煎处已翻雪乳脚,泻时忽作松风声。
“枯肠”句: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
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
更:打更。
凡饮用饼茶在上碾之前﹐都要先在无异味的文火上烤炙﹐并注意掌握火候﹐勤于翻动﹐使之受火均匀不再冒湿气﹐而散发清香时为止。泡茶用水也十分讲究,以山泉水为上,河水、泉水次之。要使用活火,也讲究饮茶环境的雅静和美。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炙茶、主要体现在茶叶、煎茶和茶碗等几个方面,其中煎茶指代的是当时唐朝的人民煮茶的方式。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名著《茶经》中对婺州窑生产的茶碗进行了鉴定,充分肯定了婺州窑的发展。用茶托取出饼茶,用文火慢慢烘烤,不断翻动,直至凸起如蛤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一直烘烤到茶、饼蒸熟为度。烘好的茶饼要趁热用纸袋装好,以免失去茶的香气。泡(潜)茶的方法在隋唐时期开始流行。在《茶经-六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不仅仅在煮茶的方式上,就连煮茶的用的什么水煮,唐朝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茶叶、煎茶和茶碗等几个方面,其中煎茶指代的是当时唐朝的人民煮茶的方式。粗茶、散茶、干茶和饼茶。泡(淹)茶的方法是将这四种茶叶按切、炒、烤、捣的方式放入尺内,再按葱、姜、枣、桔皮等的味道放入尺内,放入沸水中浸泡。泡(淹)茶的方法因其制作简单、饮用方便而受到当时人们的欢迎。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冷却后碾罗成末,初沸调盐,二沸投末,并加以环搅、三沸则止。
分茶最适宜的是头三碗,饮茶趁热,及时洁器。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末、育华、分茶、饮茶、洁器。
煎茶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煎茶过程中,人们关注和贯彻茶道精神;第二个特点就是煎水:第三个特点是有一套严格的煎茶礼法和程序。
人们在使用煎茶法之前应该煎水,而在煎水之前就要选水,要根据煎茶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来认真地选水。而煎水的关键在于“候汤”,水有一沸、二沸和三沸的说法,一沸水嫩,三沸水老,只有在二、三沸之间的水为最好,被称为“中汤”。
古人将“候汤“分为气辨、形辨和捷辨,而“候汤”的关键就在于心领神会,即“神辨”,当达到”神辨”的程度时,就称为“煎水”。
望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2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那些年,那座城,那些日照绿茶
下一篇: 茶在《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