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水温合适茶自香工夫到了事自成(泡茶水温多少度合适 泡茶用多少度的水好)

品茶 2023-04-28 20:26:46

水温合适茶自香工夫到了事自成

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么散发清香?

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

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洌。

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

沏茶的水温度不够,想要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水不可能;你自己的功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

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茶叶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沸水其实就象征着我们需要承受的经历。

经历越多,我们才能够散发出更久远、醇厚的茶香。

正所谓,水温够了茶自香,功夫到了事自成。

我们常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作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

而在这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无色缤纷的经验。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作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

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红尘,在欣赏流连。

也正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人们都是在逆境中找到生存的价值的,所以,不要逃避艰辛。

当你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就是这样,茶亦如此。

泡茶水温多少度合适 泡茶用多少度的水好

说起喝茶的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精髓,喝茶如果想喝出最好的茶,会有许多的讲究,除了茶具的使用步骤要正确,同时对于水质、水温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讲究,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关于泡茶用多少度的水温合适。
适合泡茶的水质
泡茶的水质以软水为佳,软水指的是低于硬度8的水,所含矿物质较少的天然水,最好是选用山泉水,不过一般在家用过滤过的水冲泡,就是正确的。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次把水烧开时,不要让水开的过久,水开后几秒钟内就以小火维持温度。因为开得过久,水蒸气蒸发过多,容易使水变成硬水,不适合拿来泡茶。
水温的掌握也有诀窍
70~80度低温:适合拿来冲泡不发酵的茶种,例如绿茶、抹茶、煎茶、包种茶。因为这些茶种用过高的水温冲泡,会释放茶丹宁,茶汤容易苦涩。

80~90度中温:适合冲泡轻发酵的茶种,或是有芽尖的茶叶、细碎形的茶叶,例如碧螺春、东方美人茶(白毫乌龙)、香片。

90度以上的高温:适合冲泡中度发酵以上的茶种,也就是比较熟的茶,因为发酵程度高的茶种耐高温,有助于香味的散发,例如高山茶、金萱、铁观音、熟茶。
学会泡一手好茶
1.【备水】水必须先煮开过一次,放置在保温器上,持续维持大约75度即可。

2.【温壶】将茶壶入水8分满,作用在于温壶,才不会在泡茶的时后,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温壶的时后,置茶和置杯的动作可以同时进行。

3.【置茶】选取适量茶叶到茶荷里,依茶种类决定放置茶叶的多少,紧结型茶叶的置茶量约1/5(铺底);而比较松散的茶叶,置茶量大约是茶壶的4 /5或一半,这样比例泡出来的茶汤约是茶壶总水量的8分满。置茶量必须要掌握得宜,否则太少会炮部出好喝的茶汤,放太多茶叶冲泡后舒展开来没有足够的空隙,会使得水无法均匀萃取茶汤,一样不好。

4.【赏茶】装在茶荷里的茶叶可以用茶针拨动一下,欣赏茶叶形状、检查是否有杂质。

5.【温公倒杯】温壶3分钟后,把茶壶里的水倒进公倒杯里,也有温杯的效果。温公倒杯还有一个功能,8分满的茶壶水应该就是每次泡出的茶汤量,之后公倒杯里的水还能用来温个人茶杯,可借此顺便测试泡出来的茶是不是够总人数的量。

6.【放茶叶】这次示范的茶叶是紧结型的茶叶,所以放置的量只要均匀铺满壶底即可。

7.【温杯】前述公倒杯的温杯水,可以再次用来温所有的个人茶杯。温完所有水杯的水可以统一倒进茶船和水盂。

8.【加水冲泡】第一倒加水的时后,拿水壶的手要轻转一下,且保持细水柱尤佳,水加到快与壶口平行的高度。

9.【倒水杯】第一倒茶汤浸泡约1分钟后,就可以倒入公倒杯里,再同温杯的顺序,一一分倒入所有闻香杯中,再分别倒进品茶杯里品茶。

技巧:一般茶叶都约可回冲5~6倒,第一倒的时间约浸泡1分钟,让茶叶醒开香气散出,第二倒时间略短,约浸泡45秒,第三倒开始回复1分钟的浸泡时间,然后每次递增30秒,约置第六倒就可以准备更换新茶叶

泡茶叶的水温多少度最佳?

1、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其100度的沸水泡茶最佳。

2、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等。水入茶壶之际约为95℃,这是最适合红茶的温度。

3、绿茶:龙井、碧柔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等。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

4、白茶: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冲泡白毫银针,水温不宜过高,90度左右即可

5、黑茶: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冲泡黑茶,水温100度

6、黄茶: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冲泡黄茶,水温在70度-90度

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如果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损失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若水质不佳,就要多煮一会儿,使杂质沉淀。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

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热水瓶中的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用湿度很高的水沏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但水湿过低又不易使茶叶香味溢出。

为两全其美,品饮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特别嫩的茶,泡茶时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的滚水冲泡。至于红茶、花茶,则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拓展资料 泡茶的八个要素

一、台要简:指台面上除了茶具,尽量减少无关的器具。

泡茶是一份功夫活,须得用心吃茶,太多繁杂会影响我们品茗的心情。

二、器要洁:茶具要清洁无渍。

茶是追求口感的东西,稍有不洁,都会影响茶的韵味。

三、身要正:冲泡饮茶时身形要端正。

中医上讲究气,喝茶也有那么点小讲究,喝茶冲茶时身要正,这样才能保证气息通畅。俗话说“站如钟,坐如松”,这些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四、心要净:没有杂念,一心侍茶。

五、气要和:身心合一。

这里说的和是生理和心理达到一种平衡,当然这个很难做到,也不好评判,我们姑且做到心平气和就足够了。

六、水要静:刚烧开的不沸腾的水。

刚烧开的水还在沸腾,不适合立刻泡茶,应该等水“静”下来,否则倒水时不好把握度量。

七、手要稳:手要稳定,不能抖动。

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冲泡时手抖,度量不好把握,势必泡不出好茶来。

八、声要低:不可大声喧哗。

泡茶饮茶上升到文化高度,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道,既然是“道”,那必然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悟,大声喧哗则意境全无。

泡茶叶的水温多少比较合适?

.泡茶对水温的要求
一般泡茶用水的温度达到沸沸起泡的程度,水温标准是90℃左右。水开了之后,水中溶氧量大幅度降低。最佳的方法,是控制不让水全沸,可以保有较多的水中溶氧量。
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多困难,一般都会让水全沸了之后再降温。如果使用温度计或者是自己对于水温很熟悉,而且茶叶冲泡不需太高的温度,便可以避免此一疏失。在水全沸之后,利用水与器物的冲激,例如高冲,或甚至加上一个壶盖当成被冲激物,可以增加些许溶氧量。
尤其是绿茶、白茶类,水中溶氧量需求高,所以不仅水未沸,而且加上细水高冲,然后分两三次冲茶,可以得到更佳的口感。

求问茶道高手,功夫茶的18道工序是什么?选用什么样的茶叶,水温等

一、恭请上座 ——请客人就座。
二、活火煮泉 ——古人说七分茶十分水,好茶需有好水来沏。井水次、河水中、泉水上,沏泡乌龙茶的水温要用100度的热水。
三、佳叶共赏 ——佳期叶是宋代大文毫苏东坡对茶叶的赞美的称呼,铁观音形如观音重如铁。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赞美的称呼。
4、孟臣净心 ——孟臣是明朝打造紫砂壶的名匠,他做的紫砂壶被后人奉为至宝。现在许多名贵的壶都被称为孟臣壶。这式是用热水将紫砂壶温一下
五、高山流水 ——把壶高高提起,犹如泉水从山中流下。
六、乌龙入宫 ——用茶导将茶叶拔入壶中。
七、芳草回春 ——茶叶在水的冲泡下徐徐睁开,比如春天刚刚发芽的小草。
八、荷塘飘香 ——茶人讲究一泡汤、二沏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第一遍的茶汤咱们把它倒掉。
九、高冲低卙 ——将水壶高高悬起,逐渐靠近紫砂壶注入热水。
十、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的刮去壶口的沫浡。
十一、涤净凡尘 ——将壶的外表冲洗干净,在是增加壶的温度,让茶汤更好的浸泡出来。
12、内外养生 ——在北方的冬天气温较低,为保持茶壶的温度用茶巾将壶包起来称为内养生。
十三、玉杯展翅 ——将闻香杯和品名杯由外向内轻轻的翻转过来,动作要缓慢优美.
十4、分承香露 ——将第一遍洗茶之水用来温热喝茶杯与闻香杯。
十五、游山玩水 ——将闻香杯的茶汤倒入喝茶杯,并在杯中扭转,取出杯口向上放之。
十六、狮子滚绣球——将喝茶杯倾斜九十度放入另外一杯中由外向内转一下一周。
十七、关公巡城 ——关公全名关羽,出生于明朝,是一位著名的武将。把军事专门用语套用到喝茶,大概也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巡城指军事批示官检查城池防地的守势工事、武装设备和军队战斗力的工作。在冲泡工夫茶的时候,把闻香杯杯紧靠在一路,用茶壶沿著四个小杯打转地注入茶水,这个动作是巡回的运动,目的是要把茶水的份量和香味均匀地分配给四只杯子,以避免厚此薄彼。这动作就像关公巡城,处处具到一样。
十八、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用于喝茶也是茶道的一大特色,韩信也是一员大将,每天都要点兵。这里的韩信点兵用于茶汤的均匀,好使每一杯茶的香气与口感到达一样。
十九、喜庆加冕 ——将喝茶杯反扣在闻香杯之上,是祝各位加官进爵,鹏程万里。
二十、扭转乾坤 ——拇指压住喝茶杯的杯底,有中指和食指夹住闻香杯,由外向内轻轻倒转。
二十一、敬奉香茗——双手将沏好的茶汤敬与客人。
二12、斗转星移——扶住喝茶杯的杯沿,轻轻的转一下闻香杯把杯拿起,祝 各位好运连连。
二十三、喜闻高香——将闻香杯放在手心在鼻前轻轻的转一下,一股兰花之气扑鼻而来,溢人心肺。
二十4、三龙护鼎——用中指托住杯底,拇指和食指扶住杯沿称为三龙护鼎。
二十五、鉴赏茶汤——一杯好的乌龙茶的茶汤应是金黄色的,清澈透明。
二十六、一品鲜爽——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为品。
二十七、重演芳华——再次注入热水,展现茶芳。
二十八、自有公道——请各位慢慢的品茶,并自己演习沏泡。
功夫茶茶艺共有十八道程序。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动人肺腑的幽香,能使各人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沏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咱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沏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赞美的称呼。叶嘉酬宾,就是请各人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朝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美貌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沏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咱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虎魄色,从壶口流向茶海仿佛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美貌”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沏茶,称为“泡壶”或者“母壶”;另外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者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候茶艺小姐的用手做姿势一高一低有节拍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背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咱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喝茶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咱们借助这道程序祝愿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子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候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喝茶杯,随着喝茶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瓷陶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候还要注重察看杯中的茶汤是不是呈清亮艳丽的虎魄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不是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奥的茶味。初品奇茗主如果品这沏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者“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相比较,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不是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赞美的称呼。“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朝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持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感触感染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长期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朝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气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此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候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应了人的生活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老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沏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好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抚玩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摆动很像龙在戏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站起,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吃茶喝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情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竣事时,请宾主站起,同干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愿来竣事这次茶会。
每一种茶叶的温度不一样,这个就没有办法一一说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26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