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如何出口外国。在中国,茶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饮品,不仅可以用来泡茶,还可以用来做各种美食,比如红茶、绿茶、花茶等等,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茶叶市场,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但是你知道吗?喝茶也是有禁忌的,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茶有哪些禁忌?这3种茶别喝,尤其第2种,很多人不知道!一起来看看吧。1、绿茶。
每日一个茶知识。
茶在国外的传播: 1.茶叶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文化茶最早向外传播据史料记载,我国茶叶最早传入朝鲜半岛。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南北朝时期),茶叶随佛教由中国传入高丽国(今朝鲜和韩国)。到了唐代,朝鲜半岛已开始种茶。《东国通鉴》载有“新罗(国)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赐予茶籽,始种于金罗道之智异山。”公元828年,朝鲜派到中国的使者金大廉由中国携回茶籽种于智异山下华岩寺周围。到公元12世纪,高丽国的松应寺和宝林寺等寺院大力倡导饮茶,使饮茶风气普及民间。
2.茶东传日本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最澄法师人华求法;公元805年,他师满回国时带去茶树种子,种植于近江(今日本滋贺县境内)的比睿山麓。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到南宋时期,日本荣西禅师分别于公元1168年和1187年两次来我国学习佛经,并在我国学茶,亲身体验宋代的茶艺及饮茶的效用。荣西还用汉字撰写了两卷《吃茶养生记》。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日僧南浦昭明人宋求法,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带回中国茶典籍多部及径山茶宴用的茶台子及茶道器具多种,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3.茶南传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从公元7世纪起即与我国有往来。1684年,印度尼西亚开始引人我国茶籽斌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印度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到1826年,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从我国引进茶种,才真正奠定了茶业基础;1827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样茶成功。
4.茶传入印度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1780年欧洲人开始提倡印度植茶运动,英属东印度公司几次运去中国茶籽种植,未获成功。1834年,印度到我国购买茶籽、茶苗种植于大吉岭,并请中国种茶制茶专家指导,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红碎茶才开始出现,并成为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5.茶传入俄罗斯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时的中国公使曾携带几箱茶叶馈赠俄国沙皇;1638蒙古的也曾携带茶叶返回俄国。此后,饮茶就在俄国流行起来,茶叶也成为中俄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之一。1833年,俄国向我国购买茶籽、茶苗,栽植于格鲁吉亚的尼基特植物园内,后又扩展其他植物园,并依照我国制法制成茶叶1884年索洛左夫从汉口运去茶苗和茶籽,在外高加索巴统附近,开辟茶园,从事茶树栽培。1893年波波到我国访问了宁波一个茶厂,购买了大量茶种和茶苗,聘请了10名茶业工人到高加索,并且完全按照我国形式建设一座小型的茶厂,依照我国的制茶法生产茶叶,从此俄国有了茶业。
6.茶传入斯里兰卡锡兰(今斯里兰卡)在公元4~5世纪就与中国有文化交流。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从我国引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和聘请技术人员;1869年,斯里兰卡的咖啡业遭受虫灾失败后,决心以茶业来替代,从而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外国人怎样喝茶
英国
中国茶传入英国之前,英国人成天喝酒,早上六七点钟起来都用啤酒来就着早饭吃。然后随时困了累了闲的没事干了,就喝酒玩。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茶水在很多情况下代替了酒精。
喝茶的方式和咖啡类似,端给客人的是清茶,喝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奶、糖或者柠檬。
俄国
俄国人煮茶不像中国人这样用泡的,他们是把茶叶和糖一起放进茶炊里,倒入开水,每个客人倒大半杯然后再加白开水接着煮。一边煮一边喝,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
据说俄罗斯人喝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搅梓后再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俄罗斯人在烧茶时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类的甜料,也常常会在茶里加入牛奶、柠檬,甚至果医和奶酪。甜茶还要伴着甜点吃。不过俄国地方冷,其实充当了正餐之余的加餐。
法国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法国人是欧洲人里真正“会喝茶”的。法国人喜欢高品质的绿茶而不满足于袋泡茶,不少法国人也能分得清中国茶叶的不同种类。
他们也会像中国人一样不加奶和糖,只用开水泡清茶。法国人也有可能采用西非的喝法,在茶水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放凉了做冷饮,类似于现在全球超市里售卖的加糖的瓶装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35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叶店面积多大_茶叶店面积多大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