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一旗一枪碧螺春

小小茶农 2023-11-18 04:12:33

一旗一枪碧螺春

“一旗一枪”的意思就是一叶一芽。为什么称为“一旗一枪”呢?仔细看看这样的茶叶不想红缨枪;枪头”呢?所谓的“旗”就是指“叶”;而“枪”就是“芽”了。这样喜欢碧螺春的朋友,对我们碧螺春“一旗一枪”就有一个非常形象的理解了吧!

这样的叶是需要花费很多人工和心血的,设想一斤“一旗一枪”的成品碧螺春,需要这样的茶叶5-6万根,每一个都要经过精选而成,所以说碧螺春实质就是“工夫茶”、“心血茶”。

十大顶级茶叶

西湖龙井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说明龙井自唐朝就开始产茶。而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茶中之美数龙井”,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明嘉靖年间,有“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的记载。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此茶还有个别名“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碧螺春早在唐朝时已成贡品,它的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洞庭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明前碧螺贵如金,七万个嫩芽才换来一斤碧螺春,故而碧螺春又称为“功夫茶”、“新血茶”。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观其形,色嫩绿明亮,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人们赞道:“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君山银针
早在两千年前,湖南就已经是全国有名的产茶之地了。炎帝神农氏曾“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湖南产茶历史悠久,好茶名品云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君山银针。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有诗赞曰:“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

君山银针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茶”。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明朝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因茶叶形似瓜子而得名,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信阳毛尖
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锋尖、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被誉为“绿茶之王”,是最优质的名优绿茶之一。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鲜叶。煮一壶净水,冲泡一盏今春的新茶,观朵朵柔绿缓缓于杯中绽放,先如沉睡千百年渐醒舒伸的莲,后似莫高窟壁画上曼妙盈盈飞升的天女,只到茶香氤氲蒸腾,暗香了那颗从容的心。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主要产于贵州都匀市,由毛爷爷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都匀地区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属于贵州名优绿茶。

“在中国的绿茶领域,贵州绿茶是上品,而在贵州绿茶中,都匀毛尖是极品,是奢侈品。”这是业内人士给都匀毛尖的定位和评价,也是对都匀毛尖品质的最高褒奖。都匀毛尖具有“外形紧细卷曲、毫毛均匀满布、色泽绿润,茶汤嫩黄绿明亮,香气嫩栗香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味干甜,叶底嫩匀、黄绿明亮”的品质特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是贵州著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也叫祁门工夫,与印度的大吉岭茶和斯里兰卡的乌沃茶在西方世界被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历史悠久,享誉全球。祁门红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金毫不多,色泽乌润;冲泡后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可见香气非常独特。汤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叶底嫩软红亮。

太平猴魁
安徽和福建一样,是一个产茶的大省,所出产的名茶也非常多,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祁门红茶等等。事实上一种名茶产在安徽,多少有些“既生瑜何生亮”、难以傲视群雄的感觉。尤其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三强并列,很难说谁比谁更好。如果勉强要从中选出其中一种作为安徽的代表,个人推荐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由于黄山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故而茶质别具一格。其核心产区为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以猴坑村猴坑、猴岗、颜家品质最佳。太平猴魁为我国“尖茶之冠”,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太平猴魁从鲜叶采摘开始就有严格把控,每年的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柿大茶品种的茶丛;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拣尖”时,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即“八不要”)。需注意的是:由于黄山山脉的气温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没有明前茶这一说,但在清明后、谷雨前可能会有少量头采。

太平猴魁是少数以大为美的茶叶,这个大一般指的是标准的5-7cm之间,它是茶叶里的钟楼怪人,外形粗犷,内在品质却极佳。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或悬或沉,不过其茶汤颜色,只是清澈而已,并无特别亮眼的翠绿之色;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非常持久,禁得住几次冲泡,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猴魁的精髓就在于「淡中真味」,虽然味道不重,但却别有一种天然之气,回味无穷。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宋代开始被列为“贡茶”。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

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有谁知道碧螺春的故事啊?

据清代王彦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茶名之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云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丽、聪慧,喜欢唱歌,且有一副圆润清亮的嗓子,她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青年渔民,名为阿祥。阿祥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在吴县洞庭东、西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扬宛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于是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却无由相见。

在某年的早春里有一天,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蟠居湖山,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应其强暴所求,恶龙乃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维护太湖的平静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静之时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交战,连续大战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俱负重伤,倒卧在洞庭之滨。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已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的降龙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里,亲自护理,为他疗伤。阿祥因伤势太重,已处于昏迷垂危之中。

一日,碧螺为寻觅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交战的流血处,猛可发现生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为纪念阿祥大战恶龙的功绩,碧螺便将这株小茶树移植于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护理。在清明刚过,那株茶树便吐出了鲜嫩的芽叶,而阿祥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汤药不进。碧螺在万分焦虑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鲜血育成的茶树,于是她跑上山去,以口衔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精神顿爽。碧螺从阿祥那则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当阿祥问及是从哪里采来的“仙茗”时,碧螺将实情告诉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里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饱含晶莹露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了;可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渐渐失去了原气,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没想到,自己得救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遂与众乡邻将碧螺共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之下,为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就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后人每逢春时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而制成的茶叶,其条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清香幽雅,汤色清澈碧绿;洞庭太湖虽历经沧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却仍是独具幽香妙韵永惠人间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35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