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冬夜的寒意和困倦,渐渐地向我袭来——
我放下手中的笔,站起来走近书柜前拿过茶叶盒,取些许茶叶放入杯中,沏上一杯浓茶,以此驱散冬夜的寒意和困倦。
放好茶叶,倒上开水,杯子中的茶叶,立即上下翻滚。我坐下来,双手抱着茶杯,凝视着杯中的茶叶,待温水平静之后,杯中的茶叶慢慢地分散开来,有的停留在原处不动;有的不断上升;有的慢慢下降;还有的早已沉在了杯底。
大约四、五分钟后,我打开了茶杯盖,顿时,茶香四溢,满屋飘香、扑鼻而入——
此时,寒意和困意全无。我呷了一口浓香的热茶。再次凝视着杯中的茶叶,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茶——亦如人生。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畅想和畅谈三种“茶”的寓意人生。
一种人生如悬浮之茶,一种人生如消沉之茶,一种人生如翻动着的茶,茶的结构形状各异,不尽相同,色泽因各种茶的品牌而定,有绿茶、红茶、青茶等,但今天使我深有感触的使茶如人生的思绪,不知能否给诸君带来相同的感悟?
积极向上上进之人生
积极向上和上进的人生,如同这杯中上升着的茶叶,无论它们原先处于哪一层面,哪怕是被水冲进了杯底,它们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力气,将心中那个载着理想的小气泡慢慢变大,孜孜不倦,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它就毫不迟疑地往上升。或许在中间小息片刻;或在中间它们遭遇挫折,心中的气泡暂时的破碎,停留一会儿,折回杯底。然而,在它们的心中深埋着一个梦想,一个精神寄托;于是,它们不甘落后,不甘沉沦,梦想依然在心中成长。
当我看到它们怀抱着自己的“气泡”攀升到茶杯的顶峰时,使我不仅联想到我们的人生,不仅仅是怀着美好的梦想,而且,也要勇敢地、有勇气地去攀登人生的高峰。
那么,深埋在每个人心底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十年寒窗的苦读又是为了什么呢?我们应当扪心自问,并非都不知,所谓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境,坎坷崎岖,只是有的人生,遇到挫折,不进则退,有的人生,遇到曲折,不思进取,而有的人生,遇到艰难险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征途有艰险,一直勇往直前”。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勇气概,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时刻牢记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力求上进,不断探索和探求,使其达到人生理想的彼岸!
消极沉沦下沉之人生
消极沉沦下沉的人生,犹如茶杯中的或盘旋着的、或直线而下的茶叶一样,它们大都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它们却不愿意奋斗,不愿付出,将心中仅有的梦想的“气泡”抛弃;这种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少见。他们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是扶不起的阿斗,要么是糊不上墙的一把烂泥,在遇到困难时,不是积极地去寻求xx困难的方法,而是怨声载道一蹶不振,就此消极沉沦,躺着尿尿流哪在哪,自怨自艾,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背着一身沉重的沉沦包袱,戴着自缚的.精神枷锁,不思进取,不分青红皂白,存在糊涂思想,敌友不分,是非不分,不从自身找问题找原因,一味地抱怨社会,仇视社会,自我感觉良好,似乎人人都跟自己过不去,原本有一个不错的人生,被它们慢慢地挥霍一空,不知不觉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于是乎 ,也将是它们的人生之路走到了尽头,就像这沉于杯底的茶叶一样。
处两者之间的之人生
这类人的人生,如同那些飘飘悠悠欲浮不能,欲沉不甘之茶叶,它安于现状,或自我满足,或不求上进,或自认无能,于是乎,就有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生来会打洞”的想法。对于这类人,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另一类型的人,抱着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不明辨是非的态度,好像墙头上的草,东摇西摆,挂羊卖狗肉,东倒吃羊肉西倒啃骨头,随声附和,敷衍了事,敷衍塞责,也就是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说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又或者说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就是抱着与世无争的“老好好”的处世态度,反正是世间的各种好事坏事,都跟自己沾不上边,自求自安,抱着“有智吃智,无智吃力”的态度,也难怪这类人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也不会做出“引火烧身”的囧事,正所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么顺风顺水走完自己的一生,要么窝窝囊囊地了却此生,归根结底,要德无德,平平庸庸地消耗一生。
我端起茶杯,连同那上浮的茶叶一起喝进口中,慢慢地细心地咀嚼着那曾经奋斗的茶叶,它先是涩涩的,有一种淡淡的苦,然后慢慢的它驱赶了我冬夜的寒意和困倦,温暖了我的心,给我带来了无法溢于言表的激情和热情,它就像那奋斗的人生---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黎明,我推开两扇窗,一缕冬日的朝霞射进窗来,我的思绪随即飞出窗外,放飞“茶如人生”的翅翼,腾飞在鲜嫩绚丽的霞光里,迎接崭新的人生历程!
茶文化是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化,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关于茶的主题散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关于茶的主题散文一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新的事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正好是新茶上市,前不久收到竹叶青给我定制的春茶,于是我就带到办公室给同事们尝鲜。几个老外围观了我泡茶的全过程,看着杯子里竖立的茶芽,都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我告诉他们,看茶就如同红酒里的品香一样,是中国茶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当我把泡好的茶端给他们请他们品尝时,他们犹豫着接过,闻了又闻,就是不敢张口去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茶应该是茶粉、茶包。
而眼前这杯水,充满神秘魔幻的东方气息,美则美矣,但真要咽下肚子,却有点勉为其难。
我一再坚持,告诉他们喝绿茶追求的是新鲜,中国人喜欢用每年春季最新鲜的茶叶招待朋友,所谓“新茶老友”。
出于礼貌,他们小啜了几口,就放在了一边。下班的时候,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还放着满满的一杯茶。
对我来说,在“推广”中国文化时遭受这样的挫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几个人都夸口自己喜欢吃中餐,我对他们说,你们吃的中餐都不是真正的中餐,而是经过改良的美式中餐,在中国根本没有人吃,下次我带你们去吃真正的中餐。
看着他们一脸神往,我一下子来了劲头。第二天中午,我拉着这帮人去了一家很正宗的川菜馆,点了夫妻肺片、蒜泥白肉、水煮鱼、回锅肉和蚂蚁上树。
等菜一盘盘上桌,我的同事们脸上的表情也在慢慢变得诧异。他们小心翼翼地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菜放进嘴里。虽然出于礼貌不停地说很好吃,可是他们的胃没法撒谎,吃了半个小时,大部分的菜都还是满满的一盘。
于心不忍的我只好又善解人意地点了左宗棠鸡和芝麻牛肉。看着他们如释重负又欢欣鼓舞地把这两道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菜一扫而光,我在心里哭笑不得。
在纽约这样的城市,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夸张地标榜自己热爱中国菜、热爱韩国菜、热爱尼泊尔菜——热爱任何一个国家的菜,就连用筷子都是人人掌握的基本技能。可是很多人这样做,其实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虚荣心,对他们来说,能够接受的中国菜也就仅限于改良后迎合了他们口味的美式中餐而已。
到过美国的人大概都知道美式中餐是怎么一回事。全美各地一共有4万多家中式餐厅,比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加在一起还要多,大城市里街头巷尾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你开车上路,即使在最荒无人烟的偏僻角落,也能看到中式餐厅像灯塔一样顽强地矗立在路旁,这些中式餐厅大多是中国移民开的小型家庭餐厅。我在地图里搜了一下Chinese Restaurant,结果密密麻麻。
这些中式餐厅里最著名的菜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左宗棠鸡。这个名字其实是误传,它真正的名称是General Tso's Chicken,意思是“左将军的鸡肉”,左将军就是清朝将领左宗棠。这道菜是用大块去皮的鸡肉裹上面粉,油炸后浇上浓稠的糖醋酱,味道又酸又甜,口感有点像咕咾肉。此外,还有芝麻鸡和陈皮鸡,味道都差不多。
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配菜是西兰花,肉类一般是鸡肉和牛肉,由此就诞生了另外两道美式中餐:西兰花炒牛肉和西兰花炒鸡肉。这里用“炒”有点不恰当,因为所谓的炒,其实无非是把肉弄熟了浇点汤汁,至于西兰花,则沿袭美国人的习惯,几乎是生的。
此外,还有鸡肉、牛肉以及虾肉和其他几种蔬菜的组合,但也不外乎青椒、豌豆和蘑菇这几种。所有这些菜的味道也都差不多。
美国人不太吃猪肉,所以中式餐厅几乎没有猪肉,不过一部分中式餐厅会提供叉烧,当然味道和中国的叉烧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道名菜芙蓉蛋,就是把鸡蛋和蔬菜拌在一起油炸,根据顾客口味的不同还会加上牛肉、鸡肉或者虾,另外附送一份不知道怎么弄出来的浓酱蘸着吃。这道菜各个餐厅的口味差别极大,主要区别在于酱,有些餐厅调制的酱味道还算不错,虽然口味奇特,但是挺好吃的。
还有用了很多淀粉勾芡的黏糊糊的蛋花汤,酸辣汤也很普遍。
美国人吃完中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结账时店员会给每个人发一个签语饼,用鸡蛋和面粉做的,味道有点像蛋卷。打开后里面藏着一张小纸条,一面写着一句励志的“心灵鸡汤”和幸运数字,另一面则会有一个中文词语,配上英文解释。没有人知道在中国完全不存在的签语饼是如何在美国起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十年前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个天才,因为这个小把戏在早期美式中餐流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这些小中式餐厅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每一家看起来都非常相似,就像是连锁餐厅一样,几乎都有一样的店面、一样风格的灯箱招牌和重复率极高的店名。
菜单也都长得很像。
甚至连外卖盒都几乎一模一样,在美剧里经常能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几万家中式餐厅就是美国版的沙县小吃——定位低端,价格低廉,开店极多,风格统一,并且都在唱着一首忠诚的赞歌。
接受度颇高的美式沙县小吃是快餐,并非中国美食的正统。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在美国的接受度却不高。不过,看到同事们留下的、几乎没动过的竹叶青,我也不会觉得失望。众口难调是普遍现象,更何况是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真正有特色的无一不是个性的,但凡奢侈的都是需要时间的,例如一年只有一次的新茶。
所以我宁愿这一杯早春绿茶,依旧以根根竖立的茶芽和神秘鲜嫩的东方绿,让老外好奇又犹豫,甚至暂时被“嫌弃”,也不愿它为了快速迎合老外的习惯而变成茶粉、茶包,软趴趴的一坨,没了原来的精气神,然后还要跟其他的'茶包竞争。
关于茶的主题散文二 我爱人对茶叶一向情有独钟,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喝茶、品茶。一年四季茶杯不离手,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便要沏上一杯热茶,观青青的茶叶在杯子里上下飘浮,望一缕缕茶烟从杯子里缓缓升起,散发出淡淡的青香,闻之心醉,不论出差还是旅游,爱人总要到茶市上逛一逛,到茶店里选上一些精品茶叶,送给亲戚、朋友,与他们分享,在单位或在家里,茶柜里也总是摆着各种各样的茶叶,有普洱茶、碧螺春、龙井茶、铁观音、信阳毛尖等,为了喝茶品茶,家里的开支花销增添了不少,于是的我老唠叨他说:你就那么爱喝茶吗?茶就那么好喝吗?可每到这时候,他总能给我讲出一大堆喝茶的好处,什么喝茶能养生,能防老祛病;喝茶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最可贵的是女人喝茶能美容养颜,青春永驻等等,伶牙俐齿的我一时间被他说得哑口无言。
我爱人是一个极其内向的人,平时老不爱说话,但只要提到茶,话闸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就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每逢来客人的时候,他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茶招待人家,与客人谈讨喝茶的种种益处,谈论一年四季,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春夏秋冬,根据天气不同,所饮的茶也各有不同,诸如此类。平日里他也时不时地给我讲,入秋以来,天高云淡,金风萧瑟,花木凋落,气候干燥,容易出现“上火”、皮肤干涩、鼻燥、咽痛、头痛等症状,这是天气由热转凉季节所致,让我多喝清茶,来平衡机体内气血代谢状态;还告诉我到了春季,天气转暖,百花盛开,喝一些诸如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和菊花等花茶,不仅美容还可养颜,而且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暑气逼人,就应该多喝绿茶,等等,细微之处见真情,爱人的关心体贴犹如茶品的甘甜醇美让人幸福陶醉,在他的劝慰和鼓动下,一向从不喝水又不喝茶的我为了美丽,为了健康,为了爱人的这份爱,不由自主地端起了茶杯,小饮一口,顿时,清苦的茶汁由苦到甜,幽香四溢,齿间留香,回味无穷,斗转星移,渐渐的我喜欢上饮茶,并学会了备茶的技艺、品饮的方法,学会了细细地去品茶的品性、内涵和精髓,更深的去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茶历史。
人有人品,茶有茶道。早在唐朝就有了茶道一说,中华茶道追求的是雅致,开阔的是胸襟,茶道如人道,其共同的核心就是一个“和”字,在当今社会,和谐发展,和平共处,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茶品如人品,品茶品人生,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细细地品茶之苦涩,茶之清香,茶之醇美,茶之淡雅,茶之爽远,体会着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经历风雨洗礼,怎么能见到彩虹的绚丽,不经历挫折磨难,怎能懂得生活的真谛,不励志发愤图强,怎能享受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人生亦如茶品。 在这纷繁喧嚣的年代,一人品茶,“独品得神”,两人对品,“意在得趣”,众人聚品,“意在得慧”,修养人品,修身养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像茶品一样始终保持着清香益人和甘甜的天赋本色,让浮躁的心逐渐地平静下来。
如今,我也喜爱上了喝茶,品茶,并在喝茶、品茶的过程中去寻求一份安逸、宁静。在空闲时,我和爱人坐在窗前的摇椅上,在阳光的透射下,沏一壶热茶,嗅一嗅茶的芳香,品一品茶的甘甜,回味一下过去的人生,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让茶的品格、茶的精神、茶的文化伴着我们一路前行!
关于茶的主题散文三 喜欢在静幽的夜里,静品一壶香茗,伴着氤氲的茶香,梳理章乱的思绪。静静的看着一片片叶子,在杯中一次次的翻滚,沉淀,一杯水由浓到淡,也品着一壶茶从馨香到无味的过程。
白落梅说“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清淡光阴,就着一盏清茶,落棋敲子,吟诗作画,让平淡如水的日子,在馥郁的馨香里清闲雅致。
古往今来,季节更迭,花开花落,岁月山河在朝夕的轮回中,早已找不到往日颜色,唯有一缕茶香飘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依然在一杯水中安然。
一盏茶,不分高低贵贱,名流权贵,乡村野夫,均可在闲暇时光手捧一杯香茗,看庭前花开花落,赏天上云卷云舒,闲话家常,谈古论今。细品慢斟的功夫茶,粗口豪饮的大碗茶,都让淡雅的日子,氤氲着淡淡的香。
茶和水的缘分,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仿佛是来赴一场千年的邀约,茶是水最美的风景,水是茶久等的归人,见面时,无须言欢春花秋月,亦无需倾诉久别重逢的喜悦,只是默默无闻的相依相融,茶为水释放生命中最美的馨香,水陪茶同甘共苦,冷暖不弃。
生命中的相遇相知,或许是寻了前世的约定,两个人之间的重逢,是为了三生石上篆刻的誓言。人海中,一个眉眼的碰触,心灵有了交汇,没有相见恨晚,也没有失之交臂,碰巧你来时,我也在。简简单单的相遇,简简单单的相处,一起把风雨看透,把沧桑共浴。
一盏茶,浓了略显苦涩,淡了便是无味。浓淡相宜的一杯,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伴一心仪之人,把盏临风,仰或是西楼邀月,不用音乐悦耳,亦无须富贵繁华,相对无言,把手中的一盏香茗,慢慢品透,品出茶与水的机遇,彼此荣辱共存的真谛。
茶的一生,坎坎坷坷,历经风雨的侵袭,接受采摘时的分离之痛,经过高温的烘烤,日光下的晾晒,方得在一杯沸腾的水中,释放自己的馨香。袅袅香味给唐诗宋词添了韵味,也给春花秋月增了馨香。
春秋冬夏,花开花落,跋涉在红尘中,免不了滚打爬摸,跌跌撞撞,一路聚散离合难免,荣辱成败亦是家常。唯有用一颗素雅之心,看淡尘世浮华,笑纳风雨坎坷,不管是鲜衣怒马还是枯灯残荷,都该从容面对,不惊不乍,沉稳如水。
一程山水一程人生,每一程人生的路途,命运都给我们安排了不一样的风景和机遇。生命的路上不会永远天高云淡,亦不会永远遍植春天。不管怎样的遇见和磨难,相信都是命运为了我们的成长做的最好的安排。
茶素来与禅有约,禅堂寺庙,清静之地,容不下酒肉,却唯独对茶情有独钟。香客旅人,上香拜佛,皆可在寺庙禅堂讨得一碗清茶。焚香袅袅,木鱼声声,虔诚的善心,在佛前纤尘不染,饮一杯清淡素茶,修心养性,与世无争。
烟火人家,凡夫俗子,日子清淡如茶,苦中回甘。平静的日子,在一壶茶里安稳着,早出晚归之时,泡一壶茶,享享儿女绕膝的天伦,孝敬高堂含辛茹苦的抚养。不用山珍海味,富丽堂皇,幸福已把眉眼间写满。
把盏对茶,不论莫逆之交,还是萍水相逢,有茶,有水,一方茶几,几个板凳,世事风云,家长里短,过往恩怨,都在唇齿间袅袅生香。
清末的蒲松龄,在繁华的路口,用一盏茶,招待往来宾客,地北天南,前朝旧事,都在一杯茶里迤逦而来。或许那些妖魔鬼怪,狐狸仙子,皆是寻了那一缕清淡茶香,与夜色宁静之时,乘月华清风,遁入蒲老先生的杯中,才有的聊斋志异那流芳天下的佳话故事。
闲时,饮一杯清茶,无关风月,不争名利。在氤氲的茶香里,品一品前尘往事,让恩怨得失随茶水翻滚之后,归于平淡,细品一杯香茗,最终明白,繁华似梦最终回归平静,且让人生随一杯茶水,浓浓淡淡中散发自己的馨香。
茶的哲理散文 茶苦似香
谈及理想,身边很多朋友都说想过得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很喜欢外国的一则谚语:人生若茶,茶香如出生,茶甘美如爱情,茶苦涩若死亡.然而经历坎坷的朋友总是将死亡一个词语看的很淡.人生如菊,淡而见其幽;人生若纸,淡而显其白;人生若茶,淡而觉其味.
相比较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消退了一种对人生抱着的期望.与其说这是对现实的认知,倒不如说这是人类对于生活的一种恐惧.生命是最神秘的一种世界有机组成物质.
之前和朋友谈论简单生活,我带调侃的话语说.简单两个字不简单.说出口的时候自己也被吓一跳.这似乎包含着一种人生哲学的无奈和矛盾的性质.其实我也不想用一种老气横秋的模样来窥探这个世界.因为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通常生活在一个潜规则当中.而这个潜规则就如一个游戏中的游戏规则一样.利益熏心的社会,平淡真实的东西正在急速减少.而透过一些标签性质的东西,真实的东西才是最永久的.欣赏很多历史上的人物,可以将社会看的很薄.而人也是单薄的,在世界上,人的一生如蜉蝣般,稍纵即逝.人是一种有限性的动物,所以在人生的旅途漂泊时,我们应信奉一句话:安安乐乐才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
老于世故的老人喜欢品茗茶水,袅袅挪挪的雾气腾腾而上,雾里看人生,自是淡定高洁,清冽素淡,别是一番清练,品茶为人间清苦的品茗.清茶入口,苦涩淡味.亦有淡淡清丽之香气扑鼻,那是一种清澈的味道.一如人生的品茗.正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外云卷云舒.人生于世,如能事事看透,淡定自若,自会云淡风轻.生活是一门很难读懂的学问,因为人在生活中,生活就成为了一个谜局,所以人又岂能将之看破读懂.好比是一局棋.星罗棋布的棋面上面.能看清楚的往往是旁观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人生中,每个人都被迫成为了真君子,因为人生在很大意义上都"举手无悔",覆水难收.我们从人生一路走来,沿途错过的风景.都没办法来第二遍.但我们却须有"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生活素质,以淡然洒脱之心品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当我们身处困境,付诸淡淡一笑.生活的韵味便彰显得极其超脱.胸中情怀淡薄,所有喧嚣烦恼之事托予清风明月荡涤.超越于世故人情外,便领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淡雅.此时,平和,安静,清澄之清韵便不言而喻.
人生若戏,缘起于天,缘灭于人.淡然处之,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庸>>曰:"上不怨天,下不由人."超脱尘世,得一方净土,安放洁净灵魂.观水之曼妙,云之飘荡,月之清雅.赊清风几许,淡然视之,而后做人上人.行止于天之尽头,则静如止水,平如明镜.<<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而后物我两忘.达心灵与天地之间的和谐与默契
花开花谢本有期,月圆月缺皆入画.
一如佛家禅意:生老病死,顺其自然.
茶的哲理散文 茶似人生,人生若茶
终于放假了,过年的气息已经很浓郁,可还想要静静地享受一下属于我的天地。于是在这个暖暖的冬日傍晚里,泡着一杯奶茶,打开电脑上的音响,听着喜欢的歌曲,一口一口喝着奶茶,喝着喝着觉得太甜腻了,随着就泡了一杯茉莉茶。
闻着茉莉香茶,我的思绪不知不觉飞到了我刚上网的时候,想起了我的第一个网友,想起了我们第一次聊天,聊的内容就是茶。
我记忆犹新的是,网友说人生就是一杯茶,还是一杯苦茶,有时候宁愿独自浅尝,也不想和他人分享,即使同人一起品味,也断然不是同一种苦涩与心境。
其实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是茶叶,苦、乐、甜参杂在人生的清水里,渐渐的这水便有了道味。他们终究还是匆匆离出,等待的又是下一片叶即遇即逝,如此反反复复。
那一杯杯茶里,诠释了我们的人生。独自品尝,终究还是苦涩的,一路过来,人生不如愿的事太多,留不住的人太多,想做却没有完成的事太多,生活的百味浸泡,还是让苦占了舌尖,尝到了人生的最真最初的味儿。
大多时候,我宁愿喝着浓郁茶,品尝着过去记忆,因为那茶里还有那渐渐远去茶叶清香和背影,更有苦过后的无尽甘甜,生活的片断便在甘甜里渐渐清晰、连接,如电影般,有色有音。
茶越浓,甘甜就会更悠长。四季都浸渍在人生清水里,便有了春的清新,夏的炙热,秋的舒畅,冬天的羞涩,这些都能茶里尝到,越浓越明楚。
我们也是别人茶里一片茶叶子,只是不知道,在别人茶里,我们是苦的那片茶叶,还是甜的那片,即遇即别便成了整个人生。
是的,人生就像是一杯茶,需要一份悠闲的心,静坐品茗,悠闲的时光,安静的坐下来,细细品味茶中滋味,才能品出岁月中历久弥新的温馨味道。
在美好而惬意的冬日傍晚,一首音乐,一杯茉莉茶,一缕清香,在淡淡的茶香里,梳理沾染灰尘的心情,安抚疲惫的心灵。一种淡淡的思绪,如同杯中淡淡的茶水,淡淡的惦念,淡淡的问候。
茶的哲理散文 人生如茶
人生如水,说的是人生活的一种境界,而人生如茶,我主要想说的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人生应该如何活法。
把人生比做茶,这是对人生的参禅,也是我对人生的感悟。大家知道,一个人喝茶时间久了,才能真正品出茶的滋味;一个人经历多了,便会悟出许多人生滋味。我去大理旅游时,导游曾经向我介绍过当地人的茶道,说是云南大理白族有喝三道茶的习俗,它的独特风味是一苦、二甜、三淡。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在品茶呢?青年时期,我们要吃苦耐劳,努力开拓,可以说是喝的是第一首苦茶;中年时期,我们要有所作为,收获成果,喝得应该是一道甜茶;到了老年时期,我们就必须要心态平和,悠然自乐,喝得就是一道淡茶。这既是人生的三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
我有时就在想,品茗的过程真得就和人生的过程一样。我们在少年时期,人性初显,无忧无虑,生活的是淡淡的淳味,就像涩且轻的茶一样;青年时期,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充满梦想,生活的是艳亮而有色彩,如同新茶一样清香而色艳;壮年时期,事业展开,人性养成,祛除了浮躁,趋于稳定,又保持了色彩和活力;中年时期,人已成熟,心气平稳,但风韵犹存且又不失雅致,是最有品味的阶段;老年时期,世事洞明,名利已远,趋于淡薄又安于清闲。如果你能像品茶一样对待生活,活得就是一种实在,
人生如茶,重要的是你对茶道的悟性,也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即使同一品种的茶,不同的人去泡、去品,也会得出不同的滋味,即使其是同道茶,每一泡的滋味也是不尽相同的。就像许多同时代、同年龄、受过同样程度的教育,甚至同一种生存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况、发展程度、取得的成就、生活的幸福感存在差异一样。悟性的深浅决定差异的大小。聪明只决定生存能力,智慧才决定生存质量。
生活既复杂又简单,关键是你如何就感受,去品味。我们常常说一人有一个人的活法,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我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那你就珍惜每道茶的品尝,品出你自己的滋味,品出你自己的人生。不管你品出什么滋味,那都是自己的人生,别人无法替代。
※本文作者:※
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人生如茶
作者/宋凌君
相传有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来到千年古刹普济寺,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心灰意冷,请求大师指点迷津。大师释圆并没有立即反应,而是沏了两杯“铁观音”茶。第一杯用的是温水沏泡。茶叶虽是茗茶,但经久不闻茶香,无法人口。第二杯,同样的茶叶,用沸水反复浇注,清香扑鼻,沁人心脾。直到这时,释圆才解释道:施主请看,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漂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才释放出四溢芳香。一席话,说得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发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终于事业有成。
沏茶的水可能是热的、温的,甚至是冷的。水温的变化决定了茶的味道。这即是饮茶的艺术,又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同理,水的不同形态变化,也象征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o℃以下,那么他的状态就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双脚站立的狭隘之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着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人海。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成水蒸气,化作云雾飞翔。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广阔而高远。
人生如同沏茶。水温够了茶自香,水温不够难人味。那么如何提升人生的水温呢?
信念坚定是动力。人生之旅,举步维艰。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在所难免。我们应像河水一样,虽然路径弯弯曲曲,但流淌向前的目标始终不变。遇见小石块冲过去,遇见大石头,迂回绕个弯,另辟一条路。挫折和苦难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则是万丈深渊。 ( ) 战胜它,需要我们积蓄力量,清除羁绊,把挫折当成成长的动力,把失败作为开拓的起点。任何时候,不消极、不悲观、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信念。相信:挫折和苦难都是暂时的。在尚未付出努力之前,每一个人的水都不可能是沸腾的,也都不可能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来。当你执著地坚持把那一壶水加热到足够高时,就能摆脱失意,享受成功的快乐。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努力勤奋是捷径。假如将捷径理解为一蹦而就的话,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假如将捷径理解为达到成功最短的距离,那么,捷径一定是勤奋,即脚踏实地的奋斗和扎扎实实的努力。经过困苦的煎熬,岁月的浸泡,人生的那杯茶才能够清香四溢。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就付出的回报。就像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妇女成为享誉全球的外交家,是因为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劳。要想肚别人优秀,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勤奋与成功昃相辅相成的。踏实做人,努力奋斗,收获的必将是灿烂的未来。
增强实力是硬道理。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够,达不到应有的层次,要想事事成功,人生圆满,自然很难。我们要做一条容纳百川、奔腾不息的河。使自己的能量之水与流动的知识长河相连,保持其活力和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也有保质期,能力素质尚需不断发展提高,才能与时俱进。否则就像一潭死水终会走向腐化。提高实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趔硬的基本功,非同一般的本领。
水温够了茶自香,功夫到了自然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实现质变。人生如茶!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四中学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19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传说种种之铁观音
下一篇: 简铭钦一茶一坐背后的操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