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去空旷的山野了,一直有这样的念头,只是时间和心情的问题。
不知道从那里开始了萌动,从昨天到今天,瞬间的决定成为可能。早上,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还在想要不要放弃。
我昨天搜了好多资料,也在找寻一个值得去放飞心灵的栖息地,毕竟城市的生活让人很压抑。 或许纯粹的自然,能唤起生命中某样的情愫,慢慢地开始品味新的所谓收获。
不过,在人为的左右下,我们还是决定了出行。我们四个人,先乘车到了距离这里不远的长安县城,从汽车站搭上了开往大峪的班车。
以前也听过这个地方,只是没有去,这次看来是可以达到目的了。 车是那种小中巴,有点脏,不过没有办法选择。
离开县城没多远,我们就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给人很清新的感觉。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还能发现点点粉色的桃花。
车一路飞快地奔跑,从太乙宫拐进去,路不是十分顺畅,好似在修道路的样子,车经过的时候能看到尘土飞扬的景象,在滚滚的红色尘土里,我们感受着追逐岁月的辛苦。 秦岭已经很近了,我们从车窗能感受从山野里吹出的微寒,季节就是这样,让人在感受中也有山的野性。
我庆幸于这样的拥有,因为从小就没有离开山,而现在山又是那样地清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目的地。
虽然没有想象得好,但也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开始了新的启程。 一路向上攀登,上面是所说的嘉午台。
由于时间的关系,走了一段的时候,才发现时间不充分。半路上,我们找了户人家,开始吃饭。
随后就折回了,匆匆结束了大峪之行。饭是位老大妈做的,很传统的做法,她给我们六个做面条,我兴致来了就帮她烧火,很有意思。
看了那样的家境,我们都觉得老人家挺不容易的。最后,吃完算了20块钱。
不过,饭还算可以。下次,是什么地方,王欢说秦镇,不知道有没有时间,我期待。
秦岭72峪的详细路线(组图) 库峪: 路线:长安区-杜曲-引镇-库峪乡 大峪: 大峪自然风景区位于长安区秦岭山脉,距西安市区45公里。
风景区内溪流潺潺,水潭清澈见底,潭瀑相连,景色优美,沿途随处可见蝴蝶翩翩飞舞,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天赐顶上可欣赏到近200亩面积的高山草垫的独特地貌。 路线:长安区-杜曲-引镇-大峪 路线:长安区-杜曲-王莽-大峪 小峪: 在大峪西边 路线:长安区-杜曲-王莽-小峪 位于西安东南秦岭山脉的小峪,距西安40多公里,那里风景如画,气侯宜人,民风纯朴,四季分明。
从西安出发经长安路----韦曲------杜曲南3公里叉口左拐1KM王莽乡路口-----王莽乡-----向南5KM小峪水库-----进山7KM沙土路------小峪终点柳金坪(海拔1180米)。 骑车到此为止,可将车寄存在老乡家,徒步顺羼羼小河逆流而上,绵延几十里山路风光无限! 白道峪: 大峪、白道峪、小峪都在长安引镇境内,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嘉午台]在三个峪的交汇地段。
路线:长安县-杜曲-王莽-大峪-白道峪 石砭峪: 路线:长安区-子午镇-石砭峪 康峪: 有人说西安是距大山最近的都市,也许并不准确。 但有一点我相信,就是终南山对于西安来说太重要了。
它见证了十三朝古都的兴衰变迁,它是一部记录了周秦汉唐华夏盛世的矗立的史诗,它是西安城的守护神、也是西安城的无字碑。如果每个城市都有灵魂的话,那终南山就是西安城的灵魂。
终南山沟壑深邃,山势富于变化,千姿百态,其山有尖者曰峰,平者曰顶,圆者曰峦,相连者曰岭,峻壁者曰崖,崖间崖下者曰岩,有穴者曰岫,路通山中者曰谷,不通者曰峪,山谷中有水曰溪,山夹水者曰涧,可谓山形之大全,是山水画家极好的临摹之地和摄影师不可多得的摄取镜头之处。 在这个伟大秀美的山岭中,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峪,它不起眼的连西安人也绝少知晓,它就是康峪。
这个名字因何而得,说法不一。当地人说因为峪中有一条康溪,故名康峪;有人说因为以前峪中住有康姓人家,故名康峪;有人还说是因为春秋时期秦穆公修灞桥,在此取石(现在康峪里还有遗石种种),为保年景丰裕,故称康峪。
从西安城驱车四十分钟就可能抵达康峪,而由宽阔的环山公路到康峪峪口有一段硬化的山路,这是建设中的康峪休闲渡假山庄修筑的,车可以一直开到峪口西康铁路终南山大峪隧道道班的院场。在这里停车不收任何费用,若遇见到道班的人,只需点头一笑即可。
峪口只有一户朱姓人家。 朱家小媳妇颇有点姿色,也烧得一手好菜,当然绝非城市里那种厨子手段,而是山野农家的味道。
在进峪之前,先去朱家打个招呼,而后坐在朱家门口的石桌边定好饭菜,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要些新鲜的木耳和野山菌,当然,烙锅盔和红烧土鸡是一定要吃的, 不过他家养的土鸡有限,能否吃到要看运气了。 峪口到石门是一段约一公里较为平缓的山路,夹道是茂密的杨树。
路傍着山,溪傍着路,若是在雨天或雨后来,山溪就会满涨,流到山路上来。不过在水阶上跋涉则又是另一种山行的感受。
石门,传说是大禹治水时用开山斧劈开的,巨大陡峭的两扇石壁,峙立于峪中,宛若雄伟壮丽的山门。 康溪则由门中婉转叠落,奔流而出,而溪边的石阶曲折陡狭,隐幽地通向山峪的深处。
一入石门,山径陡然艰险起来。从这里开始就进入到长安南五台林场的领地,也就进入了康峪最美的风景区段。
奇形怪状的岩石堆叠成弯曲险陡的小径,翠绿茂密的纤竹把小径遮蔽得难见天日。 拨开幽篁,在狭窄的竹径中穿行,而径边山溪淙淙的流水声、竹林沙沙的风响和山谷中婉转的鸟鸣,就汇成了美妙动听的交响乐。
走过二百多米的竹径,视野渐渐开阔起来。两条涓涓溪流在这儿汇合。
此时,可以在溪边寻找临水较大的岩石,用手拂去上面的青苔,坐下小憩。 如果是夏天,还可以脱掉鞋子,将脚浸在清澈的溪水中,飞泉爽气,流瀑消暑,顿觉清凉而舒适无比,掬甘泉来解渴,淋琼液以洗尘。
再往前去,便是大片的松林。松林以油松和锐齿栎居多,华山松杂于其间。
走入林间,排松送青,山花艳发,恍游匡庐,流连忘返,马上就有走入唐代诗境中一般的感觉:“青猿吟岭际,白鹤坐松梢,”“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势奇看不定,景变写难真”……尤其是日暮时分,那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情景就会再现。 沿着石径和山溪继续前行,径旁杂生的果树,时常也能给人带来山行的快乐。
樱桃、桃子、李子、杏、核桃、梨、山查、山枣、板栗、柿子伸手可摘,几乎在夏秋季都可以品尝到最鲜美、最绿色的水果。距石门一里余,就是望景台。
在望景台对面的山坳有一处自然形成的平坝,方圆约七丈,平坝上有几间破落的房舍和颓圮的围墙,院中杂草丛生,晚秋更是满院落叶。 在这儿山路分岔,一条通向西边山上的青莲寺,另一条通向南五台山。
去青莲寺,要越过小溪登西山。坡陡路险,经常要四肢并用才能奏效。
攀爬至半山腰,渐有石阶。沿台阶向上,过小石桥就到了。
现在的青莲寺已经没有僧人了,原来的大殿和僧房都已经坍塌,在大殿的废墟上建起的简易小楼是五台林场的工作站,通常也没有人居住。 庙台下还残存有五孔旧窑。
庙台上面约五十米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zizatan/602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命带桃花劫怎么查,什么叫“桃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