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反对其他答主认为诸葛亮不是布衣的说法
我们知道诸葛亮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诸葛珪泰山郡丞相当于今天的省长的秘书长。他的叔父诸葛玄也曾经当过豫章太守,后来诸葛玄又投靠了刘表。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这段时间诸葛亮都是跟着叔父诸葛玄在奔波,从诸葛亮早期的履历来说,诸葛亮绝对不能算是所谓的布衣。但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什么要说“臣本布衣”呢?而为什么笔者要同意诸葛亮是故意的说法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布衣既指普通平民也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在诸葛亮叔父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便带着他的妹妹到隆中隐居,用他自己的说法是“躬耕于南阳”,《三国志.诸葛亮传》也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这里的“陇亩”可不是代称,而是指的田地,说明诸葛亮在亲自去种地。虽然诸葛亮家世显赫,但是他并没有做官,而是亲自去耕地了,这正是普通老百姓干的事情。所以他称为自己是布衣也没什么问题。
第二,诸葛亮自称布衣,也指代自己的布衣精神
什么是布衣精神?他指的是古代平民知识分子所坚守的一种信念,不畏权势,不附权贵,叛逆,追求自由而豁达的精神。诗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自称“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说的就是这种潇洒快意人生的精神,所谓“天子呼来不上船”嘛,诸葛亮也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很多人说诸葛亮说这话是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其实心里还是想出仕的,但是我却认为他是精确地反映了诸葛亮的想法。试想一下,以诸葛亮的才气,如果要是想到曹操或者是其他诸侯那里谋得一个职位,岂不是易如反掌?更何况他的兄长诸葛瑾还在孙权那里当差呢。在诸葛亮遇见刘备之前,曹操和孙权都是已经各安一方有了自己的势力了。反而刘备当时落魄得很,还在跟着刘表混呢,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刘备。这足以证明诸葛亮是胸怀布衣精神的,任尔等家大业大,一手遮天,我就是不伺候。
综上两个原因,笔者认为诸葛亮说“臣本布衣”是比较符合对自己的描述的,而不是诸葛亮的自谦。当然啦,这都是笔者个人的意见,欢迎其他有不同意的同学们留言交流。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 yāo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句子翻译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注释:“武陵是湖南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
(《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他)顺着溪水划船,不记得划了多远的路程。
3.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其中没有别的树,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杂。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划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看到一座山。
6.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7.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译:刚开始山洞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译:里面来来往往的和种地劳作的,男女的穿戴,全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11.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12.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4.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译:从此不再出去,就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了。 1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16.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译:这个人对(村人)一一详细地说了他所知道的,(村人)都很感叹,惋惜。 1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译: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肉饭菜(来款待他)。
(渔人)过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 18.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译: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9.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0.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他进出桃花源的事情。
21.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居然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22.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
23.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还没有去成,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寻路探访的人了。
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字词详解: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坠落的花瓣。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
这里是走完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zizatan/602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桃花溪带拼音粗体字
下一篇: 命带桃花劫怎么查,什么叫“桃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