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风水 >> 办公室风水

谈“蛇”说性格,谈蛇色变是一种什么倾向

大道家园 2024-08-26 13:35:38

谈“蛇”说性格,谈蛇色变是一种什么倾向

我的性情为何这么优柔寡断?为何不太简单置信他人?为何一点点的小工作就可以激得我暴跳如雷?性情的奇妙其实就藏在每一个人的生肖内里。本日就来看看属于生肖蛇的一些性情特质。

先我们来看一看生肖蛇性情好的一壁。

首先,生肖蛇文雅的表面再配上故作奥秘的姿势和办事世故的办事作风,使其在交际场所优势声水起,擅长发明有益于本人的时机。

生肖蛇特性成稳,遇事不张皇,有着与众差别的才识,为了到达本人的目的会不平不挠地克制各类坚苦。

爱好低调解理本人。暗中举行本人的方案。

对于四周事物具备天生的察看力,对于四周发作的任何变故会疾速的做来由理。


简单比他人先一步取得时机,觉得单凭本人的力气就能实现抱负大业,可是团队精力差,终究以失利了结。

擅长把持本人的脾性,不爱措辞,做甚么工作都要思前想后,擅长剖析工作,是有学问的念书人。

十分理解本人,重视物质之外的糊口,觉得矫捷,具备精良的判别。

爱好赢利,钱库丰,财气很旺。

特性寡断,可是思想迅捷,从不优柔寡断,擅长判别,是一个具备灵性的生肖。

如今我们再来看看生肖蛇的性情的另外一面。

特性冷淡,极强的把握欲,性情上面也有柔嫩的一壁,可是给人的觉得是很难靠近,不会投入流露本人的实在设法,挑选交伴侣方面十分的抉剔。

倾慕虚荣,不太简单置信他人说的东西。

心境简单遭到搅扰,感情路途上面会呈现曲折。

很强的查颜观色才能,世故办事,气度略窄,和别人相处坚苦,垂青感情和财帛。

待人礼貌谦恭,心坎却是不肯意供认别人比本人强。

恋爱坚决,用情不移,绝对于没法承受情人的别恋。

人无完人,可是把持本人心情,多替别人着想,我们会愈加优良。

骈赋文的骈赋文

历史渊源 赋,起源于战国,形成于汉代,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魏晋以后,汉赋逐渐演化成体制较小的骈赋(也叫俳赋),讲求对仗,词语华美,抒情成分增多,文学气息浓厚起来。 魏晋是一个美文的时代,骈赋则是这个时代美文的最突出标志。魏晋人以其缘情绮靡之美学观指导下的逐美实践以及所形成的骈美形式,最强烈地表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典型情绪和美学特征。骈赋的出现,是文学个性化表现的特殊要求,也使文学真正地成为了“人学”。从文体的性质上看,骈赋很像舶来品的散文诗。骈赋的丰富性、繁复性和华赡性,非常有利于表现深沉而激荡的情感,适应个体生命的复杂难言的哀怨惆怅的含蓄抒写,往往表现“生命不谐”的悲悯主题和幽怨情感,形成强烈而浓郁、悠长而缠绵的情韵,读来让人回肠荡气而生成一种艺术快感的颤栗。魏晋骈赋不仅有其自身的形式优势,还对其他文体具有深刻的影响。 骈赋,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样式,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势力,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最为壮丽的奇观。魏晋南北朝骈赋(以下简为“魏晋骈赋”),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突出的时期,这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很重要也很有意味的现象。何以魏晋文人普遍地爱好骈赋呢?魏晋骈赋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个没有被人们所真正重视而必须正确对待的文学史现象。 因为人们对“骈”字讳莫如深,甚至大有谈“骈”色变的倾向,把“骈赋”与形式主义联系在一起,在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时多着眼于五言诗,或者说在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最大关注是在五言诗上。我们以为,这一时期的骈赋,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影响上,都远远超出了五言诗,甚至超出了文学的本身。朱光潜先生在论述诗赋的格律形式问题时说:“律诗有流弊,我们无庸讳言,但是不必因噎废食,任何诗的体裁落到平凡诗人的手里都可有流弊。律诗之拘于形式,充其量也不过如欧洲诗中之十四行体(sonnet)。我们能藐视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弥尔顿、济慈诸人用十四行体所做的诗么?我们能够藐视杜甫、王维诸人用律体所做的诗么?”我们很欣赏这样的说法,再于其后加上一问:我们能够藐视曹植、王粲、陶潜、鲍照和庾信等人用骈赋形式所做的赋么? 一、魏晋骈赋的高潮与士人自我觉醒的时代情绪 自建安始,骈赋取代了大赋而畅行,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写骈赋,几乎什么都可以入骈赋,据严可均所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所辑《历代赋汇》之统计,魏晋南北朝有赋1095篇(包括残篇),作家284人,其总数是今存汉赋的6倍。曹植和傅玄等人创作的赋超过了50篇。这些赋的形式,又主要是以骈俪为主流的,至少可以说在这些赋里都具有骈俪的要素或成分。 按照表现内容或题材分,魏晋骈赋大致可分为三类: 咏物写志:曹植的《白鹤赋》以鸟喻人,通过对“遘严灾而逢殃”遭遇的描写,表现作者遭受迫害的幽愤;他的《蝉赋》、《鹞雀赋》等则写出了一种特定环境中的忧谗畏讥的惶恐;应玚的《闵骥赋》,以“良骥不遇”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愤;祢衡的《鹦鹉赋》,写鹦鹉的不幸即是暗喻自己的不幸。王粲的《槐树赋》表现出“鸟愿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衿”的渴望;还有如嵇康的《琴赋》,张华的《鹪鹩赋》,鲍照的《舞鹤赋》,谢惠连的《雪赋》,谢庄的《月赋》,庾信的《枯树赋》等。咏物赋特别的发达,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入赋的,甚至连飞蛾、苍蝇、老鼠等都可以成为赋的对象。 即景抒情:魏晋士人的悲悯之情往往通过自然物的吟咏而表现出来,从山川和草木凋落中联想到人生无常。曹丕和曹植都写过不少这样的辞赋,曹丕有《感物赋》、《愁霖赋》、《登城赋》等,曹植有《愁霖赋》、《节游赋》、《游观赋》等,还有如应玚的《愁霖赋》,王粲的《登楼赋》,谢灵运的《山居赋》,沈约的《郊居赋》,鲍照《芜城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思旧怀人:这类作品都是伤叹与哀悼亲人故旧的,如曹丕的《悼夭赋》,《感离赋》,曹植这方面的赋更多,如《离思赋》、《静思赋》、《释思赋》、《归思赋》、《幽思赋》、《闲居赋》、《闵志赋》等,还有《洛阳赋》、《洛神赋》,再有如向秀的《思旧赋》,陆机的《叹逝赋》、《悯思赋》、《大暮赋》、《感丘赋》等,江淹的《恨赋》和《别赋》,庾信《思旧铭》等等。 无论哪一种题材的骈赋,基本上都适应了抒写惆怅、压抑或者凄苦心境的需要,都是以悲为美的美学追求,这些作品里总是回荡着一种哀怨低回的悲怆之音。可以这么说,悲悯是魏晋辞赋的共同主题,是主旋律,主色调,是这些辞赋的共同本色。 骈赋,作为一种文学奇葩在魏晋盛放,肯定具有其合理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在“人的自我觉醒”上找到原因。一般研究认为,时代使然,而偏重于社会动乱的直接原因,也就是饥饿、贫困、瘟疫、迁流、疏离、贬谪、放逐等,这自然不错。社会的剧烈变化,动荡不安,人民劫难深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们以为,所以出现骈赋大量写作的最为深刻原因还在于,士人的生命意识,在于他们特殊环境中的个体生命感动,在于自我觉醒的时代情绪。魏晋的动乱,破坏了正常的安定的生活,无论是地位显赫的高官还是衣不蔽体的贱民,都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随时都可以遇到天灾人祸而结束生命。魏晋时期政权迭变,对于士人来说,除了具有与一般百姓所共有的战争和瘟疫所带来的死亡恐惧外,还多了一个政坛党争而引起杀身之祸的惶徨。以建安七子为例,没有一个寿终天年的,孔融死于曹操刀下,王粲亡于东征途中,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同时死于瘟疫,阮瑀也只活了四十余岁。魏晋名士如何晏、嵇康、陆机、陆云、潘岳、张华、石崇、郭璞等人,都是在动乱中被送上断头台的。刘琨、鲍照等在乱兵之中死于非命。陆机年届四十,感叹于同龄亲友已死亡过半,他在《叹逝赋》里感伤不已地叹道:“夫何天地之辽阔,而人生之不可久长”。对于文人来说,最困惑的有两种:一是生命无常,一是穷困不遇,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还超过前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波斯比洛夫在分析悲剧性与悲剧情绪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它不只是因为与外界的威胁力量发生冲突而造成,而首先是因为个人的切身要求与他所认定的超个人的生活价值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这种“矛盾”所引发的士人的悲哀与孤独,远胜过其他“情感”的痛苦,也造成了远胜于其他情绪的复杂与激烈。这种“穷困不遇”而引起的悲悯与孤独,成为魏晋时期的普遍情绪,也反映了魏晋人的自我觉醒。士人的强烈的个性意识与情感欲望,在遭受到严酷现实的摧残和压抑后,特别是在感到对命运的无可把握后,心灵多创,因此而形成了这个时代的士人特别的多愁善感,性格怪僻,行事乖张,不近人情,进而形成了魏晋人悲天悯人、惜时怜物的审美心境,形成了以悲为美的心态与趣尚,形成了凄婉哀怨的悲剧美的骈赋文本。 因此,骈赋写作,以及骈赋把幽忧悲悯主题的表现放在中心位置上的文学创作,完全是基于自我觉醒之上的时代的情绪,是在当时高压政治下士人心灵的深重叹息,是生命不谐的感奋颤音。另外,“‘文章不朽’这种全新的文学观念生动地反映着建安文人对人生永恒价值的追求,鼓励着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从事此‘不朽之盛事’,而且也促使人们将文学作为表现自我内在情感、自我精神世界的手段或方式。他们用文学抒已之情,从而使抒情化成为建安文学的灵魂,成为文学摆脱经学束缚而获得独立的重要标志。”这也是人自我觉醒的时代情绪的一方面。 二、逐美时代的美学要求与美文极至 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典论·论文》),到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文赋》),再到刘勰“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文心雕龙·情采》),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诗品》)等,从文学理论上高标出魏晋时代的尚美逐美的风气。 鲁迅先生对曹丕的“诗赋欲丽”的艺术主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文章的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首当其冲地提出美的主张的曹丕,他最先把握到了时代逐美的需要和趋势,鲁迅说:“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现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 sake)的一派。”着眼于文学的形式美,把形式美放到了重要位置上,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标明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文学已经具有了“绮靡”的形式美的要求与形态。 也许是为经学束缚太久的缘故,也许是文学质木无文而不能够适应抒情需要的缘故,文学到了魏晋这个“文学的自觉时代”以后,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极端要求。魏晋成为了一个“美文”的时代,时代需要美文,使凡是能够美文的一切文字都美文化了,不仅文学上所有的文字美文化了,几乎所有的官样文章也美文化了。而且,人们对美的追求,已经渗透到所有的方面,他们不仅欣赏自然,也欣赏人的自身,追求种种风流放逸。美,已经成为他们的深刻需要,成为他们置换或超越其精神的生命形态。人们对美的这种需要和追求,在骈赋上的表现最为突出,换言之,魏晋人以辞赋的形式最强烈地表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典型情绪和美学特征。而这种在文学上对于形式美的追求,成为文学摆脱经学束缚而获得独立的重要标志,成为魏晋人表现自我的内在情感、自我的精神世界的生存需要。人们用美的尺规来评判人,评判作品,关于这一点,钟嵘的美学态度最为鲜明,也最具典型意义。比如,“钟嵘对建安文学中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慨是不欣赏的,对嵇康的无所顾忌的、近于愤激的思想表现是不以为然的,对于宋代杰出诗人鲍照作品中常给人以凌厉雄浑之感的意气的表现也是不满的。”这是因为激直凌厉的表达不能为钟嵘所欣赏,而陶潜诗“平淡”、“真古”的另外一种风貌,也不被他看好,其诗被列为中品。钟嵘钟嵘为什么对这些我们现在一致叫好的诗人和诗歌并不欣赏呢?钟嵘欣赏什么呢?我们以为,弄清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就弄清了这个时代的美学趣味的本质问题。钟嵘所特别推崇的李陵、苏武、曹植、刘琨、阮籍、陆机等人,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具有怨深文绮、意悲旨远的要求。钟嵘的文学观的核心也是“怨而不怒”的,他在对诗的本质的认识上更加突出“怨”。但是,他特别讲究“情兼雅怨”,“文典以怨”。钟嵘即以此来作为品评的标准,把诗人和诗歌分为上、中、下三品。很明显,他是把“形式”标准放在首位的,十分重视表现,重视表现和表达上的美的形式。这虽然说的只是钟嵘个人的美学趣味,却代表了魏晋主流美学思潮,代表了魏晋时代的美学观。文学的评判标准全部美文化了,即便是“怨”的内容,如果不出以“雅”的形式,也是注定要被那个时代所冷落的,陶潜就是最好的例证。刘勰的诗美观是儒家正统的,他对陶潜诗也没有什么好感,《文心雕龙》里纵论历代诗人,竟然无一语提及陶潜。然而,如果把陶潜的骈赋放在那个时代里衡量,其重视表现美的精神、手段及形式与效果,绝不在时人之下了。陶潜虽然存赋仅三篇,却篇篇精致完美,欧阳修对他的《归去来兮辞》评价极高,说是“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此赋辞采流丽斐然,骈四俪六而又参差错落,俪对工巧,奇偶天然,其中巧用双声、迭韵、迭字,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等等,造成了语言上律化了的鲜明乐感。 时代对文学的要求,使文学进入了一个“逐美”的时期。这种“逐美”成为魏晋南北朝的整个时代的风气,使几乎所有的文学样式都极其重视辞采、重视骈偶、重视韵律的形式美,只不过是骈赋在这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罢了。应该说,骈句偶句在此前已经不乏先例了,但是,像魏晋人这样认真、这样执着而在作品中这样频繁出现的,还实在没有。尤其是在韵律的自觉使用上更是前无古人。语言趋向骈偶化和韵律化,是时代对“美”的最重要的形式要求,这是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导倾向,也是魏晋南北朝的辞赋不同于东汉抒情小赋的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更加区别于一直板着严肃脸而“劝百讽一”的汉大赋。 陶潜的《闲情赋》因为不是“劝百讽一”而单纯言情,在文学史上一直被视为有争议的作品,连最先对陶潜有高度评价的萧统也因此指责为“白璧微瑕”而大呼“惜哉”。其实,陶潜也是努力想要“有助于讽谏”的,其序中叙说作赋之原委时就有这样的表述。他在序中自谦说:“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意思是,即便文辞不能如前人那么优美高妙,我也是要仿作一篇的。这就说明在文学的“逐美”时期里,陶潜也有这方面的追求和能力。事实上他的这篇骈赋超过了古人,而且在后来几乎所有的这样题材的古代诗文中也找不到可以媲美的作品。“赋是一种大规模的描写诗。”陶潜以这样“大规模”的描写,充分显示了赋的优势特点,也表现出其个体的艺术造诣、丰富情感和创造精神。此赋写得镂金错彩,缠绵悱恻,渴望与失望、欣喜与恐惧、热烈与冷静、欢歌与悲叹等情感交织,心理矛盾激烈,感情跌宕起伏,形成了极大的内在张力。特别是中间部分的“十愿”与“十悲”,更是不遗余力,极尽铺张扬厉,逐层开展,尽写热烈爱恋中的一系列感受,心理过程微妙逼真,充分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驾驭力,形成了一气流转而百旋千回、自由奔放而酣畅淋漓的文势,形成了强烈而浓郁、悠长而缠绵的情韵,读来让人回肠荡气,生成一种快感的颤栗,久久沉浸于淳美的意境之中而不能自拔。 骈赋的出现,是文学的个性化表现的特殊要求,是文学真正成为“人学”的艺术特征,也是文学顺应了逐美的时代要求和趋势。这种对美的深刻需求,使魏晋人变汉大赋的乏情而为悯情,在内容上变大赋的炫耀性的堆砌为感发性的体物,因此在风格上也变大赋的富丽艳靡而为清疏幽怨,使骈赋成为那个时代文学形式美的代表和极至。即便要求近乎苛刻,文句、辞采和使事用典上十分讲究,但是,因为魏晋人执着的美的追求和高超的艺术技能,使极难对付的骈赋形式而达到“情兼雅怨”的标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绝少矫情、卖弄、堆砌的感觉,读后令人感奋而有袅袅之余音挥之难去。尽管有人说这些骈赋“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但是,它在体验世俗、缘情绮靡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成为觉醒个体的忧患意识的悲鸣载体。这种在文学上突出性灵抒发和形式美的创造,无疑是文学发展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向。特别是到了齐梁,建立了美学、文论的系统,而欣赏论的出现,则是对骈赋的创作的总结,也是推动,并且使骈赋中运用和出现的美学的要素,渗透到了其他各个艺术乃至生活的门类里去了。朱光潜先生认为:赋本来是诗中的一种体裁。中国诗走上“律”的路,最大的影响是“赋”。诗和散文的骈俪化都起源于赋。朱先生解释说:“何以说诗和散文的骈俪化都起源于赋呢?赋侧重横断面的描写,要把空间中纷陈对峙的事物情态都和盘托出,所以最容易走上排偶的道路。”朱先生赋的观念,严格意义上说是指骈赋,也就是说,骈赋不仅有其自身的形式优势,还对其他文体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魏晋骈赋的文体优势及其特征 魏晋人何以一定要用骈赋骋情呢?骈赋何以只有在这个时期最为畅行呢?思考这些问题很有意义。 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说:“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撰述,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而华靡之作,遂开四六之先,而文体复殊于东汉。”此论有两点意思为我们所同感:其一是骈赋出现于建安这个文风转变的重要时期,虽然其作者还没有自觉的文体意识,但是,在他们的撰述中,已经具备了骈赋的一些基本特点,而且,建安文人乃骈赋的开风气之先者;其二是因为这些骈赋形式的拥有,而使这些文字明显区别于东汉的抒情小赋。我们以为,虽然这种“文体复殊于东汉”,但又明显让人看到这是从小赋中胎脱而来,是在小赋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更适宜表现幽怨情感且更具有绮靡形态的美的形式。或者说,骈赋的直接源头,其主要艺术养分是屈宋的辞赋,而不是汉大赋。大赋之旨归在于讽谏,也结穴于讽谏,而铺排堆砌过多,又往往带有炫耀和自赏的意味,不仅冲淡了主题,致使结尾处的讽谏显得乏力,特别是削弱了赋的文学性,以至于有人这样认为,在大赋中增删去一些章节其内容与主题都不会受到影响。故而,大赋成了一种“官学”,一种死板的套路,一种浮肿而贫血的面目,而不是文学,更不是“人学”。 钟嵘处于骈赋的成熟期和高潮期,处于文学理论化、美学专门化的时代,他的《诗品》用“生命不谐”评论李陵的诗歌。钟嵘十分欣赏这种不谐的生命状态,欣赏这种生命状态中所产生的“幽忧”颤音,这实际上也是时代趣味的概括,是当时创作风格的总结性的提纯,自然也是对与诗歌同源甚至同质的骈赋的具体要求。他在《诗品》中多用“怨”来论述魏晋时期的诗人诗作,“怨”类字眼真有几十处之多。钟嵘十分强调“怨”在文学中的地位,认为“怨”是与作者个人遭遇所引起的各种感慨分不开的,他在《诗品》中以“文多凄怆,怨者之流”评论李陵的诗歌,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他直接用作者的人生际遇来阐释这种幽怨主题的因果。 何谓“生命不谐”的颤音?这是孤独、困惑、烦恼、骚乱、彷徨、惶恐、惊悸、惆怅、抑郁、孤闷、愤慨、哀伤等等,诸多情感混合而成的悲悯心灵的交响,这是生命处于被毁灭性打击的绝境中而生成的本能上的大激动和大震颤,这就形成了情感上淋漓奔放、纵横排荡而若决江河的抒发之需求,“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钟嵘《诗品》)而在对于这种生命颤音的展与骋上,骈赋比诗具有更多的优势。生命的苦难以及这种苦难所引发的个体人生的深沉感受和思考,不长篇敷陈不足以舒展情怀。陈诗的要求和长歌的性质,即是情感抒发对体裁的积极选择,是性情展示的特殊要求。辞赋的丰富性、繁复性和华赡性,非常有利于表现深沉而激荡的情感,适应个体生命的复杂难言的哀怨和惆怅的含蓄抒写,形成感人深切的艺术效果。从这种文体的性质看,骈赋,倒很像是舶来品的散文诗。 从文体形态上比较,散文诗与赋一样,既是诗而又区别于诗。从表述的方式上比较,二者都是“独语”的抒发。可以说,独语性是散文诗最“正宗”的表现。何其芳就直接以“独语”称《野草》。钱理群等也把鲁迅的散文诗说成是“‘独语体’的散文”。他们认为:“(‘独语’)是不需要听者(读者)的,甚至是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紧张与排拒为其存在的前提:惟有排除了他人的干扰,才能径直逼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包括直觉)、情绪、心理、意识(包括潜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以这些特征来看骈赋,在表述上也是完全酷似的。然而,我们的着眼点还不在其外形,而主要在于其内质,也就是说,在表现生命的大悲苦、大感动和大担当的情感和心绪上,二者有更多的共同点。法国象征派大师波特赖尔认为,散文诗“是以适应灵魂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的特殊文体。考察散文诗的诞生,它是灵魂大震颤的产物。在这种源自于人生大痛苦,源自于生命大悲悯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上,让我们看到了魏晋骈赋的相似处。魏晋辞赋多写人生失意与哀悼悼亡的悲悯幽怨情感,这样的文体性质及其特征,与散文诗相通。魏晋人灵魂大挣扎而造成大震颤的存在体验,最适合用骈赋来表现。这就是骈赋的文体意义。刘熙载在《艺概·赋概》里说:“赋起源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古人所云,也说的是赋体的这种形式特点和优势。我们不妨取证于王粲的《登楼赋》。此赋抒写的不是简单的身世之忧。赋中万感齐发,百转愁肠,离乡之忧,寄人篱下之忧,厌恶战争之忧,流离失所之忧,落拓江湖之忧,明君难遇之忧,怀才不遇之忧,生命无常之忧,真可谓哀怨之极。生命的大痛感及其大担当情怀而生成的大激动,自是“诗不能驭”,不用骈赋不足以骋情使气也。作者先是以乐景衬忧,引发怀归之悲,再通过对惨澹萧瑟景色的描写,来烘托和强化因为漂泊不定,踌躇不安而身心憔悴的精神状态,又反复用典,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激烈的感奋,情感如谷中之溪流,斗折蛇曲,在百转千回中到达抒情的高潮。 骈赋这种形式,决定了它擅长表现那种让作者心灵颤栗和生命痛感的深切内容,换言之,也只有这些内容,才是最佳骈赋产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列举大量的作品来说明。曹植的《白鹤赋》、《蝉赋》、《鹞雀赋》等都是写他遭受迫害的幽愤,写他忧谗畏讥的惶恐,代表了其赋最高成就的《洛神赋》,也是表现在特定环境中的哀怨已极的悲剧心态;祢衡被害时年仅26岁,他的《鹦鹉赋》代表了这时期咏物赋的最高成就,是其身处逆境时的心灵写照。向秀的《思旧赋》虽然文字极少,却写得百感交集,深切曲婉;江淹的《恨赋》、《别赋》表现的是一种让“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生命痛感,古人说“读之英雄雪涕”;鲍照的《芜城赋》吊古而伤今,以遒丽之文辞、俊爽之格调而写悲惨景象和哀怨心境,让清人姚鼐赞之为“赋家之绝境”,他的《舞鹤赋》也写得驱迈苍凉,诗人“结长悲于万里”,其赋中“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表现的正是一种生命不谐的音符;庾信的《哀江南赋》被人誉为骈赋的最高成就,更是灵魂震颤的“危苦之辞”,赋中大量使典,形成了恢弘博大而苍凉悲壮的气韵和史诗般的结构,诗人满怀去国羁孤之怨愤而感慨道:“春秋迭化,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 总之,这种灵魂大挣扎而造成大震颤的存在体验,最适合用辞赋来表现。骈赋以敷陈取胜的文体优势,适合抒情者对于过多积郁在心的情感的发泄。笔者在评论鲁迅写作《野草》时的心态时是这样表述的:“作者在极度的幻灭和虚无中进入神秘和超升的大境界,在旧我速朽的大酷刑里,诗人在心灵炼狱经过深刻的恐惧、锥心的裂痛和极端的孤独后,获得了死灭后新我诞生的大满足。”我们以为,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看,这种创作心理和过程与魏晋重要骈赋作家是极其一致的。 《文心雕龙·情采》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刘勰比较诗赋而阐释情与文的关系问题,他所以轻赋而重诗,是因为赋体“采滥忽真”而生成的浮肿和贫血的形态。他在《文心雕龙·序志》里也说:“辞人爱奇,言贵浮诡”。这些都体现了他以情性为上、标自然为宗的美学主张。然而,魏晋之际的重要辞赋作家正是出于“为情而造文”的需要,十分娴熟地运用骈俪的形式,而往往又都是在需要表现人生大悲恸、情感大动荡的时候而运用骈赋这种形式,善于用这种形式来发抒“危苦之辞”,因而形成了魏晋骈赋的悲悯主题和幽怨旋律。这种完全基于自我觉醒之上的文学的个性化表现的特殊要求,是文学真正成为“人学”和“美学”的时代需要,而非“为文而造情”的一种。我们以为:魏晋骈赋的成功,正在于其缘情绮靡美学观指导下逐美的实践以及所形成的骈俪美的形式。骈赋文学的失误,不是文体的失误,而是这种文体作者在追求绮靡形式时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的失落,在于因此而造成的气格下沉和思想浅薄。

抑郁是人真正成长必须经历的一道坎

抑郁是人真正成长必须经历的一道坎

  你觉得,抑郁症对人生、对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提升吗?下面抑郁是人真正成长必须经历的一道坎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症状并不重要

  症状只是一个人防御内外痛苦的方式而已。(弗洛伊德)

  症状是一个标签,是医院用来开药的凭证,给你定一个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之类的,好对症用药,方便医生的手段。

  人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症状的描述完全无法概括一个人。症状本身只是人内在痛苦和潜意识冲突的外显表现,对于心理咨询来讲,症状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要探讨症状背后的原因,你的问题是怎么来的,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心理创伤,你的原生家庭0-6岁对你的影响是什么,你为何用这种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如何修复内在深层的创伤,形成新的人格和模式来面对人生,这些才是最基本的心理咨询需要探讨的范畴,而不是用抑郁症的标签来探讨抑郁症,那是对来访者的精神暴力和枷锁,所以心理咨询第一步往往是去标签化:你没有病,你不是抑郁症,我们一起合作来看看问题背后隐藏了什么,你为何需要这种状态,并且让你如此痛苦。

  心理咨询行业里有个笑话:?癔症(歇斯底里)是个坑,什么都可以往里扔;神经衰弱是个坑,什么都可以往里扔;抑郁症是个坑,什么都可以往里扔;边缘性人格是个坑,什么都可以往里扔。?根据破窗理论,症状就像一个垃圾桶,大众将各种不能接受的投射都往里面加,导致症状性的概念越来越复杂。

  这篇文章,需要一个词语来表达,就用?抑郁症?来表达意思,但不是强调抑郁症,此抑郁症,非抑郁症,名抑郁症而已。

  二、抑郁症并不可怕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将心理问题恐怖化,抑郁症妖魔化,一听到抑郁症三个字,就好像得了绝症一样,这个人就会自杀,就会去死,马上避之不及,完全是扯淡!

  抑郁症所谓的研究自杀概率其实比飞机失事的概率还低,但是却被夸大到每个人都会自杀一样,很多时候这种宣传和言语本身就会产生暗示和诱导作用。当然也与社会新闻媒体宣传有关。新闻媒体追求关注度,什么明星得了抑郁症自杀,将个案当成新闻报道,将抑郁症和自杀夸大性的催眠联接,导致大众误解。

  这种影响使得不知情的人对抑郁症三个字谈虎色变,对所谓的抑郁症者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一句话说错了,对方会抑郁自杀一样,有时这样的反应,其实是对对方的一种附加心灵伤害。

  ?抑郁症?并不可怕,只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创伤状态的外显,从根本层面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有些人隐藏的好,有些人没意识到,有些人压抑的好,有些人毫不自知,有些人表现出来了而已,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都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是有问题,我们都有一段血淋淋的创伤史。(大家可以去听阿苏《心理咨询道与术》系列讲座第一讲,里面详细的谈到了人为什么会有心理问题。

  所以?抑郁症?并不可怕,它只是心理问题呈现的一种方式,也是心理成长的一个机会。不要恐惧?抑郁症?,不要对?抑郁症?谈虎色变,不要把?抑郁症?当成大不了的事情,因为?抑郁症?没什么好怕的,因为它是人真正成长的最好机会,是危机,是危险中的机会。

  三、抑郁症三段过程1:反思内省引发的作茧自缚

  ?往外看的人是在做梦,往内看的人才是清醒的?-荣格。用荣格的话来说,?抑郁症?是内倾思考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清醒的状态伴随着痛苦。

  扩张和收缩是人类心灵的两种基本状态。扩张往外延伸,上进积极是扩张的表现;收缩往内深展,抑郁是收缩的具体表现,抑郁可以说是人生一种自省的最高形式之一,可以这样说,人类中某部分人的体会和感受能力是很强的,当很多人麻木、浑浑噩噩的时候,这部分人已经深切感受到痛苦和压抑,他们的内省能力让自己开始思考,发现自己有问题、关系有问题、社会有问题、世界有问题,所以内在开始痛苦,开始难受,开始收缩,开始挣扎,开始找寻,开始求索,开始领悟和理解内在的涵义。只有真正智慧和清醒的人才有机会去体会抑郁。那些整天活在梦中、从来不思考、不往内看自己的人是不会体会到抑郁的意义的。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如是说。

  当你发现自己活在梦里时,很容易出现绝望抑郁的状态的。抑郁的状态可以说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过,大家仔细回想下自己的生活轨迹和经历。

  当你思考人生的意义时,当你对现实生活不满时,当你对自己不满时,当你开始看内在的自己时,当你无法应付外在的环境时,当你感觉无能为力时,当你非常恐惧时,当你发现人际关系都很虚假和虚伪时,当你发现所谓的亲情友情都不那么可靠时,当你发现自己不管怎么挣扎最后都是以死亡告终时,当你发现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时,当你因为你发现了很多真相,所以你就会陷入一种痛苦的抑郁状态,让你不自觉的去思考,去追求,去发现现实生活的无意义,人生的无意义,生活状态的无意义,追求的无意义,越来越失望,对自己的失望,对人生的失望,对生活的失望,从而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人生的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任何事物都没有什么意义,没有必要去做,现实生活的世界很假,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所以采取一种收缩与放弃的状态,放弃自我,放弃生活,把自己紧紧的包裹起来,成为一个?茧?!将灵魂紧紧包裹,孕育着新的生命。

  四:抑郁症过程二:黑暗中的沉思(茧中孕育)

  当一切的意义都无法确定,生命和死亡一体,如果事实和真相是这样的,那我该如何面对我的人生呢?这就是人在茧里煎熬挣扎思考的问题。古语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致之亡地然后存。?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答案。

  只有将?原来的我?(面具和伪装)看清,将原来所追求的假大空虚错误的东西认清,直面原来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都会死亡,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才有可能慢慢的卸下沉重的负担和包袱,坚实的前行。因为你的心理很累很紧,已经透不气来了,需要呼吸真实的新鲜的空气,需要透气,因为你曾经对内在的灵魂压迫得太厉害,你的内心智慧告诉你,这样下去不行,原来的生活方式是有问题的,这样下去会真正毁了自己,所以采取了一种智慧的方式来保护和成长你自己,可以这样说,抑郁是内心智慧的安排,最好的安排之一。

  人类历史的智者、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绝大部分都曾经抑郁过,不是他们要追求时尚,流行抑郁,是因为抑郁与沉思是促使人内在思考、回归内心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必经阶段,?只有痛苦才能唤醒灵魂?。只有经历?成蛹?(茧)的状态并升华?化蝶?,人才能真正的成长,与内在潜意识建立真正的联结,认清楚我为什么是这样,从而找寻到属于个体的生命意义,成为完整的自己。

  五、抑郁症过程三:破茧成蝶

  在茧中不断的思考挣扎,每个最终从无意义中思考出意义的人,慢慢的就会建立自己坚实的人生基点,最终破茧成蝶。

  从"成蛹"到"化蝶"的过程往往是很痛苦的,你所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的苦难,是时代与社会的苦难,也是家庭的苦难,也是个体处境和内在的苦难,所以抑郁的人是敏锐的.、坚强的、勇敢的、智慧的,同时也是挣扎的、矛盾的、脆弱、纠结的,我很尊重抑郁的人,也很佩服抑郁的人。

  我自己曾经走过这样的岁月,当年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我是谁??人生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活着?,看了大量的哲学书和心理学书都没有找到答案,一直挣扎纠结不能自拔,最后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人都是会死的,万物皆空,我陷入深深的绝望和痛苦中,那个时候天都是黑的,阴暗的,绝望的,因为没有意义,总会死的,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没有什么两样,几次徘徊在江边想了结生命。在痛苦的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学习求知思考领悟,后来领悟了?活着?两字,才从里面走出来,这段时光对我来说很重要,如同重生一样。我能深深感受那其中的痛苦与挣扎,也体会到那灵魂挣脱绳索的反抗,那渴望飞翔的渴望自由的灵魂的奋斗。当冲破那层障碍和束缚时,天地之大,世界之宽,心灵之美,尽在眼前。

  对于曾经走过这段岁月的阿苏来讲,一切确实没有意义,人生在于自己的选择,不去追求意义,而是创造自己存在这个世上的意义。深刻的体会到萨特说的存在先于本质,我的人生(存在)是自己创造的,我的本质是我的人生自我创造出来的,不是命运的决定,我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要负责。

  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荣格说:种子没有破土之前,请耐心等待。

  每一个想真正认识自己的人,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药物是解决不了心理问题的,更解决不了内在意义问题,也解决不了关系问题,心理问题需要从心理层面入手。

  现在对待抑郁症的方法大多运用药物治疗,很少帮助其内心真正的成长,心药需要心药医,心理的问题需要使用心理的方法来解决,灵魂的呐喊需要灵魂的共鸣,不能理解抑郁的意义的人,是很难帮助?抑郁症?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有时只是一个?提灯人?,照亮心灵深处的道路,前路茫茫,路途遥远,陪伴着这些勇者和智者,一起走过人生的沼泽与黑暗,迎接内心的重生与涅槃,重新完成新的整合,面对不一样的天地。虽然这段时间可能会很艰难,可能会很曲折,可能会有很多变故和意外,让我们携手一起往前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得了抑郁症有什么好处?

  抑郁是对人体的保护,提醒你修复身体

  什么是抑郁?很多人会列举出一系列症状:悲观、呆滞、低落、自我贬低、思维迟缓、运动抑制,等等。病情严重时,患者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干不了,连刷牙、洗脸的生活能力都丧失了。

  但这一切不过是表象。深入到内核,我们看到:抑郁的本质是人体启动的自我保护。

  人的生命能量是守恒的。当你过度使用自己,透支生命,天长日久,便会积劳成疾,体力、精力逐渐流失,终于不能承受。这时,身体便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强制休息,减少消耗,节约能量??这就是抑郁。

  正因为此,很多抑郁症患者在病程中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是他对抗外部世界侵袭的防御方式。这并非主观意愿,而是生命的本能选择。

  回顾我自己,是在2012年春天爆发抑郁的。事后回忆,至少在此三年前,就开始有睡眠障碍,从入睡困难、早醒,到睡眠碎片化,终至彻夜不眠。但我却对这个警号充耳不闻,听任情况恶化,直到身体全面崩溃。这时,才发现身体累积的故障实在太多,只能亡羊补牢,爱惜身体,努力求治,一次性修复所有问题。

  人体是一台机器。机器尚需加油、维修,何况乎人?但很多人都不知善待身体,带病维持运转。《红楼梦》里警告世人?身后有余忘缩手?,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好在?眼前无路想回头?,利用抑郁,修复积累的伤痛,便可轻装上阵,继续自己的人生??这是抑郁的第一重好处。

  抑郁是人生的停顿,让你借机修复心灵

  身体需要善待,心灵也当如此。

  人的健康分两种,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相比于身体,人们对精神更加忽视。很多人都会定期体检,可曾听说有人去?心检??而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良情绪在逐渐累积。可以说,当今社会,谁也不敢断言自己的精神健康毫无问题。

  但是,多数人对于自己的精神状态缺乏监测。只有当精神问题集中爆发时,才会痛定思痛,审视自身。

  通常情况下,人的精神世界有着坚硬的外壳,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很难深入其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双相等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让你猝不及防,骤然陷入人生最低谷。这时,所有的虚荣、粉饰不得不被剥去,你才有可能直面现实,直面内心,用手术刀解剖自己,梳理人生成败得失,重建自己的精神结构。

  回顾我自己,工作20多年来,一直快速运转,总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从未有过完全放下心来的时候。每次都对自己说,?等忙过这个阶段,就可以安心休整一下了?。但这样的机会始终没有到来,直到抑郁爆发,才不得不停下脚步,审视、盘点自己的人生。虚荣、顾忌、焦虑、内疚、压抑、委曲求全??种种尘封的负面情绪被一一打开,暴晒在阳光下;和修复身体同步,精神世界也被清理,如同人生的第二次成长。

  有时候,我甚至认为,抑郁症或者双向,其实是精神力量整合的一个契机。好比从自己抽身而出,从高处来直面自己,俯视前后左右、过去将来。这样就能把自己解放出来,能够更真实、更从容地与世界交流,与自己合作。

  抑郁提高你的承受能力,让你更加强大

  提起抑郁症,有这么一个冷酷的数据:中国每年有约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自杀和自杀未遂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

  可以说,在各种疾病中,抑郁症是自杀率是最高的。古语道:?千古艰难唯一死?,为什么很多抑郁症患者面对死亡如此义无反顾、去意坚决?

  原因很简单:因为抑郁症带给人的痛苦过于深重,很多患者都形容自己?生不如死?。

  我在《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中写道,抑郁症患者除了躯体经受着折磨,?更深重的痛苦是快感阻断。当发展到重度抑郁阶段,属于人类的所有快乐,各种欲望,统统消失了。患者每天情绪极度低落,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对于他,人生不再是新鲜和快乐的旅程,而变成痛苦的炼狱。?

  所以,抑郁症患者选择自杀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另一方面,咬牙挺过了抑郁的人,都是承受能力很强、或是高度理性的人。

  这就是抑郁的第三重好处:它提高了人对于痛苦的承受能力。

  一位抑郁症患者对我说:?连抑郁症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痛苦不能承受的??

  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意志坚强,百折不挠,遇到再大的难关,也泰然自若。用他们的话说,叫?百毒不侵???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强大?

  抑郁让你重获新生,感恩人生

  正因为承受过炼狱般的深重痛苦,每一个从抑郁中挣脱而出的患友,都会有?重获新生?的感受。

  很多抑郁症患者病愈后,甚至在疾病间歇期,对幸福的感知度都会很高。常人眼中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上帝的恩赐与非凡的美好。因为对苦难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名利也会淡泊很多,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

  还有一位患者给我留言:?我也曾走在黑暗中,痛苦、挣扎、麻木都有??不过我冥冥中感觉到,能有资格面见这种黑暗的我们,也是上帝的宠儿,这些迷雾之后有一种超脱外物的引力,不可名状。我们在体验者众人不能拥有的体验。且行且珍惜吧。相信最后的结局,都会是我们想要的。?

  通过内心的体验和观察,我倾向于认为:抑郁症的经历,也许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让人更乐观,更超然,更宽容,更慈悲。?因为痛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这就会让他比常人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所以,每一位抑郁症患者,不必悲观,不必自卑,更不要把自己打入另册。有一句话说的好:?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必然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在努力治疗的同时,也坦然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地生活吧!

?

;

什么叫韩国花蛇 并不是指蛇的种类(指一类女性)

花蛇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纹路很美,带有花纹的感觉。那么,在韩国,花蛇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查证,在韩国,花蛇通常指的一类女人,而且一般指的是长相美貌的女子,我们今天就来具体看看韩国花蛇是什么意思。

实质是一种欺骗 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丑陋不堪。在这个网络时代,观众很难凭借着照片和视频对网友作出判断,很多时候甚至被镜头前的美好所欺骗。一个典型的例子,?韩国花蛇?潘南奎因丑闻缠身,不得已跑到中国捞金。

1、为何突然关注韩国花蛇

李光洙在节目中一直是个很搞笑的人,最近却因为节目中出现不正当言论,被网友要求下车,甚至有韩国网民自发请愿判李光洙死刑,而韩网民这么做,仅仅是因为李光洙在综艺《Running Man》中说了一句?花蛇?,你知道韩国花蛇是什么意思吗?

2、韩国花蛇是什么意思

韩国花蛇就是女骗子的意思,现在用来指一些女生靠着自己漂亮的外貌去迷惑人,慢慢骗取男方的钱财,而男方就像被花蛇缠住了一样,直到女生骗完男方所有的钱财才会放过对方。最后还反过来咬男人一口,让他们赔了钱财又毁了名声。

3、是一种贬义词

?花蛇?在韩国是贬义词,一般不会轻易说出口,特别是对女性。在韩国,花蛇是指那些利用美色接近男性,慢慢地掏空男方的钱财,有直接索要金钱的,也有索要贵重物品的,但最终结果都是花光男性的钱。

其实,简单来说,韩国花蛇在韩国是一个极其不好的意思,甚至对于女生而言是一个非常贬低的词。此外,因为新闻报道中曾经也出现过花蛇女的称呼,有人跟开玩笑时,观众才会觉得这个玩笑开过了在侮辱人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ngongfs/4763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