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2,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338项。(搜索耗时:0.0069秒) [XML]
《本草纲目》土部(05)釜脐墨释名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 、锅底墨。气味辛、湿、无毒。主治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中恶。用釜脐墨五钱、盐一钱,研匀,热水调服。上吐下泻。用釜脐墨半钱、灶额墨...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草部(14)芍药释名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气味(根)苦、平、无毒。主治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金部(03)密陀seng释名亦名没多seng、炉底。气味咸、辛、平、有小毒。主治痰结胸中不散。用密陀seng一两,加醋和水各一碗,煎干,研为末。每服取末二钱,以酒和水各一小碗,煎成一碗,趁热服下。以吐出痰涎为...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石部(08)卤咸释名亦名卤盐、寒石、石碱。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气味苦、寒、无毒。主治风热赤眼,虚肿涩痛。用卤碱一升、青梅二十七个、古钱二十一文,密封于新瓶中,开水煮一顿饭时间,取出静放三天。...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水部(06)铜壶滴漏水释名气味主治附方考释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草部(20)漏卢释名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气味根、苗)咸、寒、无毒。主治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草部(22)淹闾释名覆闾。气味(子)苦、微寒、无毒。主治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草部(21)苏释名紫苏、赤苏、桂荏。气味(茎、叶)辛、温、无毒。主治伤寒气喘。用紫苏一把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慢慢饮用。劳复食复。用紫苏叶煮汁二升饮下。亦可加生姜、豆豉同煮。霍乱用满。用能吐,用生...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草部(46)番木鳖释名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气味(仁)苦、寒、无 毒。(现代认为:番木鳖有大毒,不可食)。主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口含咽汁或磨水噙咽)附方图片点击放大马兜铃释名都...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谷部(03)黍释名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气味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丹黍米:甘、微寒、无毒。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主治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