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家园传统文化

大约有4,814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343项。(搜索耗时:0.0449秒) [XML]

1281. 为什么光练太极拳套路,难以练成太极拳真功夫-叶式史 [6%]

拳的初期,是以单个搏击动作,任意地进行前冲、后退、防卫、攻击。渐渐进入到全方位的攻、打、守、防,形成了动作比较复杂的拳架。随着搏击、拼杀的白热化,拳也发展为一连串,衔接严密的连贯拳架。为了,传授武艺...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82. 太极拳要领详述-彭安宁 [6%]

太极拳功夫的修炼,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可也的确不容易。各种技艺都有他特殊的思维、神经、肌肉、筋骨的活动要领。太极拳真正的功夫,一直严格地遵循着家族或师徒的承传关系。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没有师父引进...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83. 太极拳之“劲”-罗永平 [6%]

“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重要拳理之一;而太极拳用“劲”则是“用意不用力”“劲”和“力”从物理学上讲是一个意思。比如,我们说某人劲大,也可以说某人力大。“力”或“劲”的物理属性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外形...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84. 谈太极拳之走步-樊振 [6%]

...谚语曰:“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这说明,走步是太极运动的基础和先导。太极拳强调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所谓下盘决定上盘,步法对,身法才对。否则...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85. 太极拳“掤”劲解-李真 [6%]

“掤”劲是太极拳的四正推手技法之一,是太极拳中特有的一种劲别,是群劲之首。掤字的含义是掤架、挡阻,用来防御对方的进攻,动作主要是向前,方向为正。其劲力的接触点在手腕到肘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延至手指...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86. 太极拳名称由来-杨志英 [6%]

编者:此文为作者《为有源头话太极》长文的第三节。一家乏言,不是定论,可以探讨。武林界有一则非常著名的故事,讲述杨禄禅、武禹襄学拳问艺的经历。其中讲到,杨氏三下河南陈家沟,从师陈长兴(1771—1853)学习陈...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87. 强化单式训练提高太极拳水平 [6%]

单式训练,对于提高太极拳技术水平,意义重大,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强化搏击意识 套路演练,是太极拳训练的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内容。缺乏全方位训练,只进行套路演练,容易导致演练者侧重形体运动,...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88. 太极图中的武学 [6%]

...空间,看到了一篇令我“茅塞顿开”的文章。舍得师父将太极图中的武学(秘密)毫不保留的传授出来。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热爱内家拳功夫的朋友们可以受益!内家拳起源于太极图,她是内家拳的 “一”。从中分为三...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89. 太极拳的“力”与“劲” [6%]

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在《修练太极拳之懂劲》一文中,得出了“‘打拳用意不用力’这句话不准确”;“打拳 ‘不用力’是不对的”的等错误结论。马虹先生在该文中说:“力和劲,词义内涵是一样的……什么是力?恩格斯...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

1290. 吴世增谈洪钧生大师的太极技法 [6%]

1930年洪均生大师开始跟吴式太极大师吴鉴泉的得意门生刘慕三学练吴式太极拳。数月后,刘带着他的30多名学生,包括洪老师一齐转而向陈式太极宗师陈发科学练陈拳。从此后,洪老师成为陈发科的弟子。洪老师终...

栏目:运动健身 作者: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