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8,296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474项。(搜索耗时:0.0172秒) [XML]
金匮肾气丸方剂原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历来治肾的祖方。【组成】干地黄八两(240g) 薯蓣(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各120g)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各90g )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各30g)【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慢性盆炎因寒湿,少腹隐疼单双侧。喜按喜暖腰酸痛,白带量多色白稀。脉细便溏尿清长,养血散寒和祛湿。当归川芎芍熟地,香附木香橘荔核。小茴芦巴白术炒,台乌吴萸川棟子。方药:四物汤加橘核丸加减:当归10g 川芎8g ...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秋葵是什么,那是因为秋葵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而且在市面上出现的也不多,但是这不能就磨灭它对我们的作用和价值,不要以为秋葵是没有用的,恰恰相反,秋葵的功效与作用超乎大家的想象哦!...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脾虚胃弱运失职,精神萎靡面苍黄。盗汗自汗食不振,毛发枯槁肌肤松。乳食不化时腹泻,健脾益胃参苓术。扁豆陈皮芍山药,麦谷芽曲楂莲子。方药:人参启脾丸加减:党参10g 茯苓15g 白术10g 扁豆9g 陈皮6g 白芍10g 山药10g 炒谷...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 ,拉丁学名:Leonurus artemisia (Laur.)S. Y. Hu F,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哮喘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陈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专科门诊诊病时,常目睹哮喘急性发作之患者痛苦异常,迫切需要有速效的平喘药以解除痛苦。但鉴于常用之中西药物如洋金花、麻黄、氨茶碱、肾上腺素等均有一定的毒...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莱菔子,俗名萝卜子,首载于《日华子本草》,性味辛甘平,归脾、肺、胃经,为临床常用的消食化痰药。现代中药学概括其功效为:消食化积,降气化痰。多用于食积不化,痰涎壅盛等症。如治疗便秘、不寐、痈肿等病症,均...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成药,且价格便宜。2001年,全国市场上共有来自100多家企业的多个六味地黄丸品种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市场上,六味地黄丸相关产品年销售额有5000万元之多,上海市场有近4000万元,青岛...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摘 要】 泻白散是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经典方,本文从其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归经、组方用药谈谈泻白散的组方原则及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并分析验案一则以资举证。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又名泻肺散...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配方】半夏、全瓜蒌、川贝母、白蔹、白及、川乌各10克,白附子9克、白芥子12克。上药共研成细末,加陈米醋湿炒热,装入用2层纱布做的袋内即可。取上药袋敷于二面部健侧(左歪敷右侧、右歪敷左侧),绷带包扎固定 待药凉...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